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4-西学东渐:迎拒与选择(《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4-西学东渐:迎拒与选择(《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丛书)

  • 作者:邹小站 丛书 耿云志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076275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487
  • 定价:¥4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非常复杂而庞大的跨学科的课题,其中涉及几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例如哲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等。
    《近代中国转型文化研究4》拟在学界对于西学输入的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扣“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文化转型”这一主题,在对西学输入的渠道、内容等做简明交代的基础上,着重探究文化观念的封闭与开放,社会的知识与人才准备,现实需要与社会风气、人才晋身体制,当局的决策等诸多因素,与西学输入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又研究国人在西学、西政、西教之间的迎拒与取舍,并探讨这种迎拒取舍与知识和观念、西学输入、风气逐步开放等之间关系。由此,将西学东渐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观念的开放、文化心态的变化、思想的变迁等文化转型的重大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文章节选
    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出现近代转型,原因亦极复杂,详细研究非本章所能。本章的目的是,从明清问中国人对传人之西学的选择、吸收、排拒的角度,考察此期西学在中国的际遇,从一个侧面了解此期西学东渐未能引起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若干因素。
    一、耶稣会士来���概况
    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天主教会进行了一次“反宗教改革运动”。伊格纳修·罗耀拉(Ignatius de Loyola)创立的耶稣会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急先锋。耶稣会重视知识,提倡教育,也重视海外传教。伴随着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主义向海外大肆扩张的进程,耶稣会派出了一批又一批传教士赴海外传教,实践其创始人罗耀拉“为基督征服世界”的誓言。中国就是当时耶稣会海外传教的**地区之一。①方济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 是**个试图进入中国的耶稣会士。他1549年到日本,试图在日本传教,但他发现当时日本崇尚中国文化,要在日本传教,需要首先“感化中国”。1552年,沙勿略到达广东台山海边的上川岛,谋进入中国内地,但这年底,他就在岛上病故。从1552年沙勿略到上川岛到利玛窦(Matthieu Ricci)1583年到达中国大陆,共有32名耶稣会士、24名方济各会士、2名奥古斯丁会士和1名多明我会士试图在中国定居,但都未成功。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四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的**,其文化积累之丰富,传统价值观念之持久稳定,都是世界文明史上少见的。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变。一次是从列国并立的先秦时代,转变到秦汉大一统的**集权的君主专制时代;另一次是从晚清开始的,从大一统的**集权的君主专制时代,向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的现代社会转变。这种重大的转变,既是社会形态的转变,也是文化形态的转变。本书是研究近代文化转型的,即是研究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化从中古的,与大一统的**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文化,转变到与近现代的,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文化。这个过程至今仍在继续。这一个转变过程与先秦到秦汉的转变过程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那就是,从先秦到秦汉的历史转变,完全是由于中国社会内部的种种变化积聚起来所产生的动力所驱动的。而晚清开始的这次转变,是在有巨大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发生的。从文化转型的角度看,前一次转变,是中国文化内部的价值转换;而后一次转变,看起来好像是由某种外来的价值观念取代中国固有的价值观念,由某种外来的文化取代中国固有的文化。(当然,只是外表上看来像是如此;实质上,只不过因为西方文化之进步比较快了一些,显得先进一些。因而,中国文化向近代转进之时,可以在许多方面借鉴西方文化。)所以,许许多多的人,对这种转变都感到不适应。偏于保守的人,有的认为,这种转变是“用夷变夏”,犯了祖宗之大忌。有的认为,这种转变远不如像从前那样在旧传统中生活得自在。一般人,也多因为不适应这种带有外来色彩的变化而陷入深沉的、持久的困惑。这困惑,首先,是关于文化之“中”与“西”的对立和难于化解;其次,是由此而强化了的文化之“古”与“今”的困惑,以及关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关系的困惑,等等。诸如此类的困惑问题,人们争论了一百多年,只有很少数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都有相当了解的人,才能以比较健全的心态对待之,才能超脱这些困惑。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讨论热中,大体上仍是围绕着上述这类问题展开的。也就是说,中国人仍然未能完全摆脱上述的种种困惑。人们对西化问题的过分敏感,以及所谓“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要用中国文明去拯救世界文明”等说法,就是明证。
    目录
    引言
    **章 明末清初西学东来及其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一、耶稣会士来华概况
    二、学术与宗教之间的取舍
    三、对于西洋科技的接纳及其局限
    四、世界地理知识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章 鸦片战争前后的西学输入与国人的反应
    一、闭关时期的对外联系和社会的闭塞
    二、新教传教士东来及其西学介绍
    三、五口通商时期的西学输入
    四、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于西方及西学的认识

    第三章 洋务时期的西学输入
    一、洋务事业与西学输人
    (一)“采西学”的认识基础
    (二)官办教育事业
    (三)同文馆的译书活动
    (四)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的译书
    (五)出使、游历人员对西方的考察和西学著述
    二、教会的文宣工作与西学输入
    (一)教会学校
    (二)教会报刊——以《万国公报》为例
    (三)教会的西书翻译和出版
    三、傅兰雅、艾约瑟及其他人的西学输人工作

    第四章 洋务时期西学输入与国人的迎拒、认知
    一、知识、人才与西学输入、西学认知
    (一)洋务时期西学输入的局限
    (二)人才晋身制度对于洋务教育与西学输入的限制
    (三)知识、观念的初步变化
    (四)对于近代科技的迎拒
    (五)对于西方近代政法制度以及社会科学理论的认知
    二、朝野排外情绪、舆论、国是与西学东渐
    (一)朝廷的排外仇洋情绪
    (二)民间的排外仇洋情绪
    (三)朝野排外情绪对于舆论的影响
    (四)自大、仇洋的情绪、舆论对西学东渐的限制
    (五)风气、议论的初步变化

    第五章 戊戌及戊戌以后的西学东渐
    一、戊戌时期风气之变与西学输入
    二、西学输入的转向与文化心态的进一步开放
    三、戊戌后到辛亥的西学输入
    结语
    征引书目举要
    人名索引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