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药新家族——化学中药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药新家族——化学中药

  • 作者:邓家刚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802314436
  •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01日
  • 页数:361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陈可冀为本书作序。作者参照《中药学》(《临床中药学》)的体例,应用中医药的术语及表述方法,对现行常用的化学**进行了中药特征性的诠释。本书共收载化学中药428种,将每种化学中药要表述的内容分为概说、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制剂、使用注意、不良反应、禁忌证、备注等10个子项加以详细阐述,是一本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创新之作。
    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正进入新时代的关口,书刊汹涌,良莠纷陈,有理想主义的,也有功利主义的,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也确有不少下了很大苦功,折射出编撰者的丰富知识和新的思路的,本书著者的良苦心愿亦可由此书中概见。
    文章节选
    第1章 绪论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她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与自然、与疾病抗争的丰富经验和智慧精华;中国医药学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吸收世界上其他民族防病治病的经验,用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因此,中国医药学同时又是世界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医药学从原始时代无自觉的自我救治需求的探索,到逐渐自觉的**实践,到形成经验医学,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完整理论体系和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法的理论医学。整个一部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医药人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实践史。因为有了不断探索,才有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厚重的知识积累和系统的理论总结;因为有了创新,才有了东汉时期的以伤寒杂病为案例的脏腑经络���证、明清时期以温热疫病为案例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才有了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学贡献,才有了应用中医药成功救治“非典”的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因此,可以说,没有探索与创新,就没有中国医药学的进步与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开始了应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对化学物质(**)中药特性进行研究的探索,以期使此类已经事实存在的**以“化学中药”的类别融入中药学的体系,成为中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解表化学中药
    第3章 清热化学中药
    第4章 泻下化学中药
    第5章 祛风湿化学中药
    第6章 化湿化学中药
    第7章 利水化学中药
    第8章 温里化学中药
    第9章 理气化学中药
    第10章 消食化学中药
    第11章 驱虫化学中药
    第12章 止血化学中药
    第13章 **化淤化学中药
    第14章 化痰**化学中药
    第15章 平喘化学中药
    第16章 安神化学中药
    第17章 平肝息风化学中药
    第18章 开窍化学中药
    第19章 补虚化学中药
    第20章 收涩化学中药
    第21章 攻毒杀虫止痒化学中药
    第22章 拔毒去腐敛疮化学中药
    中文名称索引
    英文名称索引
    编辑推荐语
    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应立足本土,追求传承创新,其间沟通中外今古,需要不断反思与超越;此书虽必会有责难与批评,但学术发展既需要有科学精神,也要有假想,更需要有勇气和思想准备,介入争鸣。
    本书著者经年艰辛,成书面世在即,提供了一种思路,看看它也有一种别样的风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 陈可冀
    这是一部注定会引起争议的学术著作!
    ——化学中药,这个该书的核心概念,冷不丁被作者提了出来,似乎来得太突然,让行内行外来不及过多的思索,便显显赫赫地突现在我们的眼前,加上绪论中“前中医现代化”、“后中医现代化”、“现代科技中医化”等等,太新鲜,太惹眼了!
    ——作者说要将化学物质作为重要的一种新资源来研究,并参照《中药学》的体例,应用中医药的术语及表示方法,对现行常用的化学**进行了中药特征性的诠释。这是一种****的全新尝试!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