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生态学重点学科丛书--农业生态学(生态学重点学科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生态学重点学科丛书--农业生态学(生态学重点学科丛书)

  • 作者:王宏燕 曹志平 者 王宏燕 曹志平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20543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79
  • 定价:¥3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学科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九章,在已出版的农业生态学教材和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概括了农业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基础,详细介绍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评价与调控,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生态**与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以及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等内容。《农业生态学》可作为大专院校生态环境、生物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生态环境领域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工作阅读使用。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属于应用生态学的分支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正以越来越快的脚步干预着自然生态系统的进程,致使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矛盾加剧,外部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胁迫和压力逐渐增大,而农业生态系统对外部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综合问题表现在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化,粮食**和食品**,能耗过高、农业效率和效益降低,高投入带来的面源污染和农村“废弃物”资
    文章节选
    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节 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
    一、环境因子的概念及其分类
    人们对环境(environment)一词的认识并不生疏,但是,如何赋予环境一个比较确切的概念,不同的人在认识的广度与深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自然生态学家认为,环境是生物的栖息地,是直接和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称;社会学家认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与社会因素;气象学家认为,环境即大气圈。现代生态学家所理解的环境,既包含了自然环境(未被破坏的天然环境),也包括了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后产生变化了的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因此,环境的一般概念为:环境是作用于生物个体或群体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生存的空间以及维持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与能量(即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即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生态因子和生存因子之分,其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叫生存因子。
    任何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因子都可分别归结为气候、土壤和生物三大类生态因子之中。各类生态因子都自成系统,具有各自的生态作用,同时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在生态因子中,可作为原料和能量输入系统并能在系统中转换为生物产品的因子,称为自然资源因子。例如,光合有效辐射、水、土壤肥力、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以及天然林木、草场、鱼群等都属于自然资源因子。就农业自然资源因子而言,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多个自然资源因子是相互结合、以自然资源组合的形式而存在。要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率生产,必须以各种自然资源因子的良好组合为前提。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其发生和发展的整个历程都与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半个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面}临重大生态环境危机的情形下,生态学以其固有的非线性思维和整体性的思想,以自身长期的科学积累为基础,积极面对挑战,在诸多的学科中脱颖而出,在世界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参与解决社会面临问题的过程中,生态学学科自身也得到了发展,由一门默默无闻,甚至颇受争议的学科发展至今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当代科学的舞台,并引起了科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国际生态学研究在半个世纪以来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生态学改变了长期以来的纯自然主义的倾向,明确提出人类是生物圈固有的组成部分,并对生态系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生态学正越来越紧密地与全球及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并服务于生产实践。许多全球性以及**的重大建设项目和热点问题均离不开生态学的参与,有关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分析以及生态工程设计等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Elsevier出版社的《Ecological Abstracta》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生态学论文中有73.2%属基础性研究,26.8%属于应用生态学研究,而到目前为止,生态学研究中属于应用生态学的研究已占到40%。
    中国是一个生态脆弱、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压力突出的**。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人口、资源、能源、环境和粮食”等重大问题实质上在中国并未得到根本缓解。在全国范围内,城市及公路的绿化和大范围的区域生态建设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然而更多的生态问题则隐藏到了背后。中国的生态学肩负着太多的任务,一方面它仍要继续高举火炬,揭示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以照亮未来的前进方向;另一方面它还要紧握利剑,不断创新与探索,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术。
    中国农业在过去30余年的现代化过程中成功实现了满足人口迅速增长的食物需求,并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人口的食物消费结构,为**的现代化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客观上说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在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中,一味地移植西方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对中国来说既不可取也不可能。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关注所在,而生态学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智慧和知识必将为此做出积极的贡献。
    目录
    **章绪论1
    **节农业生态学的发展1
    一、生态学发展的几个阶段1
    二、农业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3
    三、农业生态学的定义、性质、目标和内容3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5
    一、系统及系统特性5
    二、生态系统及其特点6
    三、农业生态系统6
    第三节中国的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学7
    一、什么是生态农业7
    二、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8
    三、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促进了农业生态学的发展10
    思考题11
    参考文献11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2
    **节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12
    一、环境因子的概念及其分类12
    二、不同生态因子的作用分析12
    三、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9
    第二节生物的生态作用21
    一、土壤生物的生态作用21
    二、森林的生态作用23
    三、淡水生物的生态作用24
    四、草原、草山生物的生态效应24
    五、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25
    六、生物因素作用的一般特征26
    第三节生物的生态适应性26
    一、生态型27
    二、生活型28
    三、生态位理论及应用29
    第四节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31
    一、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31
    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功能33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3
    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35
    思考题36
    参考文献36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38
    **节概述38
    一、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38
    二、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38
    三、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基本类型39
    四、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特点39
    五、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性的标志41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41
    一、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种群41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群落49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产业结构53
    一、农业生态系统中多种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53
    二、农、林、牧、渔、副多业结合的必要性55
    三、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时,应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56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57
    一、农业生态景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57
    二、自然条件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58
    三、农业区位和社会经济条件与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59
    第五节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61
    一、农业生态系统垂直结构的类型61
    二、地理环境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64
    三、立体结构高产**的生态学基础——生物种间互补65
    第六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67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67
    二、食物网68
    三、食物链的加环与解列69
    四、食物链结构范例73
    第七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74
    一、时间结构的概念74
    二、时间结构的类型74
    三、调节农业生态系统时间结构的方式75
    思考题77
    参考文献77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78
    **节能量流动遵循的规律78
    一、能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78
    二、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78
    三、能量流动与转化遵循的基本定律79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能流的主要路径82
    一、生态系统的能流路径82
    二、生态效率和生态金字塔84
    三、能量生态学上的生态系统类型86
    四、生态系统能流分析方法与能流图87
    五、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关系的调整方向90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辅助能91
    一、辅助能的概念91
    二、辅助能的分类92
    三、辅助能的作用92
    四、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的特征与能量效率97
    第四节农业初级生产中的能量流动99
    一、地球主要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100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101
    三、初级生产中的能量平衡关系102
    四、初级生产力测定和潜力估算103
    五、初级生产力的制约和改善方向104
    第五节农业次级生产中的能量流动106
    一、次级生产量的定义106
    二、农业次级生产概况106
    三、次级生产的能量平衡106
    四、农业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的主要作用107
    五、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效率108
    六、次级生产力的制约和改善方向109
    思考题110
    参考文献111

    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12
    **节生态系统物流的一般特点112
    一、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112
    二、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113
    三、物质循环的特征115
    四、生态系统内能流与物流的关系117
    五、物质循环的调节117
    六、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117
    第二节水循环118
    一、全球的水分循环118
    二、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120
    三、人类对水循环的干扰121
    四、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122
    五、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分管理122
    第三节碳循环123
    一、自然界的碳循环123
    二、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125
    三、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干扰及全球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126
    第四节氮循环129
    一、全球的氮循环129
    二、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平衡与转化131
    三、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干扰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34
    第五节磷循环134
    一、磷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形态135
    二、自然界中的磷循环135
    三、全球磷循环存在的问题137
    四、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磷循环138
    第六节钾循环140
    一、地球圈层和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钾循环140
    二、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钾循环特点与管理142
    第七节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144
    一、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144
    二、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型144
    三、农业生态系统物流模型的建立146
    四、实例分析:黄土旱塬麦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分析146
    五、土壤有机质与农田养分循环152
    六、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调节153
    思考题155
    参考文献155

    第六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评价与调控157
    **节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评价158
    一、能量流的评价158
    二、物质循环的评价159
    三、信息调控的评价160
    四、价值流的评价161
    五、功能评价的困境161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164
    一、中国农业生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164
    二、经济合作组织的农业环境指标体系框架166
    三、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167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原理168
    一、自然调控机制169
    二、人工调控机制170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模式172
    一、丘陵山区立体开发利用模式173
    二、小流域综合开发模式173
    三、边缘效应型模式173
    四、城郊商品生产生态农业模式174
    五、庭院生态农业模式174
    六、山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174
    七、农林复合系统模式175
    八、农畜结合和农田用地、养地相结合模式175
    九、生态系统食物链模式175
    十、生物质能多层次再生利用和农村多能互补系统模式176
    第五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技术176
    一、选择调控技术的基本原则176
    二、调控技术特征177
    三、调控技术体系构成177
    思考题179
    参考文献179

    第七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181
    **节农业资源的分类与特性181
    一、农业资源的分类181
    二、农业资源的特性183
    第二节农业资源的概况185
    一、我国农业资源概况185
    二、我国农业社会资源概况189
    第三节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评价191
    一、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原则191
    二、*大持续产量原理192
    三、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理193
    四、农业资源利用的信息化原理193
    五、农业资源的评价195
    第四节非点源污染现状与控制197
    一、非点源污染的分类197
    二、非点源污染状况198
    三、非点源污染的控制策略198
    四、非点源污染治理的难点207
    第五节农业固体废物的管理与资源化利用208
    一、固体废物的概念和分类208
    二、农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209
    三、农业固体废物的管理策略209
    四、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212
    参考题212
    参考文献213

    第八章生态**与农业生态系统健康214
    **节生态**214
    一、生态**的概念214
    二、我国生态**的现状215
    三、我国生态**问题的原因分析216
    四、我国生态**问题的发展对策217
    五、生态**研究的发展趋势219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健康220
    一、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220
    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内涵220
    三、影响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胁迫因子221
    四、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222
    第三节土壤健康222
    一、土壤健康概念的提出222
    二、土壤生态健康的含义223
    三、土壤生态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224
    四、土壤健康的预警系统225
    第四节生物**226
    一、生物**的概念与范围226
    二、生物**的现状227
    三、国际上生物**的管理现状228
    四、国际上广义生物**的发展趋势229
    五、我国生物**的战略**230
    第五节粮食**230
    一、粮食**的内涵230
    二、世界粮食**问题231
    三、中国未来粮食**问题及对策234
    第六节食品**239
    一、食品**的概念239
    二、国内外食品**问题240
    三、食品**的诱发因素241
    四、**食品及其发展现状243
    思考题246
    参考文献246

    第九章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248
    **节农业生态系统调查方法248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248
    二、调查的主要方法248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查报告251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分析与评价251
    一、能量流动的系统分析与诊断251
    二、物质循环的系统分析与诊断253
    三、农业资源状况及环境辨识与诊断255
    四、农业环境质量评价256
    五、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259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设计265
    一、设计的原则和依据265
    二、设计内容265
    三、方法步骤266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研究模型267
    一、投入产出分析267
    二、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资源的经济管理模型270
    三、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方法275
    四、AEZ分析的基本方法276
    五、举例分析278
    思考题279
    参考文献279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