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德国大学与国家的关系(京师高等教育论丛)(University and State in Getma
QQ咨询:
有路璐璐:

德国大学与国家的关系(京师高等教育论丛)(University and State in Getma

  • 作者:周丽华 张斌贤
  •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092147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23
  • 定价:¥2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德国大学发展史作为背景,以教育规划与财政、人事与组织、教学与研究、入学与考试等领域作为观察点,**考察德国大学与**在以上核心领域中的权力分配,进而揭示德国大学与**关系的基本面貌,并解读其独特的学术自由保障制度。
    文章节选
    **章 德国大学的传统
    德国大学与**的关系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根系于德国中世纪大学的传统。
    **节 学者的社团
    现代大学的母体是欧洲的中世纪大学。世界各国的大学,不论是美国的、英国的、中国的,还是德国的,都毫无例外地与12世纪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Bologna,1158)及法国的巴黎大学(Paris,1180)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继承性。其中,欧洲早期中世纪大学所确立的社团性质及其拥有的自治权作为宝贵的遗产,成为德国大学发展的根基。
    一、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组织特征
    (一)教师与学生的社团
    在大学出现的**个百年里,表征大学这个机构的术语有很多。“Universtas”一词(英文“University”、德文“Universitaet”、法文“Universit’e”的拉丁文词源)并不是大学这个机构*古老的表征符号。在大学出现的早期,*常用的术语是“Schola”。当时人们把大学生称为“Scholaris”或者“Scholasticus”,其含义与英文“Scholar”相似。此外,大学也被称为“Studium”或“Studium genera��le”。在这里, “Studium generale”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它要突出自己与“Studium particulare”,即地区性的学校的差别。“Studium generale”表示“大学”是这样一种学校:其师生来自不同的**或地区,不受地理及**的限制;其所授予的学位及给予的教学资格在整个基督教世界具有广泛的通用性。一句话,大学之大,在于它不是面向地方的普通学校,而是面向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特殊学校。而“Universtas”一词在12世纪至14世纪只是一个用法宽泛的术语,在当时的法律术语中表示“一个不是通过血缘和出身来定义的团体,也就是社团(Korporation)”。它与德语的“Gild”(商人同业行会)和“Zunft”(同业行会)的意义相近,用法相同。在当时,“Universtas”可以表示一个手工业行会,也可以表示一个面包师行会,当然也可以表示一个教师与学生组成的行会。如果说,大学使用“Studium generale”这个术语以表示其世界性特征的话,那么,当大学使用“Universitas”一词时,它便有了学术组织的意义。 这套“京师高等教育论丛”包括8部有关欧美大学发展的专题研究著作,它们是:和震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李子江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美术自由在美国的变迁与发》
    黄宇红博士(首都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知识演化进程中的美国大学》
    王晨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保守主义的大学理想》
    杨克瑞博士(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生资助政策》
    於荣博士(巢湖学院教育系)的《冷战中的美国大学学术研究》
    王璞博士(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文化战争中的美国大学》
    周丽华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德国大学与**的关系》
    这套丛书是我们7年来致力于西方大学史探索的成果之一。它和我们团队在过去7年间先后发表的数十篇论文、二十余篇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已经出版的“大学”书系**辑《大学:自由、自治与控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和第二辑《大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目录
    导论
    一、主要问题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章德国大学的传统
    **节学者的社团
    一、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组织特征
    二、德国大学的自治传统
    第二节**的学校
    一、德国大学的**化
    二、作为**机构的德国大学

    第二章19世纪初普鲁士大学改革中的大学与**关系
    **节康德、洪堡论大学与**的关系
    一、康德论大学与**的关系
    二、洪堡论大学与**的关系
    第二节19世纪初普鲁士大学的改革
    一、普鲁士大学改革的社会背景
    二、柏林大学及其时代意义
    第三节普鲁士改革时期的大学与**关系
    一、文化**观下**的角色定位
    二、普鲁士大学与**的关系

    第三章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大学与**关系的发展
    **节教育经费与法律制度
    一、**财政拨款成为大学的主要财源
    二、学术自由权利在**法律中得到确认
    第二节行政官僚与大学发展
    一、阿尔特霍夫其人其事
    二、“阿尔特霍夫体制”与大学发展
    第三节大学教授与**政治
    一、政治型教授及其自由主义理想
    二、非政治型教授及其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第四节**对学术自由的干涉
    一、“神圣同盟”与言论自由
    二、纳粹政权与学术自由

    第四章1945年以来大学与**关系的调整
    **节《波恩基本法》中的学术自由原则
    一、《波恩基本法》中有关学术自由的条款
    二、《波恩基本法》中有关学术自由的限制条款
    第二节联邦政府的新角色
    一、高等教育领域的政府合作
    二、联邦高等教育职权范围的扩展
    第三节州文化主权的新形式
    一、《高等教育总法》对州与大学权责的规定
    二、大学权限的让渡
    第四节大学自我管理的新结构
    一、“教授大学”的危机
    二、教育民主化运动中的“团体大学”改革

    第五章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学与**关系的改革
    **节文化**的危机与高校改革新思维
    一、文化**的危机
    二、高校改革的新思维
    第二节《高等教育总法》的“加”与“减”
    一、增加的条款
    二、删减的条款
    第三节大学改革中的“放”与“收”
    一、新的财政制度
    二、新的领导与组织模式
    第四节改革中的大学与**关系
    一、放权的政府
    二、松绑的大学

    结语
    一、历史境域:**职能的变化与学术自由的限定
    二、现状的比较:德美两国的**职能范围
    三、德国学术自由保障制度的文化解读
    参考文献
    后记

    ……
    编辑推荐语
    德国大学所谓的学术自由,其实质是**保障的学术自由。只是因为**与大学发展的历史阶段不同,大学与**的关系才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