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特伦特最后一案——奇案俱乐部
QQ咨询:
有路璐璐:

特伦特最后一案——奇案俱乐部

  • 作者:(英)本特利(Bentley E.C.) 吴幸芬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ISBN:9787806577493
  •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01日
  • 页数:217
  • 定价:¥15.5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英国金融巨头、大亨曼德森被枪杀于自己的别墅这一案件的侦破过程。
    书中的神探特伦特是一位作家兼记者,生性幽默活泼,思想敏锐,屡破奇案,书中不慎爱上凶杀案的当事人——曼德森的夫人,这是侦探小说史上**位“不爱破案爱美人”的神探。然而本书并没有变成爱情小说或是其他非侦探小说,破案情节反而峰回路转,奇妙异常;破案过程精彩绝伦,是“本格派”侦探小说的杰作之一。
    作者本特利写作此书,本意是开侦探小说的一个玩笑,书名谓之“*后一案”,实为其**部侦探小说,暗含其无意再写第二部。谁知《特伦特*后一案》一经问世,即大获成功,出乎作者的预料。
    文章节选
    《特伦特*后一案》导读
    神探的理性与感性
    他本来想写一部嘲讽侦探小说的小说,不料竟成了侦探小说史上的经典……
    这里说的他,是近代英国文学的一位**人士,名叫本特利(E.C.Bentley,1875—1956),而这里说的经典,则是指《特伦特*后一案》。
    为什么要嘲讽侦探小说?
    可能是因为“神探”神乎其神,不太像“人”;而办案过程也严谨细密,不似真实人生。
    侦探小说从福尔摩斯以后,大量“神探”纷纷出笼。但也是福尔摩斯建立起来的“禁欲”传统,神探几乎是纯粹的思考机器,与儿女私情似���是沾不上边。福尔摩斯仅仅有一次对女性动了心,但小说仍让他们无缘发展,致令福尔摩斯怅然于心,提到她的时候只称“那位女士”而不名。(至今,美国的一个福尔摩斯书迷俱乐部每年开大会时,仍只邀一位女性 参加。)
    在20世纪初的侦探小说黄金时期里,小说家们就把侦探的感情表现悬为禁忌,无人越雷池一步;他们宁愿把侦探写为嗜烟斗、好美食、爱醇酒等各种个性,就是不让神探动男女之事的凡心。后来的评论家乃对此玩笑说:“昆恩先生,可否请您略述神探的性生活?……”
    熟悉后来的美式犯罪小说以及其中的冷硬派侦探的读者,可能对有血有肉的侦探已不稀罕。这类侦探游走于社会底层暗角,靠毅力与硬拳维生,他们偶或动心而受诱于某个蛇蝎美人是常见的事。然而《特伦特*后一案》成书于1913年,本特利比时代早了三四十年,在正统解谜小说中创造出一位坠入情网,不惜不破案的神探来。
    这位神探就是特伦特,三十二岁的作家兼记者,生性幽默活泼,更兼思维敏锐,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屡破奇案。但在这部《特伦特*后一案》的小说中,他不慎爱上凶案当事人,情感纠葛与理性剥茧交相争战,产生一幕幕独**戏——这是史上**位“不爱破案爱美人”的神探!(这可真是感情上的恋慕,不像福尔摩斯,总让我们觉得他是遇见智力上的异性对手,而不是爱上一个感情上的对象。)难得的是,这样的安排并没有使《特伦特*后一案》变成罗曼史,或者成了“非侦探小说”。事实上,《特伦特*后一案》的情节峰回路转,奇诡异常,侦探的解密能力仍是精彩绝伦,仍然是史上“本格派”的侦探小说杰作而不遑多让。

    破案的逻辑与危险

    《特伦特*后一案》打破常规的特色不只一端,小说赋予侦探的功能以及结局的安排,都是推翻侦探小说公式的惊人之举。
    传统上,侦探小说的末尾,神探邀集众人,针对已发生的诸般证据,逐项排比,析离矛盾,*后找出合理逻辑,指着其中一人:“你就是凶手!”凶手伏首认罪,天理得以昭彰。但是,本特利不以此为满足,他要探究是否有“逻辑上合理却不是真相”的可能。
    这个概念本来是想颠覆推理小说的,不料竟给了侦探小说更宽广的空间,使侦探小说脱离了“破案”的惟一功能,产生后代更复杂多元的推理小说来。
    在《特伦特*后一案》里,凶案并不是破了一次,而是被破了三次。侦探已经为案情的证据线索(不在场证明)做出**的解释,但小说并没有完,它让当事人再做一次告白,再由一个案情旁观者做了小补充,每一次都对案情的意义有重大转折,让我们惊讶于真实的多种可能性。
    本特利在此之前不是一个侦探小说家,他想借一个玩笑作品,嘲讽一切侦探小说破的案未必是“真的”。人生的可能性远比逻辑来得复杂,使用逻辑的神探们未必没有危险;这是本特利所点破的人生真相。本特利有没有犯规呢?(按正统推理小说的写法,作者与读者应该拥有相同的线索,作者不能私藏用于结尾,这是作者与读者智力角逐的共识。)从某个角度看,他是犯了规的,但到了侦探解谜为止,他写的是不折不扣的“正统推理小说”;其后的几个转折,则是本特利点破读者“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宗旨;既然是全书宗旨所寄,犯规也就不宜深究,当庭开释可也。
    文学的栽花与插柳
    本特利写侦探小说,本意是开侦探小说一个玩笑,顺便向他的好友也是侦探小说名家切斯特顿致意,预备博君一粲即可,书名叫“*后一案”,其实是**本书,可见他本无意再写下去。不料,《特伦特*后一案》大获成功,侦探小说读者不以他的嘲讽为忤,热烈欢迎这部本想革命的小说,使得本特利不得不再接再厉,另外又写了两部以特伦特为主角的小说。只是《特伦特*后一案》的情节设计太巧妙了,阻碍了它的发展性,其他特伦特的安排很难再令人认同,结果都失败了。从侦探小说经典的历史看,《特伦特*后一案》其实也就是惟一一案。
    不过本特利的文学地位不止于此,他的另一项发明也使他名垂不朽。在英诗写作中有所谓的“克莱里休体”,是一种四句双韵的传记诗,用近乎打油诗的方式四句写他人生平,这就是本特利首创的,连名字也是他的(他的全名是爱德蒙·克莱里休·本特利)。这种诗体为新闻界与文人所爱用,也在英语世界产生许多论世知人的幽默小诗;本特利未能继续得意于侦探小说,却在诗坛上长负盛名,这也是写作人生另一个人算不如天算的事例吧!让我也借克莱里休体,试为本特利赞:
    异哉奇人本特利,
    巧创新体风气开;
    偶然奋笔奇冤案,
    小说孤单诗集传。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