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谁需要心理医生?——激发式心理治疗在行动
QQ咨询:
有路璐璐:

谁需要心理医生?——激发式心理治疗在行动

  • 作者:(荷)维因伯格 韩松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42979
  • 出版日期:2005年02月01日
  • 页数:153
  • 定价:¥12.5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背负着工作、情感与日常生活的多重压力的现代人开始渐渐学会向心理医生求助,但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心理医生们常用的口号却纯属无稽之谈。例如“你应该表达愤怒”、“恐惧毫无意义”,以及“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是问题就有解决方案”等等。本书作者,**的心理**师杰弗里?维因伯格博士指出了人们关于心理学的一些流行的误解,对于那些受够了愚弄的人们来说,这是本发人深省、引人发笑的好书,更是一个更可信和更有效的心理自助读本。
    文章节选
    首先,你必须爱你自己
    阿尔费雷德·阿德勒,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门下*负盛名的高足之一,*早提出了“自卑情结”的概念。起初,阿德勒引入这一概念以指代人们因身体器官或肢体的缺陷而引发的种种恐惧。基于阿德勒的理论,自卑情节的概念得以延伸。到今天,这一术语几乎用来指代一切对自身能力和行为吹毛求疵的心态。指代同一心态的类似的说法还有“他对自己的形象评价欠佳”或“他缺乏自尊”。
    首先我在此声明,自尊的概念是重要的:自信的人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感觉更快乐,而且别人也更乐于与之交往。反之亦然,那些缺乏自尊的人往往不够成功、不够快乐,而且难于交往。说得简单点,积极孕育消极。或者,如同心理学家所喜欢的术语“自我实现的预言”所指的:你预期���到的就是你实际能得到的。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很合乎逻辑地假定,在考试中,一个自信的考生往往比一个认为自己肯定不及格的考生更有可能取得好成绩。我们还可以找到无数类似的例子来支撑这一观点。
    …………
    目录
    导言
    首先,你必须爱你自己
    动力来自内在
    这都是因为不快乐的童年
    你毋须感觉糟糕
    你需要了结过往
    心理**是个漫长的过程
    发泄愤怒,忘却内疚
    你*好独断专行
    心理医生就会鹦鹉学舌
    惩罚没用
    人们易受伤害
    都是潜意识惹的祸
    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恐惧没有参考价值
    是问题就该解决
    洞察是改变的先机
    每个人都是****的
    这同获胜无关
    人深不可测
    总有两全其美的中间道路
    消极的想法要不得
    好的建议所费不菲
    灵魂的深处空空如也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