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学语言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学语言学

  • 作者:李荣启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50003
  •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01日
  • 页数:378
  • 定价:¥2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10050003
    • 作者
    • 页数
      378
    • 出版时间
      2005年05月01日
    • 定价
      ¥26.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以文学作品语言作为研究对象。书中回顾与梳理了文学语言学前学科时期和准学科时期中外理论界的研究脉络和理论建树,深入评析了中外文学语言观念的深变,系统阐述了文学语言的地位作用、性质特征、形式美范畴、类型与风格、文学语言的接受等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对以注国内文论界研究薄弱的论题多有涉猎。作者构思严整,立论锐意求新,并运用多学科渗透和融合的方法,全方位、多视角地审视和阐述文学语言,论析中体现了理论与创作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
    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理论著作,能够切实指导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实践,帮助读者从语言的角度深入知识文学的本质特征,了解文学的创作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去感受文学艺术的美。
    目录

    导论
    **章 文学语言的观念
    一 20世纪西方语言论文论派的文学语言观念
    (一)俄国形式主义对文学语言的阐发
    (二)英美新批诬蔑平派的文学语言分析
    (三)现代结构主义对文学语言观念的拓展
    二 百年中国文学语言观念的演进
    三 新潮作家对文学语言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章 文学语言的性质
    一 符号·语言·文化
    (一)以文言为根本到以白话为正宗
    (二)由大众化走向多元化的语言形态
    (三)从载体论到本体论的观念转变
    (四)全面认识汉语的特性,确立“创造汉语言文学”的观念
    二 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
    三 文学语言与艺术表现
    第三章 文学语言的结构与特征
    一 文学语言的文本结构
    二 文学语言的表层特征
    三 文学语言的深层特征
    第四章 文学语言的类型
    一 叙事性文学语言
    二 抒情性文学语言
    三 影据性文学语言
    第五章 文学语言的形式美
    一 文学语言的节奏美
    二 文学语言的色彩美
    三 文学语言的造型美
    第六章 文学语言的风格
    一 文学风格的语言特质
    二 文学语言风格的类型
    三 文学语言风格的原因
    第七章 文学语言的接受
    一 文本对象与接受主体
    二 文学语言接受的主理��制
    三 文学语言接受的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李荣启所著《文学语言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致力于语言本体,探索其文学性、审美性,为建立科学、系统、成熟的文学语言学,拓展文学研究空间作出了贡献。
    20世纪,在哲学观念变革的影响带动下,西方的文学领域以自身的语言论转向做出了有力的回应和深入广泛的开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的观念在本体论意义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语言论转向在中国也得到了适时的传播和发展。我国学者童庆炳、郑敏、王一川、鲁枢元等在语言、文学语言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是在语言论转的过程中,仅有“转向”是远远不够的,*终还要落实在“语言”本体上。《文学语言学》的可贵之处在于以文学作品语言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深层开掘和研究,为建立文学语言这门新学科作出了贡献。《文学语言学》系统梳理了文学语言观念的演进,探讨了文学语言的功能地位、性质特征、文本结构、类型与风格,剖析了文学语言的接受问题,突出强调了文学语言的形式美。书中对以往国内理论界研究薄弱的论题都有深度分析。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的是多学科渗透、融合的综合法,合理地吸收和消化语言学、符号学、文艺学、哲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阐释学等多学科领域的新成果,并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本书将宏观论析与微观实证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切实指导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帮助读者从语言的角度深入认识文学的本质特征,了解文学创作的特点和规律,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