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

  • 作者:袁南生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43821439
  •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01日
  • 页数:573
  • 定价:¥4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袁南生的新作《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有如下特点:
    一、材料新颖。该书广泛利用了不少新的材料,特别是*新解密的档案材料,如(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介绍了以往鲜为人知的一些内幕和真相。
    二、框架独特。该书既非完全以史为经,也不完全以论为纬,而是以斯大林、共产国际与毛泽东、蒋介石的关系为主线,以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为副线,注意史论结合,突出**,错落有致。
    三、见解独到。该书在描述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某些重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如怎样看待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关于中国大革命的争论?斯大林究竟是抬王明,还是抬毛泽东?斯大林是否始终坚持城市**论?大革命的失败谁应负**位的责任,是陈独秀,还是斯大林?陈独秀主义的内涵是什么?米夫对毛泽东究竟是压,还是抬?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成为中共指导思想是否存在国际条件?等等,袁南生在书中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当然不见得都对和站得住脚,但毕竟已具新意,可供读者参考和判断。
    四、视野开阔。作者站在国际政治的大角度来描写斯大林、毛泽东和蒋介石。因此,读者阅读本书,不仅能了解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陈独秀、霍秋白、王明、
    文章节选
    *先提出国共合作构想的是谁

    一部中国现代史,是血与火交融的历史,是国共两党或为盟友、或为对手、此消彼长的历史。

    在中苏现代关系史中,是斯大林、毛泽东和蒋介石两度为盟友、两度为对手。

    一部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史,是共产国际两度推进国共合作的历史。

    斯大林、毛泽东和蒋介石时为盟友,时为对手,都与国共两党合作有关。

    国共两党合作时,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是盟友;国共两党关系破裂时,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是对手。因此,有必要讲清国共合作的缘起。

    *先提出国共合作构想的是列宁。他在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次代表大会期间明确提出了这个构想。

    1922年1月,莫斯科一片冰天雪地,因国内战争留下的种种创伤使人们更具寒意。但是,在共产国际的主持下,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一批批黄皮肤、黑头发的亚细亚代表们的到来,使俄罗斯民众的革命热情明显高涨。

    这个月的21日,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隆重开幕,参加大会的有表决权的代表共178人,其中中国代表39人。担任中共**局委员、组织部主任的张国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担任了中国代表团的团长。中国国民党代表是张秋白,中国社会党代表是江亢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代表黄凌霜,工人代表邓培,妇女代表黄碧魂。共产党人高君宇、王尽美、邓恩铭、瞿秋白、任弼时、柯庆施、罗亦农、肖劲光、卜士奇、俞秀松、于树德等则分别以各地区、各团体代表的资格出席大会,后来**的国民党人王乐平、贺衷寒也分别以其他名义参加了大会。

    列宁、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片山潜和斯大林被选为大会的名誉主席。片山潜是日本共产党的***。

    会议期间,由俄共和苏联政府驻西伯利亚全权代表施玛斯基邀请和陪同,张国煮。张秋白和邓培进入克里姆林宫,受到了列宁的接见。接见当中,列宁直截了当地提到了国共两党合作的问题。

    这里,有必要引用当事人张国焘的回忆:

    “须臾,列宁就从隔壁的办公室过来接待。他出现时,朴实无华,毫无做作,完全是个普通人,很像中国乡村中的教书先生,**看不出是手握大权的革命*高**。经过施玛斯基的一番介绍之后,谈话便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张秋白首先要列宁对中国革命作一指教。列宁根直率地表示,他对中国的情形知道得很少,只知道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但也不了解孙先生这些年来做了些什么,因此不能随便表示意见。他转而询问张秋白,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合作。张秋白并未多加说明即作肯定表示:国共两党一定可以很好地合作。列宁随即以同样的问题问我,并希望我告诉他一些有关中国革命的情形。我简单的告诉他,在中国民族和民主的革命中,国共两党应当密切合作,而且可以合作;又指出在两党合作的进程中可能发生若干困难,不过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正在学习着进行各项工作,当努力促进各反帝国主义的革命势力的团结。列宁对于我的回答,似乎很满意,并没有继续问下去。

    “列宁一开始就向我们提出国共两党能否合作,显然是他所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在远东劳苦人民大会上(即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次代表大会,引者注),中国问题的**是各派革命势力的团结;不用说,国共两党的合作,就是这一课题的主要内容。张秋白和我都觉得列宁的问话是表示了他希望国共两党能够合作的意向;我们也都认为中国现阶段的革命,确应从国共两党合作做起。”

    列宁关于国共合作的构想对中国现代政治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当然,从构想到具体实践还要有一个过程,这三要是因为有如下原因:

    一是对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次代表大会的国民党来说,列宁的构想和大会通过的决议对它并没有明显的约束力;

    二是参加会议的国民党代表张秋白并非是全权性的,他在会上就公开表示”他不能代表孙中山先生接受约束”;

    三是参加会议的代表们有的对苏俄实地考察后,对苏俄现状不满,拿张秋白来说,他“觉得苏联新政权与当时国民党所领导的广州政府相较,也不过是鲁卫之政”,这就是说,在他看来,苏联政府和广州政府就好比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和卫国,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国;

    四是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她当时还没有明确确认自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半年以后,在党的“二大”上,才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共产国际的决议对她还不可能有明显的约束力,她的力量还比较小,全国党员仅100余人,还缺乏政治活动的经验。

    但是,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次代表大会对国共两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国共合作的构想此后由中共**正式提到了中国革命的议程上。

    其次,确定了中国革命的反帝国主义性质,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国内反动派必须联结在一起,成了国共两党的共识。从此,“反帝国主义”这个口号,逐渐深入人心。不过“帝国主义”的内涵却随国共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国共合作时,蒋介石视苏联为盟友,曾与毛泽东一起反对过“英国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当国共对抗时,蒋介石视苏联为对手,以英美帝国主义为靠山,反对“苏俄赤色帝国主义”。

    再次,形成了反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的新观念。“反帝国主义既被视为中国各政治团体的共同要求,而且须经过长期的奋斗才能冀其有成。这个看法的确立,无异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石。”

    *后,共产国际提出的“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观点基本上为国共两党所接受。“由此出发,多数代表都觉得应该承认共产国际的领导。”

    国民党代表张秋白在国民党人中只是一个二、三流的角色,连他自己都再三声明”不能代表孙中山先生接受约束”,孙中山派张秋白这样一个不能作全权代表的人参加这次会议,表明此时的孙中山对苏联尚存疑虑。一年零八个月以后,孙中山派他“*好的同志”蒋介石率代表团访苏,才表明孙中山对联合苏联、国共合作下了*后的决心。
    目录
    前言
    **章 莫斯科为毛泽东发的讣告
    第二章 斯大林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崛起
    第三章 蒋介石对苏俄的秘密访问
    第四章 联合吴佩孚还是联合孙中山?
    第五章 毛泽东、陈独秀、蒋介石与斯内夫利特战略
    第六章 国共**次合作的蜜月
    第七章 冯玉祥政变与斯大林对华政策的新**
    第八章 蒋介石的崛起和斯大林的支持
    第九章 斯大林为挽救大革命而做出的努力
    第十章 莫斯科关于中国大革命的尖锐争论
    第十一章 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工农苏维埃战略
    第十二章 斯大林和蒋介石角逐中东路
    第十三章 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另眼相看
    第十四章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幕后的角逐
    第十五章 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终确立与斯大林
    第十六章 毛泽东与莫斯科在皖南事变问题上的矛盾
    第十七章 盛世才:斯大林、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拉拢的对象
    第十八章 斯大林和毛泽东上下级关系的终结
    第十九章 共产国际解散后的三强角逐(上)
    第二十章 共产国际解散后的三强角逐(下)
    第二十一章 结语:并非多余的话
    主要参考书目
    修订版后记
    重印后记
    编辑推荐语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外国领导人比得上斯大林在中国的影响。在20世纪的较长时间内,斯大林在中国拥有天可汗般的地位。斯大林作为世界上**个社会主义**的*高领导人,作为全世界共产党的总司令部——共产国际的*高**,对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先后崛起,曾有过特殊的影响。斯大林对中国革命作出了许多的贡献,也对中华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他曾以大国主义的姿态对待蒋介石,也曾以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的姿态对待毛泽东。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不能不惊叹于历史的偶然性的巨大力量。
    克里姆林宫普劝蒋介石加入共产党,蒋介石虽没有同意,却被“选”为共产国际主席团名誉委员。蒋介石把儿子蒋经国送到苏联,蒋经国加入了共产党,公开谴责蒋介石是“革命的叛徒,帝国主义的帮凶”。后来,斯大林又亲自让小蒋回到老蒋的身边。
    当毛泽东雄心勃勃要与蒋介石逐鹿中原一决雌雄,并希望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与支援时,斯大林心目中,统一中国的*佳人选不是毛泽东,而是蒋介石。
    他们三个人,*先离开这个世界的是斯大林,*后离开这个世界的是毛泽东。斯大林在相当一段时间怀疑毛泽东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而在他去世后,真正的知己是毛泽东,毛泽东努力维护斯大林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声誉。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