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切.格瓦拉之死
QQ咨询:
有路璐璐:

切.格瓦拉之死

  • 作者:(美)坎特 邹亚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ISBN:9787802251168
  •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01日
  • 页数:570
  • 定价:¥4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故事开始于1965年。那一年,古巴革命的**切•格瓦拉来到派恩岛。在反思过去的同时,他开始写自传。他回忆起自己在阿根廷度过的童年时光,和同伴一起穿越南美大陆的旅行,以及对那位能拯救苍生苦海的**的等待。蓬科是他的战友,也是他的保镖兼管官。在切撰写回忆录的过程中,他始终伴随左右,不仅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还帮助补充缺失的内容。在他看来,切有意把自己的过去写在某种神话,目的是激励更多的能人志士投身革命。对此种做法,他始终抱有疑问。后来,切关于在玻利维利创建游击**的计划得到了卡斯特罗的认可,他是自传就此中断了。
    三年后,蓬科回到的派恩岛。切在玻利维亚的冒险行动失败了,蓬科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幸存者之一。游击队员们留下的日记给了他无穷的灵感,他开始重新构建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战斗故;切和玻利维亚共产党**展开了正面的交锋,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切试图招募当地的印第安老乡加入游击队,但他们的反应却异常冷漠,因为,在他们眼中,游击队员都是些超人;切明白,在这场战争中,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但是,他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和声音唤起百姓的斗志,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他们:他是人,不是神,他们也可以像他一样走
    文章节选
    派恩岛,1965年7月
    7月7日
    早饭时,蓬科把我的手稿还给了我。这是他的早饭。昨天晚上,我的哮喘发作了,我一夜未合眼。我只喝了点茶水,算是对我失眠的奖赏。我很是疲倦,房内的一切都显得模糊。
    他咯咯地笑着,说:“你写的那句话,‘你在等他,’我明白你的意思,你等的是菲德尔!他是我们头顶的太阳!我喜欢这种比喻。轰隆,轰隆,轰隆。进来的是上帝!太神秘了。都是些恭维的话!”
    “不是恭维。我写的时候就是这种感受。其他人也和我感同身受。像帕斯·埃斯滕索罗、博世、普里奥·索卡拉斯一样的民族主义**,他们为了赢得独立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然而,他们不可能完成独立的大业。一想到要和美国人开战,他们就忙着改变自己,改变他们资产**的计划。他们不可能呼吁民众加入他们的行列。我说的话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那就是:他们宁可去死。”我的喘息声很弱。房间里的光线很弱,房内的一切都淡而无色,仿佛并不存在似的“我们整个一代人那时都浑身充满了力量,对妥协嗤之以鼻。我们决不会同帝国主义妥协。”我微微一笑,脑中闪现出这种纯洁的品质,亮光闪闪,但无内容。“如果我们找不到满足我们愿望的东西,那我们就摧毁整个世界。”
    蓬科微微抬起头,眼睛瞪着我,神情忧伤。“我知道,我不是小孩子。
    我就在那里。”他扯下一片面包,沾了些果酱。“你说话的口吻像是一个父亲。”
    “抱歉。你当然知道。也许,我的概念有些……抽象、宏大。我很年轻,我不知道我在等待什么。但我肯定,我能将它辨认出来,我可以为此做出任何必要的牺牲。”
    蓬科微笑着说,“摆脱了这个世界的名利,没有头衔,没有党派。在一个小岛上,没有早饭,我知道那是谁。”我耸耸肩,但肩膀几乎没有抬起来。“我不知道。”
    “仍然不知道,”他低头看着他的咖啡杯,那个杯子里发生了什么?
    “耶?”
    “那个为自己而战的人。”他迅速站起身,走进了他的卧室。我等待着,我正在学习等待。等待卡斯特罗的帮助,等待灵感。等待蓬科回来。
    他回来时手里拿着德布雷的书。我想,他在房间里存了大批文件,什么类别的都有。他把书推到我的面前,拇指遮住其中一段的一部分,但我还是记起来了。‘当切·格瓦拉同志再一次发动起义时,他接受了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行动方针在国际范围内带来的后果。卡斯特罗是古巴革命的**,是古巴革命的象征。当切·格瓦拉重新出现的时候,我们几乎可以断定,他将会是一场游击运动的**。同样,毫无疑问,他也是一位政治、军事**。”这本书是我和德布雷共同合作的,这一点瓦尔特知道。
    “什么?”我挠了挠耳朵,你们问我为什么而感到有愧?
    “明白吗?不同的琴键弹奏着同样的曲子。”蓬科站在我的旁边,“民族革命运动党的官僚分子不是为了他们自己而采取行动,甘地的行动首先是为了自己,等等,行动和政治。”他举起一根手指,在我看来,这个手势的意思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和政治说教、军事行动的结合。“你就是这样。”
    蓬科又坐了下来,喝了一点他喜欢的咖啡,“你的书信,我说不好,听上去有些宗教色彩。”
    我哈哈大笑。“唯心主义和实践的巧合。”我在和他开玩笑,蓬科使我想起其他几个指责我的人:菲德尔,还有我的母亲。
    他一脸的茫然,瞪眼看着我,有些恼怒了。“巧合?偶然?不是按自然规律发生的?”
    “不是,抱歉。”我意识到自己借用了他的省略表达方法,但是,如果我明说出来,会使他想起自己的痛。“我的意思是,这一切都碰撞在一起。
    这一次是这样,有时这一定会发生。我的宗教冲动,我的心理学,还有需要做的事情,这一切你怎阵看?”
    “听上去也有宗教含义。”
    “你也一样!”呼吸畅快多了。
    “我也怎么了?”
    “你说话像菲德尔。他说,‘想成为圣人的革命者。’我是。他说的。”
    我没办法阻止自己模仿瓦尔特的说话风格。
    他又站起身,走进卧室。他现在又要拿什么证据指控我?
    他回来时手里拿着一张纸,一支圆珠笔。他把桌上的盘子推到一边,非常认真地画起来,我在一边等着。
    “好了!”他像梦幻中的人物,把那张纸推到我的面前。纸上满是些人物线条画,那些人物都像线条。他看得出来我很疑惑。他走过来,站在我的身后。
    “那是菲德尔,骑在一匹高大的马上。那是马的尾巴,那是宝剑,那是你。你屁股底下坐的是燃烧的木头,你身上穿着好几件僧侣的长袍。你感觉不出火焰的灼烤。你继续读你的书,你们两人瓜分这个世界,幸福的巧合。利用它,它是你的。”我转过头看着他,他撅着下嘴唇,面露不悦。他模仿查科,“你不欣赏我的艺术?”他的声音非常刺耳。瓦尔特不可能模仿出抽抽搭搭的语气。“我认为它很深奥。”他说“深奥”一词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低沉,但他没有成功,这个词随之消失了。
    7月8日没有菲德尔的消息。
    蓬科开始担忧起来。今天早上,他说,“奇怪,德布雷没有……”他突然不说了,对自己悲观的推测感到后怕。我们希望拉吉斯行动迅速。他那本蓝色的学生笔记本上记满了鲜明的观点。来这里之前,我派他去玻利维亚,确认我和蒙赫之间达成的一致意见,并且准备选址的工作。然而,我们至今还没有得到他的报告。
    菲德尔沉默了。或许,他在等待7月26日的到来。他要在那**宣布我的打算。也许。
    他要宣布些什么呢?
    目录
    历史大事记
    **部 批评与自我批评
    派恩岛:1965年6月
    阿根廷:1928年
    阿根廷:1952年
    派恩岛:1965年6月
    阿根廷-玻利维亚,1953年
    玻利维亚,1953年
    派恩岛,1965年7月
    秘鲁,1953年7月
    厄瓜多尔,1953年9月
    派恩岛,1965年7月
    危地马拉,1954年6月
    派恩岛,1967年7月
    古巴,1956-1957年
    派恩岛,1965年7月
    历史大事记
    第二部 玻利维亚战争日记
    派恩岛,1968年5月
    玻利维亚,1966年
    派恩岛,1968年5月
    玻利维亚,1967年
    派恩岛,1968年5月
    玻利维亚,1967年
    派恩岛,1968年5月
    玻利维亚,1967年
    派恩岛,1968年6月
    玻利维亚,1967年8月
    派恩岛,1968年7月
    玻利维亚,1967年8月
    派恩岛,1968年7月
    玻利维亚,1967年9月
    派恩岛,1968年7月
    历史大事记
    译后记
    编辑推荐语
    一部富于想象的宏篇巨著,构思巧妙、大胆,结构新颖,颇具后现代文学的色彩。这是杰伊·坎特把一个美洲大陆的传奇故事进行了再创造的结果。它必将带给你强烈的震撼。
    ——《波士顿环球报》
    这是一本虚构小说,它的主题是切·格瓦拉,不是作为一个英雄,一个奇人或者一个魔鬼,而是一个历史的谜团:他的一生,只要还存留在历史中,就将一直对革命者们——或者说,每一个认定“只有彻底的革新才能让世界变得可以接受”的人——提出质疑。
    切·格瓦拉,一个阿根廷人,医生,终生受困于哮顺,拥有与身体不谐的勇气,对自己和他人都十分严厉。小说中,一个战友这样形容:格瓦拉有着“无穷的正直……在这种正直面前,我们所有人都有可能被冰冻。”他是痛苦的发言人,小说的叙述人说:“跳出来看,切事实上只有一个观点,虽然它有无穷的变换形式,那就是:他的痛苦,痛苦本身,我们的欲求。”
    这是一本存疑之书,它把格瓦拉这个历史谜团清晰地放大在我们面前,但并没有给出解答。面对格瓦拉激烈的一生,面对他身后这个几乎没有改善的狂暴的世界,我们又能够做什么?绝望着屈服,犬儒地心满意足,还是在冷潮热讽中隐藏自己?坎特先生说:“你的嘲讽将腐蚀的只是你自己,不是历史。让他的生命来审问你的生命。”——《纽约时报》
    这是一本史诗般壮丽的小说。作者运用史实、传说和他自己的惊人想象描述了古巴革命**切·格瓦拉的一生。格瓦拉,阿根廷人,他放弃了医学事业并成为革命者。他和卡斯特罗在推翻原古巴政府的行动中成为挚友,随后又在领导一次玻利维亚的游击行动中绝交,在异国他乡独立领导拉美革命,他曾来到中国,与毛泽东进行过密切交谈,*后在玻利维亚的游击战斗中壮烈牺牲。这部小说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格瓦拉一生大胆的革命行动,也提供了对拉丁美洲革命的崭新认识视角,本书既是一次真实与谎言的探险,又对那个时代激进主义者的思想特征进行了鲜明注释,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这是一本史诗般壮丽的小说。作者运用史实、传说和他自己的惊人想象描述了革命**切·格瓦拉的一生。格瓦拉,一个来自自由的阿根廷家庭的孩子抛弃了他的医学事业,*终成为一个革命者。他和卡斯特罗在推翻原古巴政府的行动中成为挚友,随后又在领导一次玻利维亚的游击行动中绝交。
    本书不仅展现了格瓦拉大胆的革命行动,也提供了对拉丁美洲革命斗争的一个敏锐视角,一次真实与谎言的探险,以及对激进主义者的一次心理学上的鲜明注释。本书可称为关于切·格瓦拉的史上*详细*到位的传记小说。
    “切·格瓦拉”,这个响亮的名字:——这个人曾被称为“浪漫冒险家”、“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唐吉珂德”、“拉丁美洲的加里波第”、“尘世的耶稣”,其事迹曾令西方和拉美媒体为之迷狂;萨特也称他为“***的人”;
    ——这个人的头像被当作图腾,被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人印在T恤上,酒吧间、烈酒瓶上、雪茄烟上,他的形象随处可见,昨日革命**成了**“时尚明星”;
    ——这个人1959年曾经来华访问,并和毛泽东有过密切交谈。他传奇般的经历三使得他曾被认为是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的化身;从80年代开始,他就成为许多中国青年的精神偶像。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