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法庭之友”制度与司法改革
QQ咨询:
有路璐璐:

“法庭之友”制度与司法改革

  • 作者:翁国民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68579
  •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01日
  • 页数:235
  • 定价:¥1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3668579
    • 作者
    • 页数
      235
    • 出版时间
      2006年12月01日
    • 定价
      ¥1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法庭之友”这一概念起源于罗马法,*早是由英国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引入到司法实践当中的。该制度的设置及运作的价值在于”法庭之友” 能够提供不被法院所了解的证据事实和法律意见,为法院作出公正判决提供帮助,从而体现了司法审判活动中的民主精神,有利于树立司法权在民众中的公信力。因而,它在英国普通法体制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在移植到美国法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司法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法院判决缺乏应有的权威和说服力。这不仅阻碍了中国法治化的深入发展,而且由此导致的司法不公甚至将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如何将“法庭之友 ”制度引入中国并构建其在中国司法改革中的运作体系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目录
    **章 “法庭之友”制度的历史沿革
    **节 “法庭之友”的起源和发展
    一、“法庭之友”的词源及其含义
    二、“法庭之友”的起源及发展
    第二节 “法庭之友”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从实践的角度看“法庭之友”制度的价值
    二、从公平和正义的角度看“法庭之友”制度的价值
    三、从公平与法律联系的角度看“法庭之友”制度的价值
    四、从司法民主的角度看“法庭之友”制度的价值
    第二章 “法庭之友”制度在西方**的运作状况
    **节 “法庭之友”制度在美国
    一、“法庭之友”制度引入美国司法实践的背景
    二、“法庭之友”制度在美国司法实践中的发展
    三、美国关于“法庭之友”制度的主要立法规定
    四、“法庭之友”制度在美国的运作情况
    五、关于“法庭之友”制度的理论发展
    第二节 “法庭���友”制度在西方其他**(地区)
    一、“法庭之友”制度在英国
    二、“法庭之友”制度在欧盟
    第三章 “法庭之友”制度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运作状况
    **节 “法庭之友”介入WTO争端解决机制之相关实践
    一、“美国——虾及虾制品案”——专家组 **次接受“法庭之友”书状
    二、“美国对英国钢铁公司的反补贴税案”——上诉机构**明确自己接受“法庭之友”书状的权利
    三、“欧盟石棉及石棉制品案”——上诉机构接受“法庭之友”书状权之法律依据的诞生
    四、秘鲁诉欧盟沙丁鱼案——WTO成员方有权作为“法庭之友”呈交材料
    五、简要评论
    第二节 “法庭之友”介入WTO争端解决机制之理论剖析
    一、对相关条款之分析
    二、简要评论
    三、DSU谈判中WTO各成员之立场
    四、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的司法改革及其进展
    **节 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一、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
    二、我国司法改革的内容
    第二节 我国司法改革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司法改革已取得的主要成就
    二、我国法院改革取得的成就
    三、我国检察院改革取得的成就
    四、我国司法改革取得的其他成就
    五、我国司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六、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基本评价
    第五章 引入“法庭之友”制度对我国司法改革的价值
    **节 我国引入“法庭之友”制度的必要性
    一、鉴定证据需要“法庭之友”的积极补充
    二、法官审案中的知识局限性需要“法庭之友”的弥补
    三、公益诉讼的建立需要“法庭之友”的参与
    四、我国实现司法改革的目标需要“法庭之友”的支持
    第二节 我国引入“法庭之友”制度的可行性
    一、我国职权主义的审判方式为引入“法庭之友”制度提供了基础
    二、我国的司法鉴定人制度为引入“法庭之友”制度提供了条件
    第三节 “法庭之友”书状在我国司法审判中的借鉴
    一、传统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中的“法庭之友”参与
    二、公益诉讼中的“法庭之友”参与
    第六章 构建我国“法庭之友”制度的整体建议方案
    **节 宏观方面——“法庭之友”的法律制度安排及相关配套制度设计
    一、“法庭之友”的法律制度安排
    二、“法庭之友”的相关配套制度设计
    第二节 微观方面——“法庭之友”制度的适用范围、启动机制及监督与保障机制
    一、“法庭之友”制度的适用主体
    二、“法庭之友”制度的适用范围
    三、“法庭之友”制度的启动机制
    四、“法庭之友”制度的监督与保障机制
    附录一:美国关于“法庭之友”制度的规则原文及参考译文
    附录二:WTO文件中与“法庭之友”有关的规则原文及参考译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