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2009第一辑(总第143辑)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2009第一辑(总第143辑)

  • 作者: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800839108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249
  • 定价:¥1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是**出版的法律、行政法规汇编正式版本,是刊登报国务院备案的部门规章的指定出版物。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收集的内容包括:上一个月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公布的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报国务院备案的部门规章,*高人民法院和*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司法解释。另外,还收入了上一个月报国务院备案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目录。
    三、本汇编所收的内容,按下列分类顺序编排:法律,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国务院部门规章,司法解释。每类中按公布的时间顺序排列。报国务院备案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目录按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行政区划顺序排列;同一行政区域报备两件以上者,按公布时间顺序排列。
    四、本汇编每年出版十二辑,每月出版一辑,本辑为2009年度**辑,收入2008年12月份内公布的法律2件,法规性文件8件,报国务院备案的部门规章10件,司法解释5件。
    文章节选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章 总则
    **条 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 防震减灾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 **鼓励和支持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第七条 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应当执行**赋予的防震减灾任务。
    第二章 地震监测预报
    第九条 **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鼓励、扶持地震监测预报的科学技术研究,逐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第十条 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根据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震活动趋势,提出确定地震**监视防御区的意见,报国务院批准。
    地震**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加强地震监测工作,制定短期与临震预报方案,建立震情跟踪会商制度,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第十二条 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加强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的信息检测、传递、分析、处理和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的预测。
    第十三条 **对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
    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由**地震监测基本台网、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地震监测台网组成,其建设所需投资,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由**和地方财政承担为本单位服务的地震监测台网,由有关单位投资建设和管理,并接受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的指导。
    第十四条 **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地震观测环境应当按照地震监测设施周围不能有影响其工作效能的干扰源的要求划定保护范围。
    本法所称地震监测设施,是指地震监测台网的监测设施、设备、仪器和其他依照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的地震监测设施、设备、仪器。
    第十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确实无法避免造成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的同意,并按照国务院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建设。
    第十六条 **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
    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
    第三章 地震灾害预报
    第十七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本条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性评价;并根据地震**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本法所称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工程。
    本法所称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是指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严重次生灾害,必须认真进行地震**性评价,并依法进行严格的抗震设防。
    第十八条 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并负责对地震**性评价结果的审定工作。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城市市政设施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规范。但是,本条第三款另有规定的除外。
    国务院铁路、交通、民用航空、水利和其他有关专业主管部门负责分别制定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水工程和其他专业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规范。
    第十九条 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第二十条 已经建成的下列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一)属于重大建设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物、构筑物;
    (三)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四)地震**监视防御区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二十一条 对地震可能引起的火灾、水灾、山体滑坡、放射性污染、疫情等次生灾害源,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相应的有效防范措施。
    第二十二条 根据震情和震害预测结果,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加强对有关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抢险救灾能力。
    第二十四条 地震**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在本级财政预算和物资储备中安排适当的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
    第二十五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地震灾害保险。
    第四章 地震应急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参照**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省、自治区和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还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本法所称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
    第二十七条 **鼓励、扶持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工作。
    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责成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助装备的储备和使用训练工作。
    第二十八条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二)应急通信保障;
    (三)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物资的准备;
    (四)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
    (五)灾害评估准备;
    (六)应急行动方案。
    第二十九条 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发布后,有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宣布所预报的区域进入临震应急期;有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做好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第三十条 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应当成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设在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
    目录
    编辑说明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
    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行政法规
    草原防火条例
    森林防火条例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6号
    法规性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任务分工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若干政策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预算单位2009-2010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
    国务院部门规章
    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办法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办法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违法所得认定办法
    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管理办法
    乡村兽医管理办法
    ……
    司法解释

    执业兽医管理办法
    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