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QQ咨询:
有路璐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 作者:胡建淼 金伟峰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160628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563
  • 定价:¥22.4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依据《全国成人高等教育法学主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法学主要课程规划教材之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在1999年初版的基础上修订的。在行文结构上,根据“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传统划分,设置了上下两篇:上篇行政法为实体法范畴,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主体论、职权论、行政论、责任论和救济论;下篇行政诉讼法为程序法范围,主要围绕行政诉讼的具体程序阐述。本次修订,均依据*新的法律和法规编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充分考虑了成人教学的特点,条理清晰,**突出,每章前设内容提示,章后设参考资料、思考与练习。
    文章节选
    一、复议申请
    复议申请是行政复议程序的**阶段。由于行政复议具有以行政相对人为一方当事人提出申请为前提条件的特点,所以行政复议的**阶段是行政相对人为一方当事人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复议申请,在此阶段,有以下要求:
    (一)申请复议期限
    复议申请人提出复议申请必须在法定期限内,若超过法定期限就将丧失申请复议的权利。《行政复议法》第9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可见,申请行政复议的一般期限是60日。现行的法律、法规都规定了申请复议的特��期限,短的有3日、5日,长的有3个月。如对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处罚行为不服的,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复议申请期限为5天。
    所以应当特别注意,如果法律、法规对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比60日短的,就依照《行政复议法》规定的一般期限即60日;如果比60日长的,则适用该特殊期限。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行政相对人行使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此外,《行政复议法》还对复议申请期限延长的情形做了规定。该法第9条第2款规定,“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系属由教育部组织的“21世纪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百门主干教材”之一。它围绕由教育部制定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其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习与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其具备胜任工作所必需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知识素养,以及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教材自1999年出版以来,被有关单位广泛使用。现鉴于6年来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变化,特别是新出台了许多行政性法律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本次修订,均结合新的法律和法规进行了改写。
    新教材根据“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传统划分,设置了上下两篇:上篇行政法为实体法范畴;下篇行政诉讼法为程序法范围。与下篇不同,在学习上编时,应注意它在内容上的结构关系。从逻辑上讲,上篇行政法可分为六个部分:**部分(**章和第二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行政法学的*基本的概念与行政法的两大基本原则,这些内容将成为后面各章节内容的基础;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五章)为主体论,主要阐述行政法上的主体,即作为管理一方的行政主体与作为被管理一方的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问题,由于行政主体作为一种组织只能通过行政人实施它的行政行为,因而行政人亦被单设一章;第三部分(第六章)为职权论,它围绕着行政法学的核心概念——行政职权,阐述了行政职权本身的法律特征、内容与形式,以及与它不可分离的行政优益权、行政职责、行政权限,还有行政职权运行中的两种法律制度——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
    目录
    上篇行政法
    **章 行政法基本概念
    **节 行政法的概念和地位
    第二节 行政法的内容和形式
    第三节 行政法律关系
    本章参考资料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行政法基本原则.
    **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慨述
    第二节 行政合法性原则
    第三节 行政合理性原则
    本章参考资料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行政主体
    **节 行政主体概述
    第二节 行政主体的类型和地位
    第三节 行政主体的资格及认定
    第四节 行政主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五节 **行政机关法律制度
    本章参考资料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行政人
    **节 行政人概述
    第二节 行政人的类型与地位
    第三节 行政人的资格及认定
    第四节 公务员及其职务关系
    本章参考资料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行政相对人
    **节 行政相对人概述
    第二节 行政相对人的范围
    第三节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第四节 行政相对人身份的认定
    本章参考资料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行政职权
    **节 行政职权概述
    第二节 行政权能与行政权限
    第三节 行政职权与行政优益权
    第四节 行政职责
    第五节 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
    本章参考资料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 行政行为概述
    **节 行政行为的内涵、成立与合法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分类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效力
    本章参考资料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抽象行政行为
    **节 抽象行政行为概述
    第二节 行政立法
    第三节 制定行政法规
    第四节 制定行政规章
    第五节 规定行政措施
    第六节 发布抽象性的决定和命令-
    本章参考资料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具体行政行为
    **节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
    第二节 行政许可
    第三节 行政命令
    第四节 行政裁决
    第五节 行政即时强制
    第六节 行政强制执行
    第七节 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
    本章参考资料
    思考与练习
    第十章 行政处罚
    **节 行政处罚概述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第四节 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第五节 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六节 行政处罚的执行
    本章参考资料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一章 行政程序
    **节 行政程序概述
    第二节 行政程序法定化及其意义
    第三节 行政程序法的重要制度
    本章参考资料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二章 行政违法
    **节 行政违法概述
    第二节 行政失职
    第三节 行政越权
    第四节 行政滥用职权
    第五节 事实依据错误
    第六节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第七节 程序违法
    本章参考资料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三章 行政责任
    **节 行政责任概述
    第二节 行政责任的种类与形式
    第三节 行政责任的确认与追究
    本章参考资料
    思考与练习
    第十四章 行政赔偿
    **节 行政赔偿概述
    第二节 行政赔偿的范围
    第三节 行政赔偿关系中的当事人
    第四节 行政赔偿的程序
    第五节 行政赔偿中的求偿
    第六节 行政赔偿的方式、标准和费用
    本章参考资料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五章 行政复议
    **节 行政复议概述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范围
    第三节 行政复议机关及其管辖
    第四节 行政复议参加人
    第五节 行政复议程序
    本章参考资料
    思考与练习

    下篇行政诉讼法
    第十六章行政诉讼法概述
    第十七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第十八章行政诉讼管辖
    第十九章行政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章行政诉讼证据
    第二十一章行政诉讼的一般程序
    第二十二章行政诉讼的特别程序
    第二十三章行政审判中的法律适用
    主要参考文献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