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周扬与冯雪峰
QQ咨询:
有路璐璐:

周扬与冯雪峰

  • 作者:徐庆全
  •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41669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301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周扬与冯雪峰都是现代文坛才华横溢的作家,又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领导革命文学的领军人物,周扬和冯雪峰两个人的名字,一直被文学研究史家反复书写。同时,探究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坛恩怨,也成为了解现代文艺运动发展轨迹的契口。他们如何度过两个人关系的蜜月期而彼此交恶;他们的命运又如何因“两个口号”的论争而扭结在一起,并在“文革”中共同难逃受批判的命运;而到晚年,他们的手又如何度尽劫波紧紧相握,留下了象征他们关系的《两只锦鸡》的美丽寓言……
    本书作者先后任职《炎黄春秋》《百年潮》杂志,1998年调入中共**党史研究室。本书比较准确全面地描写了周扬和冯雪峰这两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彼此的牵绊、纠葛、恩怨,以及他们在历史风云的变幻中跌宕起伏的命运。本书采用了作者对一些文艺界前辈的采访实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文章节选
    1908年11月,周扬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原名运宜,字起应。在家乡度过了几年近于私塾的学习生活后,1925年秋季,他考入上海南方大学,1926年又转入大夏大学。在大学时期,周扬虽对革命思想非常感兴趣,但对他影响*大的却是尼采。周扬自述说:
    惟因当时在李石岭教授影响下,深深醉心于尼采主义,尼采思想在我的生活中曾起重大作用,我应该说,是革命的作用,他教了我大胆否定一切因袭、传统、权威,在我脑筋中行
    了一次大扫荡,没有这次大扫荡,接受马克思主义也许不会有这么纯净、干脆。然而也正因为这点尼采主义的教养,使我在一九二七年对革命**的倾倒当中,保持了在组织上超然的立场。
    尼采的“上帝死了!”“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的名言,使周扬受到了鼓舞。在扫荡了“脑筋”中的“传���、权威”的同时,周扬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了对共产党的向往。周扬在自述中写道:
    “四一二”以后,正当白色恐怖非常高涨,昨天还是革命者的我所认识的好些同乡,今天突然变成了规矩人的时候,我却再也不能**我的愤怒,我感到一种要报复的欲望,于是我就加入了党。
    虽然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但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周扬并没有对党所领导的革命有多大作为。加上随之而来的暑假,周扬决定借探家的机会,到当时大革命的**武汉去寻找一份工作。在武汉徜徉了一个多月后无果而返。等到他再回到上海的时候,不但他的入党介绍人夏钟润到日本去了,而且“以前的同志许多都不见了”,而“留下的也是消极的消极,自首的自首”,周扬伤心地写道。总之,他“已再找不到组织这个东西”了。
    怀着“不能忍受这样长的日子”的心情,周扬不想再在大夏大学熬两年拿文凭,而是转到了不到一年就可以拿到文凭的高师科。在拿到文凭后的1929年初,他来到了左翼思想和普罗文学(即无产**文学)十分盛行的日本,一方面寻找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另一方面将自己的理想融入到左翼文学行列。
    就在周扬因为失去组织不堪“忍受这样长的日子”的时候,冯雪峰正在上海,投入到一场与提倡“无产**革命文学”为己任的太阳社、创造社批判鲁迅为主要内容的相对立的“论战”中。
    1903年6月,冯雪峰出生于浙江义乌南乡一个名叫神坛的山村。9岁那年,他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设在金华的浙江第七师范学校。1919年的“五四运动”波及金华,发生了反对学校当局专横压制的学潮。冯雪峰作为这次学潮的带头人,被开除学籍。他转而来到杭州,准备继续自己的求学生涯。
    1921年秋,冯雪峰考入浙江**师范学校。当时,这所学校名师云集,后来写成中国文学史主要章节的叶圣陶、朱自清、陈望道等名家,都在这所学校里任教。这样的文学氛围,激发出了冯雪峰文学上的才能,也培养了他文学理论上的素养。在西子湖畔,他与同学柔石、潘漠华、魏金枝、汪静之徜徉其间,人杰地灵的山水,青春期躁动的情感,激发了这些人的灵感。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一个章节的“湖畔诗社”,就在那时成立了。作为这个诗社重要一员的冯雪峰,在1921年18岁时,就出版了两本诗集。洋溢在字里行间的那清新的风格,浓郁的情感,感动了郭沫若、郁达夫、叶圣陶甚至毛泽东等人,他们为此留下了一连串的赞语。
    1925年,冯雪峰在北京大学旁听学习。此时正值**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广州出任国民党**宣传部长的毛泽东,很需要得力的干部,他读了冯雪峰的新诗非常喜欢,于是写信给在北京的雪峰,希望他能到南方去工作。冯雪峰虽然离开了令他陶醉的西子“湖畔”,但他文学的情结则更加浓烈。结果,他拒绝了毛泽东的邀请。
    在此期间,冯雪峰以完全自修的方式,学会了日语。那时,日本学者大量翻译外文书刊,其中就有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学会了日文的冯雪峰,从1926年开始,阅读和翻译日文书刊,特别是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如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等人著述的马克思文艺理论书籍及介绍苏俄文学的书籍,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
    ……
    目录
    序言
    **章 从相识到交恶
    两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冯雪峰的特殊使命:党与鲁迅的联系人
    由相识到争执
    第二章 “四条汉子”与鲁迅的关系
    “四条汉子”与鲁迅的冲突
    从历史的视角看待“四条汉子”与鲁迅的矛盾
    冯雪峰为毛泽东与鲁迅相知搭桥
    第三章 上海和瓦窑堡:殊途同归
    大变动前夜的周扬
    上海和瓦窑堡残途同归
    打出“国防文学”的旗帜
    第四章 “两个口号”大论争
    冯雪峰重返上海
    “两个口号”大论争
    重新审视“国防文学”的口号
    延安对这场争论的看法
    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第五章 从对峙到冲突
    工作中的对峙
    思想上的激烈冲突
    冯雪峰遭公开批判
    “战线南称”殃及冯马峰
    第六章 冯雪峰的灭顶之灾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逃不过的劫难
    “大辩论”中的“定论”
    改写文学史
    不同的地位,相同的历史心态
    第七章 历史的再一次颠倒
    “一条汉子整三条汉子”
    江青在三十年代问题上大作文章
    《纪要》“文艺黑线专政”论提法的出笼
    周扬被推上祭坛
    冯雪峰不落井下石
    第八章 两只锦鸡
    度尽劫波后的握手
    周扬继续成为被清算的对象
    周扬就三十年代问题给**上书
    第九章 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结论
    带着枷锁的舞蹈
    周扬介导正确评价三十年代文艺的历史
    为“国防文学”正名
    冯雪峰交代材料和茅盾文章的发表
    “西鲁”李何林表态
    夏衍说“不能忘却的事”,鲁研界再起波澜
    楼适夷、吴奚如为冯雪峰、胡风争曲直
    周扬:从历史的高看待历史
    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结论
    后记

    作者简介
    徐庆全,山东烟台人。1986年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9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研究方向为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留校后,历读书为文繁杂,专业研究淡出,转而从事被喻为“万金油”的编辑工作。先在《炎黄春秋》后在《百年潮》,1998年调入中共**党史研究室。期间有文章和书面世,因杂不值一提。1996年始,以求专于文化界,沉积4年,2000年开始至今,发表文章多篇。著有《知情者眼中的周扬》、《文坛拨乱反正实录》;编有《周扬新时期文稿》上下卷。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