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化产业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化产业学

  • 作者:刘吉发 岳红记 陈怀平
  •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802073180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246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文化产业学是一门新兴的、相对独立的学科,是一般文化学和文化研究所不能代替,也不能由产业经济学全包容的,它有着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所以,在讨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之前,有必要了解关于文化产业的三个重要范畴,即三个基本概念: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结果性表征,不同民族、不同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产品,文化的进步是通过其物化形态和传播方式决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产业正从各国经济的边缘向**内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对于高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共同发展有着得在的战略意义。
    文章节选
    书摘
    一、文化产业学的研究内容
    文化产业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产业,即在文化产业生产中具有共同特征的经济活动主体的集合以及文化产业发展过程的规律性。
    文化产业既有物质生产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就是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品具有意识形态性,属于精神产品,它的创造、制作、传播、消费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不能等同于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销售。因此,文化产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的历史进程
    文化产业的提出是由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雅明在1926年撰写的《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中首先提出的,他的这一观点遭到了当时“法兰克福学派”另一位代表人物阿多诺在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的强烈抨击,同时,阿多诺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名词。之后,对于“文化产业”的概念、功能及其社会地位,西方学者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多年来这一争论始终没有停止。
    中国理论界对于文化产业的认识同样也经历了一番争论。然而,“文化产业”这一概念,随着理论界的研究、争论以及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熟,特别在“十六大”以后,文化产业的地位得到了肯定,从而推动了文化产业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条件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结果,不同民族、不同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产品,文化的进步是通过其物化形态和传播方式决定的。因此,文化产业的诞生体现着文化的进步,同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文化产业也同样需要其发展条件,主要包括物力条件和人力条件,其中物力条件包括物质条件、资本条件和资源条件。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在物质条件中,经济基础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基石;科学技术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文化产业的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要进行资产兼并和重组,必然要有金融系统的参与,所以资本条件是其快速发展的保障。由于文化产业的资源与别的产业的资源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以市场为依托,进行合理开发文化资源和有效配置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文化产业的人力条件中,文化产业对人才的要求与物质生产的企业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在知识结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三)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

    ……
    目录
    **章 绪论1
    **节 文化产业学的宏观定位1
    第二节 文化产业学的微观结构8
    工.历史进程篇
    第二章 文化产业的历史沿革15
    **节 文化产业概论15
    ……
    编辑推荐语
    本书以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为主线,以文化产业系统的互动格局为框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全书遵循文化产业的内在逻辑,以历史进程作为逻辑起点,进而扩展至发展条件,延伸到运行机制,*后落脚到政策取向。作为当前文化产业的一部理论性著作,本书既具有自身逻辑结构的完整性,同时又体现了理论观点的创新性。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