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模式与趋势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模式与趋势

  • 作者:赵伟
  •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50521
  •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01日
  • 页数:310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5850521
    • 作者
    • 页数
      310
    • 出版时间
      2005年08月01日
    • 定价
      ¥35.00
    • 所属分类
    目录
    导言经济开放:从区域层面的考察/1
    一、“二重”开放:一个被忽视了的论题/1
    二、中国区域经济开放模式:主要命题/2
    三、本书结构与内容安排/4
    四、主要创新与特点/5
    **篇工业化与区域开放
    **章区域开放:中国的独特模式及其演进趋向/11
    一、问题的提出/11
    二、中国:一种独特的区域开放模式/12
    三、区域开放模式与经济体制转型/15
    四、区域开放:正在演进的趋向/18
    第二章工业化进程中的区域开放:先行**的经历/21
    一、工业化与区域经济开放/21
    二、工业化开拓**的区域开放/22
    三、工业化后起**的区域开放/36
    四、简短的结论/49
    第三章中国区域经济开放的测度:指标体系及其应用/52
    一、测度经济开放:一些代表性指标体系/52
    二、构建区域经济开放测度指标体系/57
    三、中国主要区域经济开放度的测算/64
    四、中国主要区域经济区际开放度比较/67
    五、中国主要区域经济国际开放度比较/72
    六、沿海典型省域经济“二重”开放程度比较/76
    七、结论与提示/78
    **篇主要参考文献/80
    第二篇贸易流动与区域开放
    第四章基于空间因素的贸易模式:理论与现实/85
    一、古典区位理论与无空间贸易理论/85
    二、区域增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87
    三、新经济地理学与贸易一空间理论的整合/90
    四、空间因素与贸易理论:经验检验/92
    五、简短的结论/96
    第五章区域开放:中国主要地区“二重”贸易现状与趋向/98
    一、“二重”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98
    二、区际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103
    三、市场化、工业化与区域二重贸易发展/108
    四、“二重”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与前景/111
    五、简短的结论/117
    第六章区际与国际:中国省域贸易流动格局与动因/119
    一、主��地区区际贸易格局/119
    二、区域比较优势与贸易结构的拟合程度/122
    三、区域规模经济差异与贸易流向/127
    四、运输成本与贸易空间格局/131
    五、制度转型与区域贸易格局/134
    六、结论与提示/139
    第二篇主要参考文献/142
    第三篇劳动力流动与区域开放
    第七章区际劳动力流动:、理论与现实/149
    一、劳动力空间移动:经济学理论解释/149
    二、区际劳动力流动:基于中国的实证检验/53
    三、中国省际劳动力迁移:借助重力模型的考察/159
    四、结论与提示/164
    第八章劳动力流动与区域开放/166
    一、中国区际劳动力流动:类型与阶段/166
    二、区际劳动力流动:特征与趋向/171
    三、左右中国区际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177
    四、区际劳动力流动:未来趋向/180
    第九章区际劳动力流动:两个沿海省域的比较分析/182
    一、省域劳动力资源配置比较/182
    二、省域劳动力流动特征比较/185
    三、省域经济开放路径差异与劳动力流动/189
    四、简短的结论/194
    第三篇主要参考文献/196
    第四篇资本流动与区域开放
    第十章区域资本配置与区际资本流动:理论与现实/203
    一、资本流动与空间配置:传统区域经济学理论/204
    二、资本流动与空间配置:区域理论的新进展/206
    三、资本流动与区域配置:理论与中国现实/211
    四、测度中国区际资本流动性:一个尝试/218
    五、结论与提示/223
    第十一章体制转型与中国资本区域配置与流动/225
    一、投融资体制改革与资本空间配置及流动趋向/225
    二、财政体制改革与区域资本配置及流动趋向/231
    三、银行体制改革与区域资本配置及流动趋向/237
    四、证券市场的形成与区域资本配置及流动趋向/241
    五、结论与提示/245
    第十二章区域经济开放进程中的投资区位选择/247
    一、区域经济开放与国内投资区位配置:理论与现状/248
    二、区域经济开放与国内投资区位配置:计量分析/252
    三、区域开放与:FDI区位选择:理论与现状/256
    四、区域开放与FDI区位选择:计量分析/261
    五、结论与提示/264
    第四篇主要参考文献/266
    第五篇中国典型地区区域开放实证
    第十三章两大三角洲:经济转型前期的区域开放路径/273
    一、区域开放:总体模式与区域路径/273
    二、从国际化到区际化抑或从区际化到国际化/274
    三、两种区域开放路径形成的原因/280
    四、区域开放:下一步发展的趋向及意义/282
    五、结论与提示/284
    第十四章温州:工业化区域模式演进中的区域开放/286
    一、区际开放:区域经济开放的起点/286
    二、国际开放:区域经济开放的拓展/295
    三、区域开放:路径与特征/302
    四、区域开放与温州经济的转型与发展/306
    第十五章贵州:工业化进程中的区域开放/312
    一、工业化进程中的国际开放/312
    二、工业化进程中的区际开放/317
    三、区域经济开放路径及其成因/322
    四、工业化进程与区域开放趋势/325
    五、结论与提示/327
    第五篇主要参考文献/330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