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教育学基础
QQ咨询:
有路璐璐:

教育学基础

  • 作者:陈平
  •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1074768
  •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01日
  • 页数:366
  • 定价:¥3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221074768
    • 作者
    • 页数
      366
    • 出版时间
      2007年08月01日
    • 定价
      ¥36.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近些年来,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突显出一些问题,引起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们的关注和思考。例如,学生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漠视及消极应付的态度。不能正确认识课程的价值,对课程没有兴趣和极度不重视,上课不参与教学,课后不进行配合课堂教学的相关学习活动,考试前死记硬背临时应付,甚至缺旷的现象非常严重。这种状况严重影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导致大量师范专业学生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师**的知识和理论严重缺失。我们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来自学生(如不理解课程的重要性、学习风气不良等),更与本门课程的不足有密切联系。如课程目标和内容偏重于“纯理论”学习,没有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精选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教材过于陈旧,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教学过程和方法单调乏味,难以吸引学生参与;评价和考试方式呆板,不能体现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本书强调课程意识、重要原理和基本知识。所谓课程意识,是要使学生在开始接触和学习本门课程的过程中,感受到课程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真正觉得它有用,学过跟没有学过确实不一样。原理的深层理解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具备这样的基础,教师就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
    文章节选
    **章 关于教育的一般认识
    第二节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及其特点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在原始社会,教育活动与原始生产和生活活动是同—过程,没有从生产生活活动中分离出来;没有专门的教育者和学习者,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内容贫乏,主要是生产生活经验、原始宗教礼仪规范;教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示范模仿;教育权利上是平等的,没有**性。
    二、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进步,同时也因为古代社会学者们的努力,教育在这一时期产生巨大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相对丰富的物质产品,使得一部分成人可以从生产活动中独立出来,专门从事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或者专门从事对下一代的教育,从而产生学者和教师。同时,劳动产品的丰富也使得一部分人,特别是未成年人可以从生产中分离出来,专门接受教育,于是产生专门的受教育者——学生。另一方面,随着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人们已经不能单靠那种与生产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来传递知识经验了。而且,与生产活动相脱离的那种“治人之术”,也是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学习和传授的,必须用专门的时间,由专门的人、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于是古代学校便产生了。
    ……
    目录
    **章 关于教育的一般认识
    **节 什么是教育学和教育
    第二节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及其特点
    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四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节 社会及其构成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
    第三节 教育与经济结构
    第四节 教育与政治
    第五节 教育与文化
    第六节 教育与诸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的不平衡性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
    **节 人性观与教育观
    第二节 人的发展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联系
    第四节 教育影响的组织实施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第四章 人类社会的学校系统
    **节 学校系统概述
    第二节 学校系统的形成
    第三节 影响各国学校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第四节 当代学校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五节 当代各国学校系统的比较
    第五章 教育目的
    **节 教育目的及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历史上的教育目的观
    第三节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第四节 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目的述评
    第五节 现代社会及现代人的素质
    第六节 当代中国教育目的研究
    第穴章 课程与教学
    **节 课程与教学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
    第四节 课程类型与结构
    第五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和教学模式
    第六节 课程的具体表现: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资源
    第七节 当代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念及发展趋势
    第七章 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因素——教师与学生
    **节 教师职业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 对学生特点的教育学认识
    第三节 师生关系
    第八章 思想品德教育
    **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
    第二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设置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与原则
    第四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模式与方法
    第九章 教育评价
    **节 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解
    第二节 教育评价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主要理论成果
    第三节 教育评价操作的一般方法及其过程
    第四节 教育评价的新观念与实践运用
    第十章 班主任
    **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
    第二节 班级集体的组织、建设和管理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应用
    **节 教育技术概述
    第二节 教学媒体及其应用
    第三节 计算机辅助教学
    第四节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 教育研究方法
    第十三章 学校管理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