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8)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8)

  •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09604120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01日
  • 页数:359
  • 定价:¥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现在我国工业化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是通过不同于以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是继续固化原有的发展模式和原有分工格局。与此相应,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问题的讨论也日益激烈。
    一条路是*省事的路,那就是借用跨国公司的力量,发挥比较优势,纳入世界分工体系之中。但是,简单地遵循比较优势,很有可能会强化现有的分工格局,导致工业所占比重居高不下,服务业需求外溢,贸易条件恶化,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更加加重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压力,甚至使其难以为继。
    另一条路是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革命的机遇,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然而,新技术革命和信息化浪潮为新型工业化尽管提供了可能,但这只是可能,要使可能成为现实,还需要很多条件。
    国内传统发展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带来的压力与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为我们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可能。为此,要求我们加快发展战略的转变、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变。
    **,要积极推进发展战略的转变:摆脱对传统比较优势的路径依赖,实施提升比较优势、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战略。发挥比较优势是参
    文章节选
    **章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阶段性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工业化的推进,是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前比较特殊的工业化过程的基点上进行的。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通过实行**集权控制的计划经济体制,以**消费和以农补工、以轻补重的强制性积累方式,推行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使我国从一个工业化十分落后的农业国较快地步人了工业化**行列;同时也导致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超前特征,国民经济中工业比重和工业经济中重工业比重远远超过相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到1978年,农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到32.76%,比1952年下降了近25个百分点;工业所占比重则上升到49.40%,上升了近30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35.57%上升到1978年的57.32%。
    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战略方针。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发展目标和工业化战略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之相伴,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针对改革以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过度扭曲,改革初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产业结构处于一个“拨乱反正”的时期,因此,在改革初期工业结构演变出现了与一般工业发达**工业化不尽一致的过程,而进入80年代中后期,产业结构基本上步入了正常演变的轨道。我国产业结构变化所呈现出的阶段性与发达**所经历的一般发展过程是有所不同的。同时,我国的改革开放又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并且在经济发展战略上采取了混合型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满足人们消费需求,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支持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发展,以缓解当时属于“瓶颈”的基础产业的制约,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并鼓励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产业结构的阶段性特点。
    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经历了改革开放初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业结构的“拨乱反正”时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产业结构的初步升级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化和重化工化阶段。
    ……
    目录
    综合篇
    **章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阶段性特征
    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形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矛盾的原因分析
    四、结论与启示
    第二章 我国出口结构变动特征及趋势分析
    一、我国出口结构变动特征
    二、我国商品出口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我国出口结构变动趋势
    四、促进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对策
    第三章 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国际经济环境及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二、社会需求变化及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三、供给条件变化及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四、机制及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五、主要影响因素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
    第四章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与对策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总体特征:粗放和低度化
    二、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后果
    三、造成我国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原因
    四、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
    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
    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措施
    农业篇
    第五章 新阶段我国农业结构升级的特征、问题及思路
    一、农业结构升级的概念及评价方法
    二、农业结构升级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三、新时期我国农业结构升级现状和问题
    四、新时期我国农业结构升级面临的重大挑战
    五、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取向
    六、促进农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 我国种植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对策
    一、种植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
    二、种植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特征
    三、结构优化升级的瓶颈制约
    四、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
    五、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思路
    六、结构优化升级的**和方向
    七、政策建议
    第七章 我国畜牧业结构升级研究
    一、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及测度
    二、新阶段我国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状况
    三、新阶段畜牧业技术结构优化升级因素实证分析(以养猪业为例)
    四、新阶段我国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新阶段加快我国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第八章 农村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研究
    一、农村中小企业:概念、数据与现状
    二、农村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现状
    三、农村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问题的成因及今后调整升级面临的制约因素
    五、促进农村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对策建议
    第九章 小规模经营农户技术行为选择对农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一、引言
    ……
    工业篇
    服务业篇
    高技术产业篇
    附录 产业结构升级理论综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