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纲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纲

  • 作者:余信红 张春华
  • 出版社: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ISBN:9787811350272
  •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01日
  • 页数:303
  • 定价:¥38.5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解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部内容,具体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和谐社会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便于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
    文章节选
    **章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本章学习要点: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与科学含义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节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近现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中国在1840年以前有一段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所谓封建社会,其特征表现在:经济基础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基本形态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从签订《南京条约》开始,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年中日战争中方失败并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西方列强攻占北京并在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从签订《南京条约》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与外国侵略者共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因此,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形式上仍然维持着独立国的地位)。
    ……
    目录
    总序
    绪论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含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不竭的生命源泉
    **章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节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与科学含义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第五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第三章 毛泽东开辟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节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两步走”战略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社会矛盾的理论与政治制度建设
    第三节 文化上的“双百”与“双用”方针
    第四节 对经济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的初步探索
    第五节 国际战略思想与外交方针
    第四章 邓小平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节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内容与历史地位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
    第三节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节 基本国情与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没有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本质论
    **节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与意义
    第二节 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论述
    第七章 第三代**领导集体创立的“三个代表”重��思想
    **节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节 “三个代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节 “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与发展
    第八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节 用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第二节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第三节 两个先锋队
    第九章 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
    **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三节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项要求
    第十章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目标
    **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