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2009司法考试精神和体系:诉讼法47专题
QQ咨询:
有路璐璐:

2009司法考试精神和体系:诉讼法47专题

  • 作者:张能宝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90204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 页数:320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3690204
    • 作者
    • 页数
      320
    •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01日
    • 定价
      ¥45.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2008年司法考试95%以上试题,可以直接在本书2008年版上找到答案。2009年全新修订再版——本书明晰诉讼法精神,形成考点知识系统。揭示考点、分解考点、突破考点:以近6年司法考试考点为**,凸现提高强化特性。精选历年真题和典型案例,全方位推进考点训练。归纳**法条,强化考点的多层次理解与记忆。
    本书的作者已研究或辅导司法考试多年,都是来自*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亿则司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学者,均以高分通过**司法考试。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战经验相结合,是本书作者的*大特色。
    文章节选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的精神
    民事诉讼法首先是作为程序法而存在的,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对民法的工具性价值。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在精神上与民法一脉相承。随着市民社会的逐步形成,民事诉讼也由原来的职权主义模式向以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的模式发展。在把握中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时,认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民事诉讼法的存在并非以保证民事纠纷获得公正的解决为**目的,其本身也应符合基本的公正,即程序正义。
    由于诉讼性质的不同,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在整个设计理念和具体制度上存在区别。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基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目的,在制度设计上贯穿着浓厚的职权主义倾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虽已得到极大改善,但始终无法与强大的公诉机关相对抗。行政诉讼法的出现是现代社会法治发展的一个进步,其旨在为普通的行政相对人提供一个与行政机关平等对抗的机会,它在设计理念上与民事诉讼法具有相似之处,均体现了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的精神,它与民事诉讼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加重了在掌握证据方面具有优势的被告方即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以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当事人双方平等对抗。
    同时,民事诉讼由法院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来解决当事人之问的纠纷,故与仲裁又有所区别。仲裁是由作为民间组织的仲裁机构作为解决纠纷的机关,以经济、快捷为其主要特征,以浓厚的当事人主义的理念贯穿始终。在仲裁法中,当事人处分原则得到了彻底的贯彻,比如是否将纠纷提交仲裁,将哪些纠纷提交仲裁,将纠纷提交哪个仲裁委员会仲裁,仲裁庭如何组成,由谁组成,仲裁庭的审理方式、开庭方式等程序事项都由当事人自主选定。需要注意的是,民事诉讼解决的纠纷范围比仲裁广,后者只能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二者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也存在很多差异,比如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当事人申请仲裁必须以双方就争议事项达成有效的仲裁协议为前提,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等。
    在内容上,民事诉讼法属于以证据和程序为核心,以主管与管辖、当事人为基础,以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贯彻始终的基本架构。
    首先,民事诉讼法以证据和程序为核心。证据和程序是现行民事诉讼法以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的立法模式的集中体现。具体来说,证据部分主要解决在民事诉讼中应由哪些主体依据哪些程序对哪些事实进行证明并需要证明到何种程度的问题,即举证责任、证明程序、证明对象、证明标准的问题。其中,当事人在收集调查证据和对证据进行质证上的平等是当事人主义的集中体现。但法院仍然拥有依职权和依申请调查证据的权力,虽然其范围已大大受限。
    ……
    目录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的精神
    民事诉讼法的体系
    专题1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专题2 诉
    专题3 民事诉讼主管范围、管辖一般原理和级别管辖
    专题4 地域管辖
    专题5 裁定管辖和管辖权异议
    专题6 当事人的基本理论
    专题7 共同诉讼
    专题8 第三人及诉讼代理人
    专题9 证据的种类与分类
    专题10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证明对象和证明程序
    专题11 举证责任
    专题12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专题13 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
    专题14 期间、送达、司法协助
    专题15 普通程序
    专题16 简易程序
    专题17 二审程序
    专题18 审判监督程序
    专题19 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
    专题20 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
    专题21 执行中止和执行终结
    专题22 仲裁制度基本理论
    专题23 仲裁程序
    专题24 仲裁裁决的撤销、执行与不予执行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的精神
    刑事诉讼法的体系
    专题1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专题2 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
    专题3 管辖
    专题4 回避
    专题5 辩护与代理
    专题6 证据
    专题7 证明
    专题8 强制措施
    专题9 附带民事诉讼
    专题10 期间、送达
    专题11 立案
    专题12 侦查
    专题13 提起公诉
    专题14 公诉案件的普通一审程序
    专题15 简易程序与自诉案件的审理
    专题16 审判障碍
    专题17 判决、裁定和决定
    专题18 第二审程序
    专题19 死刑复核程序
    专题20 审判监督程序
    专题21 执行程序
    专题22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专题23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编辑推荐语
    知识体系构建,历年真题思考,考查方向提示,考点及其实例,**法条归纳。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