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图解佛教生死书:破解生命轮回的真相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图解佛教生死书:破解生命轮回的真相

  • 作者:释心田
  •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807425038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318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我们从何处来?死后又将归往何处?相信每个人一生中都曾多次这样问过自己。你以为生命是一截线段,还是一个无限延伸的螺旋?生命真的会在呼吸断绝的那一刻戛然而止吗?不!早在2500多年以前,佛教便已将生命过程的本质参透,它告诉世人,任何众生的生命都是由生有、本有、死有、中有四个阶段首尾相连构成的无限轮回。
    生有:投胎受生的*初一刹那身心,它标志着一期生命的开始。
    本有:从出生到濒临死的全过程,即人们所关注的有形生命。
    死有:命终时刹那间的身心,它标志着一期生命的结束。
    中有:死后到再生之间的神识。中有体现了佛教特有的灵魂观念,也是*具启发意义的概念。
    《图解佛教生死书—破解生命轮回的真相》采用全新的图解方式,从生有到中有,为你展现生命不同阶段的境况及修行**,就像读流程图一样简单明了。《图解佛教生死书—破解生命轮回的真相》将使你从此对生死的命题拥有更加智慧的认识,从而更为积极有效地把握今生。
    文章节选
    第1章 独特的佛教生死观
    1.直面生死:人人都需要了解死亡
    死亡是什么
    一个有情的心识,在过去世业力的牵引下投生,这种牵引的业力能住持多久,便决定了其生命一期的寿量。以人类为例,便是一期人生的寿量。人从出生起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其间呼吸有多少次,都是一个定数。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很难改变的;而一个造作了很多善业的修行人,或者一个造作了很大恶业的恶人,可能会让寿量有所增减。但无论如何,生命总有结束的时候。而生���结束的那一刻,就是死亡。
    死亡的几种原因
    在佛教中,死亡被划分为几种原因。由于降生是业力感召的结果,那么,在不遭遇寿命违缘和其他意外事故的情况下,寿量自然地耗尽,这是**种:寿命自然耗尽的死亡;由于我们今生的财富受用等,亦是从前善业感召的结果,那么一旦福报享尽,可能就没有维持生命的资财器具,于是,这就构成第二种死亡:福报耗尽的死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意外的因素能导致死亡,它们被统归为九种原因:1.饮食无度,正如一个人暴饮暴食而导致死亡;2.食所不宜,即是说吃了不适宜(比如有毒)的食物;3.不消化而食;4.生而不吐;5.熟而持之,就是说大小便屏
    闭不能排泄;6.不近医药,即当自己生病时不去及时地求医服药;7.不知于己为损为益,这是说对于寿命的维持,不知道怎样做是有益的、怎样做是有害的;8.非时非量;9.行非梵行,即是因性行为而耗损生命精华之精血,所谓的“马上风”就是一例。
    ……
    目录
    生命轮转的过程
    生、老、病、死——释迦牟尼彻悟生命真相
    编者序:破解生命轮回的真相
    本书阅读导航
    第1章 独特的佛教生死观
    1.直面生死:人人都需要了解死亡
    2.本书将指引你:破除恋生惧死的迷雾
    3.人身从何而来:四大五蕴的和合
    4.人生不可逃避的命运:生老病死
    5.生命流转的过程:十二因缘
    6.生命流转的直接动力:业
    7.周而复始的循环:六道轮回
    8.生命的实相:缘起有、自性空
    9.生命的四大阶段:生有、本有、死有、中有
    10.佛教对待生死的态度:培养“念死”的思维
    11.丰富的智慧:概说佛教中的生死关怀
    第2章 从受生到住胎:生苦
    1.投生人道的苦处:人生八苦
    2.生而为人的可贵: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3.投胎成功的**步:因缘具足方能入胎
    4.四大五蕴重新聚合:生有形成
    5.投胎成功的第二步:发育健全方能住胎
    6.三十八周的漫长历程:藏医《四部医典》对胚胎发育的诠释
    7.不同满业,不同结果:胎儿的因果报应
    8.饱受煎熬的三十八周:住胎之苦
    9.投胎成功的第三步:出胎
    10.入胎时的正念差异:投胎的四种情况
    11.如何助益新生儿:消灾祈福
    12.大师降生:与众不同的吉祥征兆
    第3章 如何利用这段生命:本有
    1.人生的**:专注于善法
    2.关闭三恶趣大门的法宝:皈依
    3.做一个合格的佛教徒:遵守七众的戒律
    4.佛陀为世俗人开示的智慧:《善生经》和礼敬六方
    5.礼敬东方和南方:尊敬父母、恭顺师长
    6.礼敬西方和下方:善待妻子、体恤奴婢
    7.礼敬北方和上方:和敬亲友、敬奉僧众
    8.消除日常生活的六种过失:六非道
    9.判别恶友:远离四种不可亲近之人
    10.判别善友:亲近四种值得敬重之人
    11.走向来世的**梯1:杜绝十不善业
    12.走向来世的**梯2:修持八种功德身
    13.看清轮回的陷阱:四谛法门
    14.离开轮回的办法:守护戒律,灭除无明
    15.三部律仪不违犯:别解脱戒、菩萨戒与密乘戒
    16.不忍见众生沉沦:发起菩提心
    17.发起菩提心的两种方法:七因果与自他相换
    18.以生命的关怀消解肉体的疾病:佛经中的医学
    19.引发疾病的外缘:外部环境侵袭
    20.导致疾病的内因:体内四大元素失衡
    21.佛教特有的病因观:业果报应
    22.佛教对疾病的分类:虚说四百零四种
    23.四大与季节:顺应时令的养生之道
    24.四大与饮食:吃出来的健康
    25.消除业障引发的疾病:精神修持与养生
    第4章 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死亡的过程
    1.对死亡的判定:死有时刻
    2.临终的前四个阶段:四大分解
    3.密续生理学1:意识的多重层面
    4.密续生理学2:极微细的心风
    5.密续生理学3:脉
    6.密续生理学4:气
    7.密续生理学5:明点
    8.临终的后四个阶段:从微细心到澄明心
    9.无惧生死的关键:空性
    10.密法超度的**秘技:颇瓦法
    11.密法超度的第二秘技:母子光明相会
    12.特别注意:临终一念将决定死后的去向
    第5章 在死后与转生之间流转:中有
    1.佛教描述死后世界的特有概念:中阴
    2.中阴世界的主角:意识
    3.亡灵在中阴世界的引导地图:《中阴闻教救度大法》
    4.中阴世界的总体描述:七七四十九天的死后历程
    5.诸佛菩萨前来接引:进入法性中阴
    6.诸佛菩萨的三种形象:寂静尊、寂忿尊、忿怒尊
    7.生命元素再次显现:五蕴与四大的显现
    8.**天的幻相:大日如来佛父佛母现身
    9.第二天的幻相:金刚萨阿如来佛父佛母现身
    10.第三天的幻相:宝生如来佛父佛母现身
    11.第四天的幻相:阿弥陀佛父佛母现身
    12.第五天的幻相:不空成就佛父佛母现身
    13.第六天的幻相:寂静诸尊现身
    14.第七天的幻相:诸持明主尊现身
    15.第八天的幻相:大光荣赫怒迦佛父佛母现身
    16.第九天的幻相:金刚部赫怒迦佛父佛母现身
    17.第十天的幻相:宝部赫怒迦佛父佛母现身
    18.第十**的幻相:莲花部赫怒迦佛父佛母现身
    19.第十二天的幻相:业部赫怒迦佛父佛母现身
    20.第十三天的幻相:忿怒诸女神现身
    21.第十四天的幻相:四位守门女神与二十八位瑜伽女现身
    22.法性中阴的总结:生前的修行对中阴处境十分关键
    23.轮回与解脱的*后抉择:投胎中阴
    24.投胎中阴的考验:七种险境幻相
    25.善业与恶业的计算:冥界的善恶大审判
    26.面对审判的要诀:相信一切都是空性
    27.前生身形隐弱,来生身形渐显:轮回六道在业力作用下发出诱惑
    28.抵制六道诱惑,避免投胎转世:关闭胎门
    29.进入轮回的世界:六道景象
    30.更严峻的考验:索命鬼卒催逼入胎
    31.*后的选择:转识前往清净佛土或投胎人道
    32.总结:不同根器的亡者将有六种解脱层次
    第6章 超越轮回的清净庄严世界:佛国净土
    1.清净的国土:净土释义
    2.三种层次的净土:法身净土、报身净土、化身净土
    3.与汉人机缘极深厚的净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4.佛陀为世俗人开示的智慧:极乐世界的衣、食、行
    5.琉璃为地,七宝为界:极乐世界的环境
    6.莲花化生,万种伎乐:极乐世界中的育和乐
    7.东方净土:药师佛的净琉璃世界
    8.欲界天中的净土: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
    9.观世音菩萨的净土:普陀山世界
    10.无边浩渺的净土: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
    11.众生眼中的五浊恶世: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
    12.大乘五力:往生净土的必要条件
    第7章 走完*后一程:佛教的殡葬仪式
    1.对亡者家属的嘱托:切忌移动、哭泣和杀生
    2.利益亡者的仪式1:作七与诵经
    3.利益亡者的仪式2:拜忏与打佛七
    4.利益亡者的仪式3:水陆法会与放焰口
    5.不同的葬礼形式1:天葬
    6.不同的葬礼形式2:火葬
    7.不同的葬礼形式3:塔葬
    8.不同的葬礼形式4:水葬、土葬以及多次葬等
    附录一:千手千眼大悲忏法
    附录二:往生净土忏愿仪
    附录三:消灾延寿药师忏法
    编辑推荐语
    生为何事来?死往何处去?生死的课题自古便一直困扰着人类,神秘而悠远。有生必有死,这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事实。然而死亡是否意味着一切的终结?佛教对此的回答是否定的。
    佛教早在2500多年前便已将生命过程的本质参透,它告诉世人,任何众生的生命都是由生有、本有、死有、中有四个阶段首尾相连构成的无限轮回。佛教对于生有的考察主要在于受生之苦-受生伴随着诸多痛苦,只有断绝轮回才能避免这种苦难;本有指从出生到濒临死的全过程,即我们所关注的有形生命,人的一生应怎样度过,不及关系到今生,更关乎死后及来世;死有即命终的一刹那;中有则是死后到转生之间的过渡阶段。对于死亡及死后的考察是佛教生死观中*有特色的部分;佛教认为死亡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结束,而应该被视为一个脱离生死轮回的契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了解死亡,才能够把握死亡所提供的契机。
    《图解佛教生死书—破解生命轮回的真相》的主旨便是以佛教的视角提示生命轮回的奥秘。图解方式的运用更令眼花缭乱的生命过程阐释变得像读流程图一样简单明了。读过此书,相信您将会对生死的命题拥有更加智慧的认识,从而更为积极有效地把握今生。
    *深刻揭示生命过程真相的生死哲学,告诉你坦然面对生死的智慧。
    采用全新图解方式解构生命全过程.像读流程图一样简单明了。
    更有临终关怀的实用密法,给亡者*切实的助益。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