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性别平等的法律保障
QQ咨询:
有路璐璐:

性别平等的法律保障

  • 作者:李傲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5385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274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2004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33条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这一规定被称作“人权入宪”,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民的人权保障,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扩大人权研究的视野,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中国宪法的这一重大变化,将对我国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人的人权保护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而两性平等问题,正是对这样一次历史性变化的回应。
    妇女人权的专题研究,首先是通过社会学、女性学等学科对西方女性主义思想流派的介绍,进人中国研究者的视野。而性别与法律的研究,更是法学领域的崭新课题。国内法学领域中*早关注这一问题的专业包括国际法、民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而在宪法学、法理学中**于对性别平等原则以及女性主义法学流派的一般性介绍。至于社会性别视角或社会性别研究方法如何运用于法律研究领域,如何由此引发法学研究的改革与创新,以及从宪法、法理学等公法角度研究与性别相关的问题,则尚属凤毛麟角。
    文章节选
    **章 法律的社会性别分析方法
    **节 社会性别分析
    “社会性别”(gender)是在西方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出现的一个分析范畴,是女性主义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展的一个概念,也是女性主义在性别研究方面*重要的贡献。社会性别理论的基石是将性别区分为天生具有的生理性别和后天造就的社会性别两类,通过对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比较,提出造成两性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性别而不是生理性别的论断,从而为女性争取两性平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生理性别
    生理性别(sex),指的是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分化,具体表现为生理结构和生理机能两个方面的差异。生理结构是男女之间与生俱来的区别,包括染色体、性激素和生殖器官等多个方面,属自然的生物属性。生理机能则包括两性身体发育过程、两性生理历程和两性身体素质上的差异等不同方面。生理性别在多大程度上对认知能力、社会性行为产生影响,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人们则有不同的认识。
    (一)两性的生理结构差异
    两性的生理分化在出生前就已经开始,其过程涉及染色体、性激素和生殖器官等多个方面。就染色体而言,根据遗传科学的研究,人类的男女两性是由遗传带来的性染色体的差异决定的。所谓的性染色体,是指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在正常的人体细胞中,共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染色体是两两相同的(称为22对同源染色体),男性与女性都有,因而这22对染色体亦称为常染色体。
    ……
    目录
    引言
    **章 法律的社会性别分析方法
    **节 社会性别分析
    一、生理性别
    二、社会性别
    三、社会性别分析方法
    第二节 将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引入法学研究
    一、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早期运用
    二、我国运用社会性别方法进行法学研究的尝试
    三、运用社会性别方法进行法学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法律的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的目标
    一、关注弱势群体,推动法律的人文化转变
    二、强化法律的公平和公正目标,推动法律的民主化进程
    三、实现社会发展进步,保障法律的科学化内涵
    第四节 法律的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的局限
    一、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
    二、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在分析法律时的局限
    三、社会性别分析方法运用前提和条件的局限
    第二章 性别平等与性别歧视
    **节 性别平等
    一、性别平等理论在哲学平等观中的缺失
    二、性别平等理论在社会学平等观中的崛起
    三、性别平等理论在法学平等观中的发展
    四、当代法学意义上的性别平等观
    第二节 性别歧视
    一、性别歧视的概念
    二、性别歧视的学理分类
    三、性别歧视的例外
    第三节 消除性别歧视过程中法律的重要性
    一、提高立法中的性别意识是消除法律中的.性别歧视的前提
    二、修改完善现行法律是消除法律中的性别歧视的途径
    三、发挥法律在消除性别歧视中的积极作用是立法的目标
    第三章 性别歧视产生的根源
    **节 性别歧视的产生与持续发展
    一、性别歧视形成成因的理论分析
    二、性别歧视产生的历史根源
    三、性别歧视得以维持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 中国性别歧视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历史上的性别歧视
    二、中国性别平等意识的启蒙
    三、中国性别平等原则的确立
    四、中国当代对性别平等现状的反思
    第三节 西方性别歧视的发展历程
    一、形成性别歧视的哲学建构
    二、维护性别歧视的制度规范
    三、强化性别歧视的文化传统
    四、支持性别歧视的学说论点
    第四章 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学流派——女性主义法学
    **节 女性主义法学产生的思想基础
    一、女性主义思想流派梳理
    二、女性主义思想流派评析
    第二节 女性主义法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五章 性别平等的法律渊源
    第六章 域外争取性别平等之法律保障的历程
    第七章 中国性别平等的规划及分析
    第八章 实现性别平等的法律对策
    结语 性别平等法律构建的目标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