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孟子》智慧名言故事
QQ咨询:
有路璐璐:

《孟子》智慧名言故事

  • 作者:张树骅 沈冰稚
  • 出版社:齐鲁书社
  • ISBN:9787533312626
  • 出版日期:2004年05月01日
  • 页数:226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孟子》原文七篇并无上下之分,亦无章次之别。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治国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志在匡世救民,兼济天下,表现出新兴地主**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一书的总体特色是感情充沛,气势奔放。他激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又言辞犀利,呈现出凌铄一切之势。
    本书的撰写,力求融学术性、实用性、通俗性、科学性于一体,将每一名言、要义、故事视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读后使人受到启迪。在对名言作深入浅出解说的慕础上,既肯定它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对后世的重要影响,又指出其**、历史的局限和不足,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对名言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文章节选
    王何必日利
    【名言】
    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
    【要义】
    这里的王,是指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名营,惠是他的谥号,战国时的魏国国君。梁惠王于周烈王六年(前370年)即位,后来因被秦国战败,便于周显王八年(前361年)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从此魏国也称做梁国。
    魏国是战国七个强大的诸侯国之一。战国初年,魏国首先成为*强盛的**。战国中期,魏国接连被齐、秦、楚三国战败,被迫割让了大片国土,逐渐失去了昔日强盛的局面。魏惠王为重整旗鼓,收复失地,便用谦卑的礼节和丰厚的财物招纳天下的贤士,希望他们为魏国的强盛出谋划策。��时在齐国闻名的客卿邹衍、淳于髡等人,曾受邀请前往魏国。周慎靓王元年(前320年),孟子率领弟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地前往魏国。孟子**谒见梁惠王时,惠王说:“你不辞千里地来见我,那对我的**会有很大的利益吧?”孟子提出了“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的名言,接着阐明了先义后利、以义制利的义利观,分析了国君、大夫、士、百姓舍弃仁义追逐利将使**陷入危难的危害性,指出:“世上从来没有讲求仁爱和实行仁义的人而遗弃自己的父母的,也没有讲求道义的人而怠慢和背叛自己的君主的。惠王您只有推行仁义之道,才是抓住了治国为政的根本,为什么舍弃根本而只讲利呢?”在孟子看来,纵使魏国富国强兵,不过都是小利而已;只有遵循仁义这一根本去做,把仁义当做治理**的*高原则,才是根本上的大利。孟子的这一名言,就是儒家**的义利之辨。他认为仁义与利是有先后、主次之分的统一体,强调用仁义制约利,利要符合义,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
    下面讲的是卜式深明大义、献产报国、不贪图私利的故事。
    卜式(生卒年不详),西汉河南人,以畜牧为生。父亲死的时候,还留下了一个弟弟,需要他扶养。卜式把弟弟扶养大了,就和他分家,把田地、房屋以及财物几乎全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只羊。卜式带了这批羊到山里去放牧。过了十几年,羊愈繁殖愈多,卜式的家产也愈来愈富。他又买了田地,买了房屋,成了富翁。他的弟弟分到的那份家产,由于不务正业,不善经营,坐吃山空,早已弄得精光。卜式又重新把自己辛勤挣来的财产再分给弟弟。他这样不止一次地帮助弟弟,被人们传为佳话。
    卜式生活的年代,正是汉武帝在位的年代。当时,**的力量日益强大,为了保障边疆人民的生活安定,汉武帝接二连三地出兵和匈奴作战。战争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的钱库和粮库都用空了,财政发生了困难。战争仍在进行,军饷不能断绝;**如果不能及时筹集军饷,对外反击战就会半途而废。于是,汉武帝发布诏令,凡是能够向**贡献财产的人就给他官做,罪人献出财物的可以除去他的罪名。诏令传到河南(今陕西北、中部),老百姓都拄着拐杖,或让人搀扶着去听,卜式也挤在人群里。当他知道**因为保卫疆土、打击匈奴而钱粮用空、筹饷困难时,心里很不平静。河南自从秦朝灭亡后一直在匈奴的奴役之下,前不久,大将军卫青才把这地方从匈奴手里夺回,卜式是尝够了沦陷之苦的。如果**没有力量继续保卫疆土,打击匈奴,消灭敌人,那么掠夺者岂不是又要卷土重来吗?作为一个平民百姓,怎样才能为**出力效劳呢?当时,天下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直接给皇帝写信,百姓上书由掌管皇宫司马门的公车司马令总负责。卜式打定主意,上书朝廷,献出一半家财给**,作为保卫边疆的军饷,表示报国的一片忠诚。书信写好后,卜式不辞辛劳,风尘仆仆地从河南赶到了京城长安,把书信递送到司马门。
    汉武帝看了卜式的上书,十分重视,马上派了一位使者代表他去接见卜式。使者见到卜式一身牧羊人的装束,不像一个有万贯家财的富翁,不禁有些惊讶。使者问卜式:“你捐献给**一半家产是想做官吗?”
    卜式摇摇头说:“我从小牧羊,不曾学过做官的知识,我不想做官。”
    使者又问:“是不是家里有什么冤枉,想申诉?”
    卜式想自己可是真心报国,使者怎么问起这个来了,是不是朝廷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于是急忙解释说:“我从来没有和别人争吵过。我在家乡里,有人穷困不能生活,我总帮助他;有人品行不好,我总是劝导他;我所住的地方,没有人不听我的话。人们都待我很好,我哪里还会有什么冤枉要申诉呢?”
    难道天下真有这样真心报国的人吗?使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仍然用怀疑的口气询问:“那么你献出家财,为的是什么呢?”
    卜式不假思索,理直气壮地说:“没有什么别的意思,我以为**要打击匈奴掠夺者,凡是有作战能力的人,都应当到前线去打仗;凡是有钱的人,都应当献出自己的家财。这样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就能消灭匈奴。”
    使者消除了心头的疑问,钦佩得连连点头。他如实地把卜式的爱国行为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把这话告诉了宰相公孙弘,征求他的意见。公孙弘说:“这话不合人情,哪有这样好的人无缘无故肯自己捐出财产呢?一定另有别的打算。这种人是靠不住的,如果大家都学他的样子,说不定会养成投机取巧的心理,我看还是不要接受他的捐献为好。”汉武帝听了迟疑不决。卜式则仍旧回到山区继续种田和牧羊。
    不久,汉朝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争取得了胜利。
    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秋天,潼关以东的地区发了特大水灾,汉朝将七十多万灾民迁进关中救济。但因为上一年安置归附汉朝的匈奴,国库里拿不出钱粮来供应灾民的给养,于是朝廷颁布法令,以征收商业税来筹集款子,解决财政上的困难。可是,那些富商大贾争相隐藏财产,逃税漏税,使**的财政收入得不到保证,无法解决经济困难。在**困难的当头,卜式又挺身而出,到河南太守衙门捐献了二十万钱,来救济灾民。
    汉武帝从河南太守上报的捐款名单中,看到了卜式的名字,想起了前几年卜式献产报国的事,大为感动,说:“从前请求捐献一半家财当军费的不就是他吗?既然这样热心,应当加以奖励。”为了表彰卜式深明大义,献产有功,汉武帝破例赏赐他第十级左庶长,又授予他中郎的职务,赏了十顷田地,并把他的报国事迹公布天下,教育百姓。于是,全国都知道有个爱国模范卜式了。
    卜式不愿意做官,武帝说:“你不是会放羊吗?我在上林苑养了些羊,就烦你去牧羊吧。”卜式从此穿上草鞋,穿上布衣,当真牧起羊来。过了一年,羊也养得肥了,数目也大大增加了,武帝看了大加称赞。卜式详细地向武帝介绍了牧羊经验,并深有体会地说:“不但牧羊应当这样,就是管理百姓的官,也要用我牧羊的法子才好。什么法子呢?就是起居饮食要有规律,羊群中间有了败类的羊,就要把它分开单放,不要让它把羊群给带坏了。”武帝听了他的话,认为他的见解很有道理,就派他做缑氏县的县令,想试试他的才干,果然缑氏县的人都很满意。然后又升他做成皋县令,成皋是个交通要道,不比缑氏是个山区,事情复杂难办多了。可是卜式到任之后,经理漕运,成绩**。武帝认为他是个忠于职守、才华出众的人,又把他升任齐国的国相。
    后来汉朝又对南越用兵,粮饷、器械、马匹、船只,样样都需要很多的费用,加以四面八方都向外开拓疆土,需用的人力也非常浩大。政府筹措正感困难,卜式又以齐国国相的资格来上书请愿了。他说:“听说南越现有战争,我愿意带着我的儿子和齐国熟悉行船的人,一齐到前方去参加作战,准备献出生命。”武帝为了这事,特下一道诏书说:“卜式虽然是个种田牧羊的人,但并不贪图私利,一有余财,就捐献给**。现在天下多事,卜式居然自愿带领儿子同赴国难,虽未作战,但这种正义之情,弥漫胸中。特封为关内侯,加赐黄金六十斤,田十顷,布告天下。”
    卜式深明大义、献产报国、不贪图私利的故事,再次证实了孟子上述名言所揭示的先义后利、以义制利的深刻哲理。
    ……
    目录
    总序
    导读
    王何必日利
    率兽而食人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诛一夫不为弑君
    我善养浩然之气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
    祸福无不自求
    闻过则喜
    天时、地利、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人之有道,教以人伦
    枉已者,未有能直人者
    何为大丈夫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三代之得天下以仁
    行有不得者反示诸已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得其民,斯得天下
    曾子可谓养志
    君正而国定
    臣如手足,君如腹心
    汤执中,立贤无方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友也者,友其德
    多闻则天子不召师
    善士斯友善士
    非天降才殊,陷溺者心者然
    舍生取义
    人之所贵者,非良贵
    人皆可以为尧舜
    为人弟则怀仁义事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不可无耻
    有德慧术和,恒存疢疾
    得育英才为三乐
    有为者若掘井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梓匠轮与不能使人巧
    民贵君轻
    诸侯之宝三
    说大人,则藐之
    养心莫善于寡欲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