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龚鹏程“三教论衡”系列—佛学新解
QQ咨询:
有路璐璐:

龚鹏程“三教论衡”系列—佛学新解

  • 作者:龚鹏程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48372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333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宗教式的从学佛角度讨论佛教,而是对佛学与佛教史的研究。**部分首论学佛与佛学之不同,之后着重讨论历史上佛教与文学、儒学的互动关系。第二部分为对佛教社会面向的研究,如佛教模式与企业管理、佛学义理与企业管理、佛教的非营利事业管理等。
    文章节选
    一 佛学与学佛
    (一)
    *近读到台大哲学系教授杨惠南先生的新著《佛教思想发展史论》,颇有些感触。杨先生是**的佛学研究者,可是据他说,他原本却是甚为排斥“佛学”,只注重“学佛”的人士:
    ……我是一个讲究“学佛”而轻视“佛学”的传统佛教徒。我周遭的师父和老师,都告诫我:不要读太多经典,因为那和解脱成佛无关。有一次,我请教过台中一位有名的净土宗居士,问他在我读完《阿弥陀经》之后,应该继续读些什么经典?结果他反问我一句:“读那么多经典干什么?”还有另外一位法师也叮咛我:除了《阿弥陀经》《楞严经》之外,不许再读其他的经典!当时,我是多么相信这些老师和师父的话。我忘了每天早课时,在佛菩萨面前所发下的弘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事实上,就一个刚刚进入佛门的我来说,并不了解这句弘愿的真义。原来,在佛门中,强调“学佛”的人,常常批评那些研究“佛学”的人士只是“说食数饱”、“画饼充饥”,永远不能解脱成佛。现在突然要我放弃“学佛”的修行,跳入自以为矛盾冲突的“佛学”异域,着实困扰了好一阵子!
    ……
    目录
    “三教论衡”自序
    一 佛学与学佛
    二 孔颖达《周易正义》与佛教
    (一)绪论
    (二)三教讲论
    (三)参用佛义
    (四)斥佛之误
    三 成玄英《庄子疏》与佛教
    (一)与郭象注不同的**部道教庄子解
    (二)成玄英注疏诸书所显示的两个方向
    (三)由其吸收佛学看唐初道教义理之新发展
    (四)由其贬抑儒家论成疏之诠释情境与策略
    (五)成玄英治身与治国合一的理论结构
    四 唐代的文人与佛教
    (一)文人与佛教关系
    (二)文人的儒佛关系
    (三)文人的佛道关系
    (四)有待健全的论域
    五 李商隐与佛教
    (一)李商隐学佛的经过
    (二)李商隐学佛的原因
    (三)李商隐与僧佛有关的诗作
    (四)结语
    六 晚唐的禅宗与道教
    (一)论易卜
    (二)谈鬼神
    (三)说心通
    (四)参同契
    (五)唐末禅宗发展史的一种解释
    七 释“学诗如参禅”——兼论宋代诗学之理论结构
    (一)本文研究之观点与方法
    (二)宋代诗学之理论结构
    (三)转识成智的几种途径
    八 袁中郎的佛教与文学
    (一)不被人知的袁中郎
    (二)参究人天性命之学
    (三)受用处在破执任性
    (四)不拘格套独抒性灵
    (五)才性生命的转向与修持
    (六)鼓吹西方弥勒净
    (七)端重自守以归平常
    (八)对袁中郎之再认识
    九 摄道归佛的儒者:焦竑
    (一)运用道藏
    (二)诠释道经
    (三)反对仙道
    (四)修性养生
    (五)复命归根
    (六)摄道归佛
    (七)三教归一
    (八)克己复礼
    (九)摄情归性
    (十)死生情切
    十 蕅**旭唯识学发隐
    (一)复杂的历史形象
    (二)唯识观心之法门
    (三)通别兼圆的唯识
    (四)以渐修矫治禅弊
    (五)真常心与阿赖耶
    (六)性相融合的宗旨
    (七)思想史的意义
    十一 达摩《易筋经》论考
    (一)少林武术不出于达摩
    (二)少林武术不本于佛教
    (三)《易筋经》乃道教导引内功
    (四)援道入佛的新典范
    (五)仙佛武学的路向与疑难
    (六)《易筋经》的流传与误解
    十二 人间佛教的开展
    (一)人间的佛教
    (二)失败的运动
    (三)佛教现代化
    (四)当代新佛教
    (五)超越现代化
    十三 佛教模式与企业管理
    (一)新萌芽的关系
    (二)企业内部统整
    (三)建构企业精神
    (四)志业生涯规划
    (五)可期待的未来
    十四 佛学义理与企业管理
    (一)佛学的管理学比附
    (二)佛教的现代性依附
    (三)现代化及超越现代化
    (四)佛学义理对现代的意义
    十五 佛教的非营利事业管理及其拓展性
    (一)两种管理学
    (二)非营利事业管理
    (三)向非营利事业学习
    (四)自主的非营利管理学
    (五)结语
    编辑推荐语
    本书首论学佛与佛学之不同,尔后据佛教史,着重讨论历史上佛教与文学、与儒教之互动关系,如唐代的文人与佛教、孔颖达《周易正义》与佛教、李商隐与佛教、成玄英《庄子疏》与佛教、宋代论学诗与参禅、明代袁中郎与佛教、达摩《易筋经》与佛教等;另一部分为对佛教社会面向的研究,如关于佛教饮食伦理的争论、佛教模式及义理与企业管理、佛教的非营利事业管理、两岸佛教交流之分析等。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