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研究:对四个主题性事件及其背景的分析
QQ咨询:
有路璐璐:

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研究:对四个主题性事件及其背景的分析

  • 作者:王红军
  •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11526
  •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01日
  • 页数:265
  • 定价:¥3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美国的建筑遗产保护运动发展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建立了完整有效的体系,发展了成熟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本书选择美国四个主题性事件为研究索引,分析、论述美国建筑遗产“从个案到群体、从局部到整体”的“立法、管理、运作、公众参与”的保护思路、策略和历程。第2章以弗农冈为例,探讨了美国早期建筑遗产保护的社会动因;第3章论述了威廉斯堡修复工程的特点和对20世纪早期美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影响;第4章以查尔斯顿为例,论述了美国地方历史保护的发展;第5章论述了昆西市场的修复和再利用。本书可供我国城市规划师、建筑师阅读,也可供城市建设人员和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文章节选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时下对于建筑遗产的相关研究中,“历史建筑”是较为常见的称谓。但“历史建筑”一词过于宽泛,缺乏限定,从而难以作为研究的对象。此外,“历史建筑”这一概念因缺乏对于历史的具体时间定义而较为含糊,建成多久的建筑算作历史建筑?
    与“历史建筑”相比,“文物建筑”是一个相对狭义和具体的概念。“文物建筑”的确定需要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例如美国的**历史场所登录制度。国内一些城市也有本地的建筑保护登录制度和**历史建筑及历史风貌区保护条例。对于“文物建筑”的具体定义标准,依据各国情况而有所不同。
    但**城市中的建筑遗存层次多样,质量相差很大,登录建筑数量有限,仅凭���文物建筑”又难以概括具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因此,“比之‘纪念性建筑和遗址’,我们更倾向于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建筑遗产’‘文化遗产’(Heritage)的提法,这一概念在定义上似乎更准确,更具概括力。因为‘遗产’二字是有所指的,并不是所有老旧的东西都需要保护,有无纪念价值才是标准所在。”
    相比“文物建筑”一词,“建筑遗产”的概念较为广泛,建筑遗产包括文物建筑和其他体现建筑美学价值和发展历程,承载文化意义和历史信息,对社会生活和城市环境有重要意义,应当被视为建成环境遗产而加以保留的建筑。建筑遗产可以认为没有确定的时间界限,包括近代和现代的**建筑,这也就更为符合保护的初衷。
    ……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2.1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1.2.2 20世纪初期到二战前
    1.2.3 二战后至今
    1.3 前人研究
    1.3.1 美国建筑保护历史和理论的研究
    1.3.2 目录式文献
    1.3.3 相关期刊
    1.3.4 国内学者的研究
    1.3.5 相关网络资源
    1.4 研究方法
    1.5 本书结构
    2 弗农冈——住宅博物馆与早期建筑遗产保护运动
    2.1 弗农冈:美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开端
    2.1.1 安坎宁安和弗农冈女士协会
    2.1.2 对美国早期建筑遗产保护运动的影响
    2.2 弗吉尼亚古迹保护协会,南方建筑遗产的守护者
    2.3 新英格兰地区的保护运动
    2.3.1 汉考克住宅的拆毁
    2.3.2 旧南会堂的保护
    2.3.3 布芬奇州政厅的保护
    2.4 建筑遗产与城市景观的保护
    2.4.1 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2.4.2 对于建筑美学价值的关注
    2.4.3 城市美化运动和景观的保护
    2.5 19世纪美国建筑遗产保护运动的社会动因
    2.5.1 英雄的塑造
    2.5.2 **主义与地域主义
    2.S.3 清教伦理
    2.6 欧洲历史哲学的影响以及美国本土建筑史研究的兴起
    2.7 威廉埃伯顿与美国现代保护理念的初步形成
    2.7.1 多样的视角
    2.7.2 修**法和理念
    2.7.3 保护运作方式
    2.7.4 专业化的前奏
    3 威廉斯堡——室外博物馆与建筑遗产保护的专业化
    3.1 威廉斯堡的修复
    3.1.1 修复的起因
    3.1.2 历史的真实与悖论
    3.2 室外博物馆的起源与发展
    3.2.1 初始的室外博物馆
    3.2.2 美国室外博物馆的勃兴
    3.3 早期的保护理念与方法
    3.3.1 保护原则的形成
    3.3.2 多样化的建筑遗产保护方式
    3.4 大萧条对于美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影响
    3.4.1 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社会
    3.4.2 联邦政府干预建筑遗产保护的开始
    3.5 相关著述的出版及其对建筑遗产保护的促进
    3.5.1 早期的历史保护期刊
    3.5.2 地方建筑调查与研究
    3.5.3 修复工程研究
    4 查尔斯顿——地方历史保护的发展与**体系的建立
    4.1 查尔斯顿地方历史地段的建立
    4.2 美国历史保护体系的建立
    4.2.1 城市更新的失败
    4.2.2 《**历史保护法》的颁布
    4.2.3 历史性场所**登录制度
    4.2.4 美国历史保护体系的三层结构
    4.2.5 各级机构和组织
    4.2.6 保护的程序
    4.3 地方历史地段的保护
    4.3.1 欧洲“整体保护”的发展
    4.3.2 地方历史地段的建立
    4.3.3 地方历史保护的规划控制
    4.3.4 地方历史保护的法律基础
    4.4 地方历史保护与市民基础
    4.4.1 美国的市民社会
    4.4.2 非营利组织
    5 昆西市场——建筑遗产再利用与都市复兴
    5.1 对建筑遗产与都市关系的再认识
    5.1.1 “马唐草边疆(Crabgrass Frontier)”: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发展
    5.1.2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对城市规划的反思
    5.1.3 建筑修复与再利用的环境意识和经济意识
    5.2 昆西市场的再利用和建筑遗产更新的发展
    5.2.1 昆西市场的再利用
    5.2.2 建筑遗产再利用与城市**区复兴
    5.2.3 相关标准和导则的建立
    5.2.4 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市场化发展
    5.2.5 建筑遗产再利用与大众文化
    6 结语
    6.1 两种史学观
    6.2 历史保护的“文本性
    6.3 “历史意义”与权力意志
    编辑推荐语
    本论文选择了弗农冈、威廉斯堡、查尔斯顿和昆西市场四个里程碑式的主题事件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点带面,展开研究。并将国民信托、**历史保护法、保护管理体系、保护经济、市民参与等问题作为重要背景穿插论述。弗农冈、威廉斯堡、查尔斯顿和昆西市场这四个事件,不但反映了美国建筑遗产保护从住宅博物馆、室外博物馆到历史区域和都市复兴的空间扩展,也反映了美国建筑遗产保护从自发运动逐渐走向市场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过程。从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推动力来看,则是以清教伦理为代表的传统价值观逐渐弱化和市场经济导致的世俗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论文在结合背景材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力求历史的归纳和综合。将史料进行适当的选择和压缩,探究其内在关联,构成一个清晰和前后连贯的框架。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进一步深入的基础,也使得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史与欧洲和亚洲的保护史之间有了相互比较的幅度与层次。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