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

  • 作者:李宁淇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43830042
  • 出版日期:2002年08月01日
  • 页数:303
  • 定价:¥18.5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学者、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人物。他的哲学思想、文化思想、伦理思想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一生殚精竭虑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二是社会问题,亦称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他呕心沥血地研究中国伦理文化,按照改造后的儒家伦理原则设计中国社会变革方案,并且身体力行,亲躬践履,希冀实现儒学伦理的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本文试图通过对梁漱溟的人生经历及他的伦理思想的建构基础、总体特征及核心内容等的归纳整理和分析研究,指出其成败得失,评价其历史地位和时代局限,阐明其在当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的论述是从以下八个方面来展开的。
    **部分着重论述梁漱溟伦理思想形成的心路历程。梁漱溟是时代的产儿,他的伦理思想亦是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和他那颇具特色的人生经历的结晶。要研究梁漱溟的伦理思想就不能不了解他所生存的那个时代,更不能不了解他那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第二部分着重论述梁漱溟伦理思想的学理传承。梁漱溟是一个喜欢学习和思考而且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人。他的目的
    文章节选
    **章 再转再变:梁漱溟伦理思想形成的心路历程
    梁漱溟生当19世纪与20世纪的交接点上。多灾多难的民族,风云际会的时代像工匠手中的利刃,刻削着梁漱溟的心灵,雕塑了梁漱溟的思想。可以说,现代新儒家的开山者梁漱溟是时代的产儿,其伦理思想更是应对时代风云,救活民族文化努力的结晶,研究梁漱溟的伦理思想自然应该从他所处的���代和他那非同一般的人生经历开始。
    **节 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
    一、西方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
    1840年的鸦片战争,将中国社会逼到了一个转折关头,标志着中国历史开始真正成为世界历史的有机部分。它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参照系。它是民族的耻辱,又是时代的镜子,看见了别人也照见了自己,使更多的中国人从中反观到西方不可小视的强大和自己不堪一击的贫弱。强烈的亡国灭种的民族忧患意识驱使其中的先进分子不得不睁大眼睛去探视西方强大的内在奥秘。
    自然,首先映入近代中国人眼帘的是西人的坚船利炮。这种认识直接得力于国力在战争较量中的体验。冷酷的现实,造成了我们民族的一次*严重的心理倾斜。但从民族自大的“天朝”心态到“师夷长技”的新的认识也确有“开风气之先”的功效。据此,洋务运动大兴。他们把这种自强之道与自立之本逐步加以明确,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采西学”,“制洋器”,把社会改革归结于器物层面,企图以“物”为突破点和生长点去追赶世界列强。以这种眼光去看待世界,当然很难认识技术、器物的本质。难怪此后的改良派批评他们是只注意治“标”不注意治“本”。其论是很正确的。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的惨痛结局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随之而来的《马关条约》的屈辱签订,使中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道路上更快、更深地沦落。中华民族面临的政治局势更加险恶。亡国灭种的阴影,沉重地压在每个清醒的中国人心头。半个世纪以来与列强屡战屡败,*后竟然被向来为中国人所轻视的“蕞尔东洋”打得落花流水的严峻事实,逼迫着人们得出“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结论。于是,维新变法运动勃然兴起。
    改良派在总结洋务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向前努力的是把变革由“器物”层面推至“制度”层面。他们认为“言变法者”应“筹其全体”。“须自制度法律先为改定,乃谓之变法”。他们的救国逻辑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在这个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世界里,中国的生存发展之道,只有靠自身的强大,而强大之道,一定要以君主立宪的资产****制度代替封建的帝制。但是,这种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变法维新”,*终也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
    ……
    目录
    内容提要(中文)
    内容提要(英文)
    引言
    **章 再转再变:梁漱溟伦理思想形成的心路历程
    **节 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
    第二节 十月革命与马列传人
    第三节 人生苦恼与再转再变
    第二章 吸纳扬弃:梁漱溟伦理思想的学理传承
    **节 自陆王心学体认的孔孟道德
    第二节 由释家伦理孕成的悲悯情怀
    第三节 从柏氏生命伦理中接受的直觉态度
    第三章 三大路向:梁漱溟伦理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础
    **节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学术震荡
    第二节 “三大路向”与未来世界的文化图景
    第三节 多元异质的伦理文化理念
    第四节 梁漱溟与胡适伦理文化观之比较
    第四章 重光孔学:梁漱溟伦理思想的总体特征
    **节 来做孔家生活
    第二节 标帜“孔颜乐处”
    第三节 援佛人儒与儒佛会通
    第四节 儒学的生命化与现代化
    第五章 尚情无我:梁漱溟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节 伦理本位与职业分途
    第二节 一任直觉的向上奋进
    第三节 重义轻利与尚情无我
    第四节 理性重建与之善之美
    第六章 返本开新:梁漱溟伦理思想的价值指向
    **节 伦理文化观的自我调适:由相异到融合
    第二节 儒家伦理文化缺失的现代反思
    第三节 “内圣”应当开出新“外王”
    第四节 儒学伦理的现代化与梁氏理论的两难
    第七章 礼乐教化:梁漱溟伦理理想的实现途径
    **节 寂且易感,修身慎独
    第二节 以“礼”代“法”,秩序重构
    第三节 向里用力,反求诸己
    第八章 乡建运动:梁漱溟普度众生的伦理践履
    **节 乡建运动的缘起及其旨趣
    第二节 “社会主义”:梁氏的乌托邦
    第三节 乡建运动的误区及其伦理意义
    余论:梁漱溟伦理思想的评价及其当代意义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