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传统哲学纲要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传统哲学纲要

  • 作者:李存山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4876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 页数:377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哲学是“天人之学”,亦即对天道、人道以及对知天、知人之知的认识。“究天人之际”是贯穿中国传统哲学单位普遍架构。因此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质上的系统”就由天论(宇宙论)、人论(人生论)以及知论(致如论或方法论)所组成的系统,而人论是其**,“原善”、“为治”是其宗旨。本书以“问题解析体”的形成,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天论部分的世界本原论、运动观、时空观、形形神观,人论部分的天人关系论、人性论、价值观、历史观,知论部分的主客关系论、致知方法论、名实现、真理观等哲学问题,并突出了“****”、“真善全一”、“知行合一”,以及本体论与宇宙论合一、人性论与价值观合一等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文章节选
    **篇 天论部分
    **章 世界本原论
    **节 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阴阳”“六气”和“五行”
    在把某种物质或“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之前,中国哲学的早期思想是把世界视为一个普遍联系的系统,决定这一系统之运动变化的要素是“阴阳”或“六气”与“五行”。这样的思想实为中国古代之世界本原论的前导。
    “阴阳”思想的主要来源是《周易》(《周易》有“经”有“传”,此处指其“经”的部分)。《周易》本是“卜筮之书”其卦画的起源可能很早,《易传•系辞下》有伏羲氏“始作八卦”之说;从八演成六十四卦并逐步完成卦辞和爻辞的编纂,大约在殷周之际。组成《周易》之八卦和六十四卦的是奇(━)偶(┅)两种符号,即所谓阳爻和阴爻,两爻以三重叠而组合成八卦,现卦相重而组合成六十四卦。
    ……
    目录
    前言
    **篇 天论部分
    **章 世界本原论
    **节 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阴阳”“六气”和“五行”
    第二节 老庄的“道”“气”思想及其历史延伸
    一 老子的“道”“气”思想
    二 庄子的“道”“气”思想
    三 《淮南子》的“道”“气”思想
    四 《易纬•乾凿度》的“四太”说
    第三节 《中庸》、孟子的道德之“天”
    第四节 先秦气论诸说
    一 《管子•水地》篇的“水”为万物本原说
    二 《易传》的“太极”“阴阳”说
    三 惠施的“大一”“小一”思想
    四 《管子•内业》等四篇的“精气”思想
    五 阴阳五行家的“气”生“五行”思想
    六 荀子的“阴阳之化”和“水火有气而无生”思想
    第五节 董促舒的“天”“元”思想
    第六节 汉代的元气论及其历史延伸
    一 汉代的元气论
    二 魏晋时期阮籍、嵇康和杨泉的元气论
    三 唐代柳宗元、刘禹锡的元气论
    第七节 魏晋玄学的贵无论、崇有论与独化论
    一 王弼的贵无论
    二 裴頠的崇有论
    三 郭象的独化论
    第八节 佛教的“性空”与“唯心”思想
    一 道安的“本无性空”论
    二 僧肇的“不真空论”
    三 《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
    四 智顗的“一念三千”说
    五 玄奘、窥基的“唯识”论
    六 法藏、澄观的“四法界”说
    七 慧能的“一切法在自性”思想
    第九节 宋明道学的气体论、理本论与心本论
    一 张载的气本论
    二 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理本论
    三 陆九渊、王守仁的心本论
    四 气本论的复兴
    思考题
    第二章 运动观
    **节 “运”与“静”
    第二节 “变”与“常”
    第三节 运动之原因
    第四节 运动之基本规律
    一 “一阴一阳”与“反复”
    二 渐变与骤变
    三 “化不易气”
    思考题
    第三章 时空观
    **节 时空之“名”
    第二节 时空之性质
    第三节 时空之无限与有限
    思考题
    第四章 形神观
    **节 鬼神之有无
    第二节 形神之产生
    第三节 形神之“灭”与“不灭”
    思考题
    第二篇 人论部分
    第五章 天人关系论
    第六章 人性论
    第七章 价值观
    第八章 历史观
    第三篇 知论部分
    第九章 主客关系论
    第十章 致知方法论
    第十一章 名实现
    第十二章 真理观
    主要参考书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