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学业负担问题研究——从事实到价值的判断与反思
QQ咨询:
有路璐璐:

学业负担问题研究——从事实到价值的判断与反思

  • 作者:刘合荣
  •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237457
  •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01日
  • 页数:297
  • 定价:¥2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中小学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进行研究,在当今具有特别的意义——在学理上这个问题关涉人的自由、和谐、充分与全面发展,在实践层面又是从更有价值的问题视角出发,引导教育实践从“教书”转向“育人”,探索“素质教育”的正确道路和真谛。本书不仅梳理了学业负担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内外根源和基本规律,也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等层面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文章节选
    **章 学业负担问题治理的历程与现状
    二、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的总体判断.
    本书的重要主旨之一是要倡导一种尊重教育客观事实、尊重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态度,因此,对事实的把握必须准确、深入、全面,必须要有整体观念。在认真探讨整个的“学业负担问题”的视野里和思路中探讨“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必须探讨学业负担在性质上到底是什么,过重的不合理的学业负担又是什么,二者的正面作用或负面意义何在,在数量和规模上对于所有的学生个体和群体来说有多大的普遍性和多大的差异等问题。再者,很多研究者提出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基本判断和某些具体结论的可接受性程度是否需要质疑,而提出那些论断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研究方式在这么复杂的教育问题研究中是否存在不妥当之处,也需要一并提出来讨论。
    (一)学业负担性质和存在形态的描述性判断
    首先,学业负担在性质上是什么?对其基本内涵,我们需要准确把握,而且还要认真区分必要的、正面的、对人的发展有促进意义的学业负担与过分的、负面的、损害人的身心健康、自由与和谐发展的学业负担,以及两种负担在总体结构中和数量规模上目前普遍存在的畸轻畸重问题。
    无论是本书所做的学业负担的界定,还是顾志跃、娄立志、么加利、施铁如、阴国恩、吕勇等所做的界定,从中都可以看出学业负担的两种语义特征,即中性的任务和责任,以及贬义的负面的过重的压力和代价。但是,在日常概念中,人们对负担总是持贬抑的态度,正当的负担往往不包括在定义之中,这说明人们已经把学业负担与过重的、不合理的、多余的学业负担等同起来了。
    ……
    目录
    引言——问题、方法与起点
    一、作为研究课题的学业负担问题
    (一)确定选题的缘由
    (二)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方法及其倾向性考虑
    (一)方法论原则与方法组合运用策略
    (二)教育理论创生途径与本研究**性的自我期许
    三、定义、语言和论域的限定
    (一)定义、语言和学业负担的相关概念
    (二)论域边界及其限定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相关研究概况与本书的主旨
    (一)文献资源及其特点分析
    (二)学业负担问题基本事实的调研与概念讨论
    (三)学界对过重学业负担问题不同视角的考察
    (四)总体框架与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章 学业负担问题治理的历程与现状——一种教育事实的陈述、解释和判断
    一、半个世纪中国基础教育中的“减负运动”及其后效观察
    (一)1950年以来国内中小学过重学业负担问题治理历程简要回顾
    (二)“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解读:学业负担问题愈演愈烈
    (三)“课业负担”过重:一些浅表层面的描述
    (四)对学业压力的具体分析
    (五)学生蒙受的身心损害:学业负担问题*实质的层面
    二、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的总体判断
    (一)学业负担性质和存在形态的描述性判断
    (二)对学业负担程度特征的若干“实证研究”结论的例举与比较
    (三)学业负担问题的区域差异
    (四)关于学业负担轻重问题的思维定势和研究方法偏向的再讨论
    (五)2000年政府向学业负担问题“宣战”之后的平静与沉思
    第二章 学业负担问题的内外根源和基本规律——对一种教育存在的客观认识与理解
    一、学生承受过重学业负担的力量源泉:对内在需要与动机之理解
    (一)为了获取可能的回报:值得同情的“经济人”立场
    (二)自我实现的执着追求:略偏于个人本位的人性观察
    (三)奥苏伯尔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论与叶澜的个体成长阶段分期研究:对马斯洛人性观的印证
    (四)学生在劳动中创造价值与尊严:符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人性假设
    二、过重学业负担问题的公共责任
    (一)过重学业负担问题的责任牵连
    (二)社会伦理与文化心理因素的干扰
    三、学业负担问题的若干基本规律
    (一)社会生产与教育结合的形态:学业负担的根本来源
    (二)国力竞争和社会变革:学业负担轻重摇摆的时代背景
    (三)集权教育管理体制:为学业负担加码
    第三章 教育意识层面的学业负担问题反思——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和教育理念的相关讨论
    一、学业负担问题的教育价值反思
    (一)对学业负担问题背后若干教育价值关系的澄清
    (二)对教育价值观变革基本轨迹的认识
    (三)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主观根源:过度的利益计算
    二、教育内在价值优先的原则及其意义
    (一)对内在教育价值优先原则的理论阐释
    (二)教育内在价值优先:一种超越功利计算的价值取向
    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转换:以学生为本
    (一)对教育目的误区的反思:学生不是教育利益**主体
    (二)关爱生命: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核心
    (三)生命化教育的行动起点:尊重儿童,因材施教
    (四)对教育生活场景改造的若干倡议
    四、思考学业负担问题的开阔视野
    (一)“活到老学到老”:走向终身教育
    (二)闲暇教育:不可等闲的自由和谐发展途径
    第四章 超越“减负运动”——缓解学业负担的路径思考
    一、缓解学业负担的外部环境条件假设
    (一)学生成长通道拓展与全社会对教育责任的分摊
    (二)统一高考与高校招生制度的人性化改革方向
    (三)对教育评价管理制度改革与学校转型的期待
    二、在课程变革的历史机遇中缓解学业负担
    (一)知识观和课程价值观反思:探视课程的理论基础层面
    (二)在新课程改革中谋求学业负担的缓解
    三、推动教师从职业倦怠走向专业发展
    (一)对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若干反思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行动推进策略刍议
    四、引导教学的真善美价值取向
    (一)由教书转向育人:教学活动价值观变革
    (二)回归教学的本质:追求真善关
    五、学业中的苦乐观辩证:兼取古今中外的智慧
    (一)向古代中国“读书人”求教苦学观、乐学观
    (二)理性对待“愉快教育”(“愉快教学”)观念
    (三)对杜威关于兴趣与努力关系学说的重温
    (四)兼听则明:坚持必要的学业标准
    (五)幸福教育过程及其原则的构建
    结语
    附录——1950年以来我国“减负”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走向教育实践和寻求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是当今中国教育学界可以取得一定程度共识的一种价值追求,是中国教育研究的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向,同时也是本书的根本出发点。 本书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中小学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进行研究,引导教育实践从“教书”转向“育人”,探索“素质教育”的正确道路和真谛。书中不仅梳理了学业负担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内外根源和基本规律,也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等层面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