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申论高分攻略——新东方大愚公务员考试系列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申论高分攻略——新东方大愚公务员考试系列丛书

  • 作者:新东方·北斗星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
  •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530598
  •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01日
  • 页数:164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本书中,笔者尝试打破传统申论参考书的编纂体例,直接从解题框架入手,让考生直观地了解申论考试的解题技巧。
    在**章“透析申论考试”中,笔者**披露了申论材料的命题来源,并对中论文章与议论文的异同点一一比对,有利于考生熟悉申论的命题特点,掌握申论文章的写作技巧。
    在第二章“申论材料的阅读技巧”中,笔者通过具体示范,向考生演绎真题材料的阅读方法,从中穿插具体的阅读技巧,教会考生挑选材料中的“潜台词”,然后使用逻辑分析的手法,推敲“潜台词”的含义,从而彻底读懂申论材料蕴含的潜在“答题信息”,为考生落笔答题做铺垫。
    在第三章“高分申论文章七攻略”中,笔者通过*简单的语言,向考生介绍了高分申论文章的七大攻略,并且在每一个“高分攻略”之后配备了相应的**句型及具体的套用方法,有利于考生快速掌握解题技巧。
    在第四章“申论十大‘**对策’”中,笔者针对考生普遍头疼的“如何提出对策”的问题,根据社会问题的共性,��出十种“**对策”,并且在每一个“**对策”之后配备了具体的真题套用模式,方便考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在第五章“申论六大拟题方法”中,笔者针对作为文章画龙点睛部分的标题,尝**逻辑
    文章节选
    **章 透析申论考试
    **节 申论考试大纲及命题趋势
    在2007年以前,**公务员考试(以下简称“国考”)的大纲中对申论的描述只有一段话:
    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从2007年开始,国考大纲中对申论的描述由一段话变为两段话。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大纲对申论的表述比以前的大纲表述要更准确、更详细。以下是2007年以后的国考大纲对“申论”的原文表述:
    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对于申论考试的描述部分,请考生们**留意第二段话的描述,这段话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在这段话中每一句都隐含了许多关于申论考试的重要信息。接下来,我们将对第二段话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
    这句话是对申论材料的描述,请大家留意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在此,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历年申论考试材料谈论的主要的话题:2001年谈的是PPA事件;2002年谈的是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2003年是谈有关**生产与伤亡事故的话题;2004年是谈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所带来的城市交通问题;2005年是谈扶贫问题及农民权利维护的问题;2006年则谈到了一系列突发性公共事件;2007年谈到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2008年谈的是怒江水电开发问题;2009年谈的是产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危机问题。通过以上回顾,细心的考生一定会发现,2001年至2003年申论材料的话题比较单一,其中只谈到一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一个社会问题的某一方面。但是从2004年开始,申论材料的话题就开始变得复杂起来,2004年和2005年谈的都是相互联系的两个社会问题,2006年谈的是一个总的社会问题的若干个方面(即该社会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若干个社会现象),到了2007年,材料涉及到了“土地征用”这个大话题下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农民权利维护问题、征用土地的合理使用问题、土地征用程序和制度的完善问题等一系列细节话题),2008年怒江水电开发描述的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权衡关系,而2009年则是粮食危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话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申论考试今后的出题方向将会是偏向谈“某几个”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或一个大的社会现象中所包含的若干个“细节社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以下几方面的命题趋势:
    首先,申论的材料将涉及更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是纷繁复杂的,这就要求公务员需要具备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公务员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合适的人去从事这个工作,它主要通过申论考试测查考生是否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材料话题的复杂化就不可避免了。
    其次,申论材料的字数可能会持续较高。这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抓住材料的主要信息。从历年申论考试材料的情况看,材料字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尤以2006年的增幅*大。鉴于这个现象,估计日后申论材料的字数会持续较高,这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了要掌握**的申论文章的写作技巧外,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再次,材料中的社会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考生需要在文章中理清其内在的联系。由于材料中所有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必定是相互联系的,只是其关系有可能不同,有的材料之间可能是因果关系,有的材料之间是转折关系或是其他关系。那么,考生在文章巾就必须判断并理清其内在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话题。而实际上,一旦考生把材料中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剖析出来,就已经把社会问题分析得很透彻了,在这种情况下得分就不会很低。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系统地涉猎一些相关的哲学知识,尤其是哲学中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以在申论考试中获取高分。
    二、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请考生留意其中的“准确”二字,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一字眼呢?实际上,“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其言下之意在于,报考者常常不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在考试中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有考查的必要。
    在这里,笔者想要与大家一同探讨的是,为什么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主要在于申论材料中存在着大量的无用信息、次要信息。因为材料中任何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都是通过许多实例来表现的,但每一个实例并不一定代表问题或现象的主要方面。既然大纲中要求我们准确理解的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那么就必然存在“次要内容”。因此,考生必须具备辨别材料巾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的能力。只有准确地辨别材料的主次内容,才能在文章中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写出有针对性的观点。
    三、“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请考生留意“全面”二字,其实从文字的含义上来说,“全面”和“各个方面”意思差不多,因为要做到“全面”,就必然包括“各个方面”;而包含了“各个方面”,也就“全面”了。所以,如果去掉“全面”,直接写“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实际上与“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这句话并没有区别,即都是要求考生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说到这里,或许有考生会问:难道是大纲编写者的语文水平不高,写了文字含义重复的句子?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大纲编写者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为什么一定要加上“全面”这一字眼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与申论的考查目的直接相关。命题者希望试卷能考查出考生是否具备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换言之,这一能力对于从事公务员这一职业是极为重要的。为什么?因为在当今社会,政府的职能之一便是协调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在行政工作中,是决不允许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的情况的。俗语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在行政工作中,却是要力争“捡了芝麻,不丢西瓜”、“鱼与熊掌都要兼得”。因为只要利益群体的利益是合法的,便要维护。那么,在兼顾各个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公务员必须拥有全面看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加上“全面”这一字眼,起到的是强调这一考查目的的作用。
    那么对于考生而言,就应该深刻领会命题者的这一命题意图。在答题的时候注意全面地看问题,尽可能地把问题或现象的各个方面铺开,在概括或者论述时,尽量涉及到材料中的各个点,但论述不需要很详细,只要面铺开,点到位即可。
    四、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
    让我们首先关注“精神”这一字眼。什么是“精神”?是指什么“精神”?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会是“体育精神”。那是指什么“精神”?笔者认为,应该是指**出台的相关“政治精神”,即相关的**政策。比如2005年谈的扶贫问题,就是谈“三农问题”中的农民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做到两方面:一是要知道材料中的话题与哪些**政策相关;二是要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不要忽视对**政策的收集和了解,同时不能忽视**政策对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所具有的导向作用。切忌在申论文章中提出任何违反**相关政策的观点和对策。
    五、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
    请留意“自己”这一字眼。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定要是“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而不是“**的或别人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从**目前的大环境看,与我国政府大力提倡的“创新”精神有关,因为创新就是要拿出“自己的”东西。
    ……
    目录
    **章 透析申论考试
    **节 申论考试大纲及命题趋势
    第二节 申论材料及备考策略
    第三节 申论文章特点剖析
    第二章 申论材料的阅读技巧
    **节 如何快速阅读申论材料
    第二节 如何筛选有用信息
    第三节 如何推敲**信息中的“潜台词”
    第三章 高分申论文章七攻略
    **节 高分文章攻略之一:与**政策相联系
    第二节 高分文章攻略之二:使用公务员语素
    第三节 高分文章攻略之三:使用哲学原理
    第四节 高分文章攻略之四:使用经济学原理
    第五节 高分文章攻略之五:使用法学原理
    第六节 高分文章攻略之六:引用切题的名言名句
    第七节 高分文章攻略之七:巧用过渡句来承上启下
    第四章 申论文章十大“**对策”
    **节 **对策之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二节 **对策之二:加强宣传教育
    第三节 **对策之三:加强管理部门问的协调配合
    第四节 **对策之四: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第五节 **对策之五:构建利益平衡机制
    第六节 **对策之六:加强群众参与
    第七节 **对策之七:构建利益导向机制
    第八节 **对策之八:深化机制改革
    第九节 **对策之九:加强监督管理
    第十节 **对策之十:加大投入力度
    第五章 申论文章六大拟题方法
    **节 未必法
    第二节 提问法
    第三节 国策命题法
    第四节 主题拆分法
    第五节 置换法
    第六节 **词法
    第六章 申论**句型集锦
    **节过渡句的**句型
    第二节监管类对策的**句型
    第三节使用哲学原理进行论证的**句型
    第四节使用法学原理进行论证的**句型
    第五节使用“名言名句”的**句型
    第六节使用国策进行论证的**句型
    第七节构建利益协调机制的**句型
    第八节加强部门协调的**句型
    第七章 历年真题解析
    2001年**、**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2年**、**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3年**、**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4年**、**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5年**、**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6年**、**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7年**、**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8年巾央、**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09年**、**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第八章 热点话题预测与分析
    热点话题一:城镇居民基本**保险制度
    热点话题二:“药价虚高”问题的治理
    热点话题三:“物业管理”问题
    热点话题四:就业问题
    热点话题五:非法集资问题
    热点话题六:“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有效监督问题
    热点话题七:“虚假新闻”的预防和治理
    热点话题八:职业教育的发展
    热点话题九:副食品价格的调控问题
    热点话题十:旅游市场的秩序问题
    热点话题十一: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滞后问题
    热点话题十二:停车难问题
    热点话题十三:城市治安问题
    热点话题十四:“择校费”问题
    热点话题十五:房价调控问题
    热点话题十六:**改革问题(包括城市和郊区)
    热点话题十七:城市管理问题
    热点话题十八:食品**问题
    热点话题十九:网络文化的“繁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热点话题二十: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问题
    热点话题二十一: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热点话题二十二:市民的文明素质问题
    热点话题二十三:城市征用拆迁问题
    热点话题二十四: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热点话题二十五:经济快速发展下的城市污染问题
    热点话题二十六:科技创新问题
    热点话题二十七:江河水域及水资源的保护问题
    热点话题二十八:“霸王条款”的治理
    热点话题二十九:政务公开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