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东周列国志(上、下)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东周列国志(上、下)

  • 作者:(明)冯梦龙
  •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 ISBN:9787807596639
  •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01日
  • 页数:630
  • 定价:¥35.4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东周列国志》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前人《列国志传》的基础上,对照《左传》、《国语》、《史记》,以及秦、汉近二十种典籍,进行改编而成的历史小说,他在改编时力求达到“羽翼信史而不违”这一历史小说的*高标准。因此,这本《东周列国志》既贴近历史史实,又不失生动优美,实在是历史小说中的****。
    《东周列国志》所讲述的,是自西周宣王晚年闻谣轻杀起,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郡县制止,前后五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作者以时间的推进为经,列国的斗争为纬,为我们织就了一幅诸侯争霸的历史长卷,在这幅画卷里,各路人等生动丰满,他们或施威或复仇,或杀伐或拯救,****地展示着自己的个性,演绎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恩怨情仇。
    文章节选
    **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
    词曰: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话说周朝,自武王伐纣,即天子位,成康继之,那都是守成令主。又有周公、召公、毕公、史佚等一班贤臣辅政,真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自武王八传至于夷王,觐礼不明,诸侯渐渐强大。到九传厉王,暴虐无道,为国人所杀。此乃千百年民变之始,又亏周召二公同心协力,立太子靖为王,是为宣王。那一朝天子,却又英明有道,任用贤臣方叔、召虎、尹吉甫、申伯、仲山甫等,复修文、武、成、康之政,周室赫然中兴。有诗为证:
    夷厉相仍政不纲,任贤图治赖宣王。
    共和若没中兴主,周历安能八百长!
    却说宣王虽说勤政,也到不得武王丹书受戒,户牖置铭;虽说中兴,也到不得成康时教化大行,重译献雉。至三十九年,姜戎抗命,宣王御驾亲征,败绩于千亩,车徒大损,思为再举之计,又恐军数不充,亲自料民于太原。——那太原,即今固原州,正是邻近戎狄之地。料民者,将本地户口,按籍查阅,观其人数之多少,车马粟刍之饶乏,好做准备,征调出征。——太宰仲山甫进谏不听。后人有诗云:
    犬彘何须辱剑铭?隋珠弹雀总堪伤!
    皇威亵尽无能报,在自将民料一场。
    再说宣王在太原料民回来,离镐京不远,催趱车辇,连夜进城。忽见市上小儿数十为群,拍手作歌,其声如一。宣王乃停辇而听之。歌曰:
    月将升,日将没;
    糜弧箕胞,几亡周国。
    宣王甚恶其语。使御者传令,尽掏众小儿来问,群儿当时惊散,止拿得长幼二人,跪于辇下。宣王问曰:“此语何人所造?”幼儿战惧不言;那年长的答曰:“非出吾等所造。三日前,有红衣小儿,到于市中,教吾等念此四句,不知何故,一时传遍,满京城小儿不约而同,不止一处为然也。”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宣王嘿然良久,叱去两儿。即召司市官吩咐传谕禁止:“若有小儿再歌此词者,连父兄同罪。”当夜回宫无话。
    次日早朝,三公六卿,齐集殿下,拜舞起居毕。宣王将夜来所闻小儿之歌,述于众臣:“此语如何解说?”大宗伯召虎对曰:“厚,是山桑木名,可以为弓,故曰臣弧。箕,草名,可结之以为箭袋,故曰箕舵。据臣愚见:**恐有弓矢之变。”太宰仲山甫奏曰:“弓矢,乃**用武之器。王今料民太原,思欲报犬戎之仇,若兵连不解,必有亡国之患矣!”
    宣王口虽不言,点头道是。又问:“此语传自红衣小儿。那红衣小儿,还���何人?”
    太史伯阳父奏曰:“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上天做戒人君,命荧惑星化为小儿,造作谣言,使群儿习之,谓之童谣。小则寓一人之吉凶,大则系**之兴败。荧变火星,是以色红。**亡国之谣;乃天所以做王也。”
    宣王曰:“朕今赦姜戎之罪,罢太原之兵,将武库内所藏弧矢,尽行焚弃,再令国中不许造卖。其祸可息乎?”
    伯阳父答曰:“臣观天象,其兆已成,似在王宫之内,非关外间弓矢之事,必主后世有女支乱国之祸,况谣言曰:‘月将升,日将没',日者人君之象,月乃阴类,日没月升,阴进阳衰,其为女主干政明矣。” 宣王又曰:“朕赖姜后主六宫之政,甚有贤德,其进御宫嫔,皆出选择,女祸从何而来耶?”
    伯阳父答曰:“谣言‘将升'‘将没'原非目前之事。况‘将'之为言,且然百未必之词。王今修德以楔之,自然化凶为吉。弧矢不须焚弃。”
    宣王闻奏,且信且疑,不乐而罢,起驾回宫。
    姜后迎入。坐定,宣王遂将群臣之语,备细述于姜后。
    姜后曰:“宫中有一异事,正欲启奏。”
    王问:“有何异事?”
    姜后奏曰:“今有先王手内老宫人,年五十余,自先朝怀孕,到今四十余年,昨夜方生一女。”
    宣王大惊,问曰:“此女何在?”
    姜后曰:“妾思此乃不祥之物,已令人将草席包裹,抛弃于二十里外清水河中矣。”
    宣王即宣老宫人到宫,问其得孕之故。老宫人跪而答曰:“婢子闻夏桀王末年,褒城有神人化为二龙,降于王庭,口流涎沫,忽作人言,谓桀王曰:‘吾乃褒城之二君也。'桀王恐惧,欲杀二龙,命大史占之,不吉。欲逐去之,再占,又不吉。太史奏道:‘神人下降,必主帧祥,王何不请其康而藏之?策乃龙之精气,藏之必主获福。'桀王命太史再占,得大吉之兆。乃布市设祭于龙前,取金盘收其涎沫,置于朱校之中,——忽然风雨大作,二龙飞去,——桀王命收藏于内库。自殷世历六百四十四年,传二十八主,至于我周,又将三百年,未尝开观。到先王未年,读内放出毫光,有掌库官奏知先王。先王问:‘棱中何物?'掌库官取簿籍献上,具载藏漾之因。先王命发而观之。恃臣打开金犊,手捧金盘呈上。先王将手接盘,一时失手堕地,所藏涎沫,横流庭下。忽化成小小元富一个,盘旋于庭中,内侍逐之,直人王宫,忽然不见。那时婢子年才一十二岁,偶践富迹,心中如有所感,从此肚腹渐大,如怀孕一般。先王怪婢子不夫而孕,囚于幽室,到今四十年矣。夜来腹中作痛,忽生一女,守宫侍者,不敢隐瞒,只得奏知娘娘。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随命侍者领去,弃之沟读。婢子罪该万死!”
    宣王曰:“此乃先朝之事,与你无干。”遂将老宫人喝退。随唤守宫侍者,往清水河看视女婴下落。不一时,恃者回报:“已被流水漂去矣。”宣王不疑。
    次日早朝,召大史伯阳父告以龙赘之事,因曰:“此女婴已死于沟读,卿试占之,以观妖气消灭何如?”
    伯阳父布卦已毕,献上爵词。词曰:
    哭又笑,笑又哭。
    羊被鬼吞,马逢犬逐。
    慎之慎之,糜弧箕腋!
    宣王不解其说。伯阳父奏曰:“以十二支所属推之:羊为未,马为午。哭笑者。悲喜之象。其应当在午未之年。据臣推洋,妖气虽然出宫,未曾除也。”
    宣王闻奏,怏怏不悦。遂出令:“城内城外,挨户查问女婴。不拘死活,有人捞取来献者,赏布帛各三百匹;有收养不报者,邻里举首,首人给赏如数,本犯全家斩首。”命上大夫杜伯专督其事,因繇词又有“匣弧箕筋”之语,再命下大夫左儒,督令司市官巡行庭肆,不许造卖山桑木弓,箕草箭袋,违者处死,司市官不敢怠慢,引著一班胥役,一面晓谕,一面巡绰。那时城中百姓,无不遵依,止有乡民,尚未通晓。
    巡至次日,有一妇人,抱著几个箭袋,正是箕草织成的,一男子背著山桑木弓十来把,跟随于后。他夫妻两口,住在远乡,赶著日中做市,上城买卖。尚未进城门,被司市官劈面撞见,喝声:“拿下!”手下胥役,先将妇人擒住。那男子见不是头,抛下桑弓在地,飞步走脱。司市官将妇人锁押,连桑弓箕袋,一齐解到大夫左儒处。左儒想:“所获二物,正应在谣言,况太史言女人为祸,今已拿到妇人,也可回复王旨。”
    遂隐下男子不题,单奏妇人违禁造卖,法宜处死。
    宣王命将此女斩讫。其桑弓箕袋,焚弃于市,以为造卖者之戒。不在话下。后人有诗云:
    不将美政消天变,却泥谣言害妇人!
    漫道中兴多补闷,此番直谏是何臣?
    话分两头。再说那卖桑木弓的男子,急忙逃走,正不知:“官司拿我夫妇,是甚缘故?”还要打听妻子消息。是夜宿于十里之外。次早有人传说:“昨日北门有个妇人,违禁造卖桑弓箕袋,拿到即时决了。”方知妻子已死。走到旷野无人之处,落了几点痛泪。且喜自己脱祸,放步而行。约十里许,来到清水河边。远远望见百鸟飞呜,近前观看,乃是一个草席包儿,浮于水面,众鸟以喙衔之,且衔且叫,将次拖近岸来。那男子叫声:“奇怪!”
    赶开众鸟,带水取起席包,到草坡中解看。但闻一声啼哭,原来是一个女婴。想道:“此女不知何人抛弃,有众鸟衔出水来,定是大贵之人。我今取回养育,倘得成人,亦有所望。”遂解下布衫,将此女婴包裹,抱于怀中。思想避难之处,乃望褒城投奔相识而去。
    髯翁有诗,单道此女得生之异:
    怀孕迟迟四十年,水中三日尚安然。
    生成妖物殃家国,王法如何胜得天!
    宣王自诛了卖桑弓箕袋的妇人,以为童谣之言已应,心中坦然,也不复议太原发兵之事。自此连年无话。
    到四十三年,时当大祭,宣王宿于斋宫。夜漏二鼓,人声寂然。忽见一美貌女子,自西方冉冉而来,直至官庭。宣王怪他干犯斋禁,大声呵喝,急唤左右擒拿,并无一人答应。那女子全无惧色,走入太庙之中,大笑三声,又大哭三声,不慌不忙,将七庙神主,做一束儿捆著,望东而去。王起身自行追赶,忽然惊醒,乃是一梦。
    自觉心神恍馏,勉强入庙行礼。九献已毕,回至斋宫更衣,遣左右密召太史伯阳父,告以梦中所见。伯阳父奏曰:“三年前童谣之语,王岂忘之那?臣固言:‘主有女祸,妖气未除。'繇词有哭笑之语,王今复有此梦,正相符合矣。”
    宣王曰:“前所诛妇人,不足消‘厚弧箕触'之谶耶?”
    伯阳父又奏曰:“天道玄远,候至方验。一村妇何关气数哉!”
    宣王沈吟不语。忽然想起三年前,曾命上大夫杖伯督率司市,查访妖女,全无下落。颁胙之后,宣王还朝,百官谢胙。宣王问杜伯:“妖女消息,如何久不回话?”
    杜伯奏曰:“臣体访此女,并无影响。以为妖妇正罪,童谣已验,诚恐搜索不休,必然掠动国人,故此中止。”
    宣王大怒曰:“既然如此,何不明白奏闻,分明是怠弃朕命,行止自碍。如此不忠之臣,要他何用!喝教武士:“押出朝门,斩首示众!”吓得百官面如土色。
    忽然文班中走出一位官员,忙将杜怕扯住,连声:“不可,不可!”宣王视之,乃下大夫左儒,——是杜伯的好友,举荐同朝的。左儒叩头奏曰:“臣闻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天变尚然不妨,人妖宁可尽信?吾王若杀了杜伯,臣恐国人将妖言传播,外夷闻之,亦起轻慢之心。望乞恕之!”
    宣王曰:“汝为朋友而逆朕命,是重友而轻君也。”
    左儒曰:“君是友非,则当逆友而顺君;友是君非,则当违君而顺友。杜伯无可杀之罪,吾王若杀之,天下必以王为不明。臣若不能谏止,天下必以臣为不忠。吾王若必杀杜伯,臣请与杜伯俱死。”
    宣王怒犹未息,曰:“朕杀杜伯,如去菜草,何须多费唇舌?”喝教:“快斩!”武士将杜伯推出朝门折了。
    左儒回到家中,自刎而死。髯翁有赞云:
    贤哉左儒,直谏批鳞。
    是则顺友,非则违君。
    弹冠谊重,刎颈交真。
    名高千古,用式彝伦。
    杜伯之子隰叔,奔晋,后仕晋为士师之官。子孙遂为士氏,食邑于范,又为范氏。后人哀杜伯之忠,立祠于杜陵,号为杜主,又曰右将军庙,至今尚存。此是后话。
    再说宣王次日,闻说左儒自刎,亦有侮杀杜伯之意,闷闷还宫。其夜寝不能寐。遂得一恍惚之疾,语言无次,事多遗忘,每每辍朝。姜后知其有疾,不复进谏。
    至四十六年秋七月,玉体稍豫,意欲出郊游猎,以快心神。左右传命:司空整备法驾,司马戒饬车徒,太史卜个吉日。至期,王乘玉辂,驾六驺,右有尹吉哺,左有召虎,旌旗对对,甲仗森森,一齐往东郊进发。那东郊一带,平原旷野,原是从来游猎之地。
    宣王久不行幸,到此自觉精神开爽,传命扎住营寨。吩咐军士:“一。不许践踏禾稼;二不许焚毁树木;三不许侵扰民居。获禽多少,尽数献纳,照次给赏;如有私匿,逍出重罪!”号令一出,人人贾勇,个个争先。进退周旋,御车者出尽驰驱之巧;左右前后,弯弧者夸尽纵送之能,鹰大借势而猖狂,狐兔畏威而乱窜。弓响处血肉狼藉,箭到处毛羽纷飞。这一场打围,好不热闹!宣王心中大喜。日已挫西,传令散围。众军土各将所获走兽飞禽之类,束缚齐备,奏凯而回。
    行不上三四里,宣工在玉辇之上,打个眼脸,忽见远远一辆小车,当面冲突而来。车上站著两个人,臂挂朱弓,手持赤矢,向著宣王声喏曰:“吾王别来无恙?”
    宣王定睛看时,乃上大夫杜伯,下大夫左儒。宣王吃这一惊不小,抹眼之间,人车俱不见。间左右人等,都说:“并不曾见。”
    宣王正在惊疑。那杜伯左儒又驾著小车子,往来不离玉辇之前。宣王大怒,喝道:“罪鬼,敢来犯驾!”拔出太阿宝剑,望空挥之。
    只见杜伯左儒齐声骂曰:“无道昏君!你不修德政,妄戮无辜,**大数已尽,吾等专来报冤。还我命来!”后未绝声,挽起朱弓,搭上赤矢,望宣王心窝内射来。宣王大叫一声,昏倒于玉辇之上。慌得尹公脚麻,召公眼跳,同一班左右,将姜汤救醒,兀自叫心痛不已。当下飞驾入城,扶著宣王进宫。各军士未及领赏,草草而散。
    正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髯翁有诗云:
    赤矢朱弓貌似神,千军队里骋飞轮。
    君王在杀还须报,何况区区平等人。不知宣王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中国小说谱系简表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
    第二回 褒人赎罪献美女 幽王烽火戏诸侯
    第三回 犬戎主大闹镐京 周平王东迁洛邑
    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应梦 郑庄公掘地见母
    第五回 宠虢公周郑交质 助卫逆鲁宋兴兵
    第六回 卫石碚大义灭亲 郑庄公假命伐宋
    第七回 公孙阏争车射考叔 公子□献谄贼隐公
    第八回 立新君华督行赂 败戎兵郑忽辞婚
    第九回 齐侯送文姜婚鲁 祝聃射周王中肩
    第十回 楚熊通僭号称王 郑祭足被胁立庶
    第十一回 宋庄公贪赂构兵 郑祭足杀婿逐主
    第十二回 卫宣公筑台纳媳 高渠弥乘简易君
    第十三回 鲁桓公夫妇如齐 郑子□君臣为戮
    第十四回 卫侯朔抗王入国 齐襄公出猎遇鬼
    第十五回 雍大夫计杀无知 鲁庄公乾时大战
    第十六回 释槛囚鲍叔荐仲 战长勺曹刿败齐
    第十七回 宋国纳赂诛长万 楚王杯酒虏息妫
    第十八回 曹沫手剑劫齐侯 桓公举火爵宁戚
    第十九回 擒傅瑕厉公复国 杀子颓惠王反正
    第二十回 晋献公违卜立骊姬 楚成王平乱相子文
    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儿 齐桓公兵定孤竹
    第二十二回 公子友两定鲁君 齐皇子独对委蛇
    第二十三回 卫懿公好鹤亡国 齐桓公兴兵伐楚
    第二十四回 盟召陵礼款楚大夫 会葵丘义戴周天子
    第二十五回 智苟息假途灭虢 穷百里饲牛拜相
    第二十六回 歌废□百里认妻 获陈宝穆公证梦
    第二十七回 骊姬巧计杀申生 献公临终嘱荀息
    第二十八回 里克两弒孤主 穆公一乎晋乱
    第二十九回 晋惠公大诛群臣 管夷吾病榻论相
    第三十回 秦晋大战龙门山 穆姬登台要大赦
    第三十一回 晋惠公怒杀庆郑 介子推割股啖君
    第三十二回 晏蛾儿逾墙殉节 群公子大闹朝堂
    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齐纳子昭 楚入伏兵劫盟主
    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众 齐姜氏乘醉遣夫
    第三十五回 晋重耳周游列国 秦怀赢重婚公子
    第三十六回 晋吕卻夜焚公宫 秦穆公再平晋乱
    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绵上 太叔带怙宠入宫中
    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乱居郑 晋文公守信降原
    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词却敌 晋文公伐卫破曹
    第四十回 先轸诡谋激子玉 晋楚城濮大交兵
    第四十一回 连谷城子玉自杀 践土坛晋侯主盟
    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阳受觐 卫元晅公馆对狱
    第四十三回 智宁俞假□复卫 老烛武缒城说秦
    第四十四回 叔詹据鼎抗晋侯 弦高假命犒秦军
    第四十五回 晋襄公墨缭败秦 先元帅免冑殉翟
    第四十六回 楚商臣宫中弒父 秦穆公崤谷封尸
    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箫双跨凤 赵盾背秦立灵公
    第四十八回 刺先克五将乱晋 召士会寿余绐秦
    第四十九回 公子鲍厚施买国 齐懿公竹池遇变
    第五十回 东门遂援立子倭 赵宣子桃园强谏
    第五十一回 责赵盾董狐直笔 诛闘椒绝缨大会
    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尝鼋构逆 陈灵公相服戏朝
    第五十三回 楚庄王纳谏复陈 晋景公出师救郑
    第五十四回 苟林父纵属亡师 孟侏儒托优悟主
    第五十五回 华元登床劫子反 老人结草亢杜回
    第五十六回 萧夫人登台笑客 逢丑父易服免君
    第五十七回 娶夏姬巫臣逃晋 围下宫程婴匿孤
    第五十八回 说秦伯魏相迎医 报魏铕养叔献艺
    第五十九回 宠胥童晋国大乱 诛岸贾赵氏复兴
    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军肆敌 倡阳城三将斗力
    第六十一回 晋悼公驾楚会萧 孙林父因歌逐主
    第六十二回 诸侯同心围齐国 晋臣合计逐栾盈
    第六十三回 老祁奚力救羊舌 小范鞅智劫魏舒
    第六十四回 曲沃城栾盈灭族 且于门杞梁死战
    第六十五回 弑齐光崔庆专权 纳卫□宁喜擅政
    第六十六回 杀宁喜子□出奔 戮崔杼庆封独相
    第六十七回 卢蒲癸计逐庆封 楚灵王大合诸侯
    第六十八回 贺□祁师旷辨新声 散家财陈氏买齐国
    ���六十九回 楚灵王挟诈灭陈蔡 晏平仲巧辩服荆蛮
    第七十回 杀三兄楚平王即位 劫齐鲁晋昭公寻盟
    第七十一回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楚平王娶媳逐世子
    第七十二回 棠公尚捐躯奔父难 伍子胥微服过昭关
    第七十三回 伍员吹箫乞吴市 专诸进炙刺王僚
    第七十四回 囊瓦惧谤诛无极 要离贪名刺庆忌
    第七十五回 孙武子演阵斩美姬 蔡昭侯纳质乞吴师
    第七十六回 楚昭王弃郢西奔 伍子胥掘墓鞭尸
    第七十七回 泣秦庭申包胥借兵 退吴师楚昭王返国
    第七十八回 会夹谷孔子却齐 堕三都闻人伏法
    第七十九回 归女乐黎弥阻孔子 栖会稽文种通宰韶
    第八十回 夫差违谏释越 句践竭力事吴
    第八十一回 美人计吴宫宠西施 言语科子贡说列国
    第八十二回 杀子胥夫差争歃 纳蒯赜子路结缨
    第八十三回 诛羋胜叶公定楚 灭夫差越王称霸
    第八十四回 智伯决水灌晋阳 豫让击衣报襄子
    第八十五回 乐羊子怒□中山羹 西门豹乔送河伯妇
    第八十六回 吴起杀妻求将 驺忌鼓琴取相
    第八十七回 说秦君卫鞅变法 辞鬼谷孙膑下山
    第八十八回 孙膑佯狂脱祸 庞涓兵败桂陵
    第八十九回 马陵道万弩射庞涓 咸阳市五牛分商鞅
    第九十回 苏秦合从相六国 张仪被激往秦邦
    第九十一回 学让国燕哙召兵 伪献地张仪欺楚
    第九十二回 赛举鼎秦武王绝胫 莽赴会楚怀王陷秦
    第九十三回 赵主父饿死沙丘宫 孟尝君偷过函谷关
    第九十四回 冯□弹铗客孟尝 齐王纠兵伐桀宋
    第九十五回 说四国乐毅灭齐 驱火牛田单破燕
    第九十六回 蔺相如两屈秦王 马服君单解韩围
    第九十七回 死范睢计逃秦国 假张禄廷辱魏使
    第九十八回 质平原秦王索魏齐 败长平白起坑赵卒
    第九十九回 武安君含冤死杜邮 吕不韦巧计归异人
    **百回 鲁仲连不肯帝秦 信陵君窃符救赵
    **百一回 秦王灭周迁九鼎 廉颇败燕杀二将
    **百二回 华阴道信陵败蒙骜 胡卢河庞煖斩剧辛
    **百三回 李国舅争权除黄歇 樊於期传檄讨秦王
    **百四回 甘罗童年取高位 穋毒伪腐乱秦宫
    **百五回 茅焦解衣谏秦王 李牧坚壁却桓龋
    **百六回 王敖反间杀李牧 田光刎颈荐荊轲
    **百七回 献地图荆轲闹秦庭 论兵法王翦代李信
    **百八回 兼六国混一舆图 号始皇建立郡县
    编辑推荐语
    本书采用刊于清乾隆年间的蔡元放评本为底本,进行仔细校对,力求保持原著原汁原味。
    插入大量古代版画,展现历史故事情景,帮助读者理解书文。
    在书中生僻字词、古代专有名词处加入注释,帮助读者阅读理解。
    本诸《左》、《史》,旁及诸书,考核甚详,搜罗极富。虽敷演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而大要不敢尽违其实。凡**之兴废存亡,行事之是非成毁,人品之好丑贞淫,一一胪列,如指诸掌。
    ——可观道人
    读《列国志》,全要把作正史看,莫作小说一例看了。
    ——蔡元放
    是虽不读《春秋》、《左》、《国》、《史记》诸书,而得窥此编,其于春秋战国间兴衰治乱、善恶邪正,无不了然在目矣,岂非诸家之翘楚也乎!
    ——胡宗文
    《东周列国志》值得读一下。这本书写了很多国内斗争和国外斗争的故事,讲了很多颠覆敌对**的故事。这是当时社会的剧烈变化在上层建筑、万面的反映。
    ——毛泽东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