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文学理论史(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卷(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文学理论史(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卷(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 作者:蔡钟翔 黄保真 成复旺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02030
  •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1日
  • 页数:225
  • 定价:¥2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套书(5卷)初版于1987年,是当时同类著作中规模*大、内容*翔实的一部,也是一部奠基式的经典著作,曾获得首届全国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在学界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很难超越。
    本卷包括先秦至南北朝的中国文学理论史。书中以儒、道两家文学思想为主线,阐明了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对老、庄及玄学家的文学思想和影响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作了新的评价;对《文心雕龙》、《诗品》等重要著作及教化说、缘情说、滋味说、自然之道、言意之辨等重要观点也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文章节选
    **编 先秦两汉
    概述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轫期,中国文学理论的历史也在这时候揭开了序幕。
    中国在周代已处于高度发达的奴隶社会,以铁器的普及和牛耕的推广为标志的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关系的变革成为迫切需要。大约于春秋中叶,开始了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过渡。与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剧烈动荡、**斗争的尖锐化相应,思想界也**活跃起来。特别是进入战国以后,周天子的权威已丧失殆尽,“学在官府”的限制被彻底打破,诸侯养士之风大盛,士这个主要从事精神生产的**迅速壮大,各种思想���派相继建立,并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形成了诸子横议、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的**论题之一,是对于诗书礼乐的评价。由于诗书礼乐与文艺直接相关,先秦诸子的文艺观也集中地在这个问题的争论中得以展现。
    礼乐制度是中国奴隶制时代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制度。夏商两代的礼制和乐制,在孔子时已不可考了。周代的制度则在《仪礼》、《周礼》、《礼记》中有详尽的记述。这三部书写成于战国和汉代,其中包含着很大的理想成分,但毕竟不是全然没有根据,从中能够窥见周礼的一些梗概。可以断定,周代的礼乐制度是相当严密完备的,其特征是礼和乐的密切结合,吉、凶、军、宾、嘉五礼都有一定的乐制与之配合,即所谓“礼乐相须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郑樵《通志•乐略•乐府总序》)。……
    目录
    **编 先秦两汉
    概述
    **章 先秦的文学理论
    **节 孔子
    第二节 墨子
    第三节 孟子
    第四节 庄子附老子
    第五节 苟子
    第六节 韩非子
    第七节 《易传》
    第二章 汉代的文学理论
    **节 《乐记》
    第二节 《诗大序》
    第三节 《淮南子》
    第四节 司马迁
    第五节 董仲舒与谶纬神学
    第六节 扬雄《法言》
    第七节 班固王逸
    第八节 王充《论衡》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
    慨述
    **章 魏晋的文学理论
    **节 曹丕曹植
    第二节 陆机《文赋》
    第三节 左思、皇甫谧的赋论
    第四节 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和李充的《翰林论》
    第五节 葛洪《抱朴子》
    第二章 南北朝的文学理论
    **节 文笔说
    第二节 沈约和声律论
    第三节 裴子野和萧子显
    第四节 萧氏三兄弟
    第五节 颜之推《颜氏家训》
    第三章 杂文学理论的系统总结——刘勰《文心雕龙》
    **节 刘勰的生平和《文心雕龙》的写作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思想渊源和刘勰的世界观
    第三节 “文之枢纽”——《文心雕龙》的总纲
    第四节 “论文叙笔”——《文心雕龙》的文体论
    第五节 “割情析采”——《文心雕龙》的创作论及其他
    第四章 纯文学性诗学的开端——钟嵘《诗品》
    **节 物感说
    第二节 三义说
    第三节 滋味说
    第四节 流别论
    编辑推荐语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轫期,中国文学理论的历史也在这时候揭开了序幕。本书为《中国文学理论史》之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卷,本卷包括先秦至南北朝的中国文学理论史。书中以儒、道两家文学思想为主线,阐明了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对老、庄及玄学家的文学思想和影响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作了新的评价;对《文心雕龙》、《诗品》等重要著作及教化说、缘情说、滋味说、自然之道、言意之辨等重要观点也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