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学术三十年:1978-2008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学术三十年:1978-2008

  • 作者:邴正 邵汉明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7000
  •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1日
  • 页数:787
  • 定价:¥5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伴随着中国社会举世瞩目的巨大变迁,中国学术不仅取得了新的历史性进步,而且在跨越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的思想解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理论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将活跃于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对各学科所涉及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问题所做的回顾、总结、反思等,集结成书,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这一重要而关键的历史阶段中国学术的全方位扫描与历史性总结。本书的作者全部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亲历者,而且其中不少人就是相关理论或实践问题的发起者或积极参与者,他们的回顾与思考因此更显珍贵。在中国社会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创新性发展的今天,他们的反思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更多的是对现实与未来问题的思考。
    文章节选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纪念中国社会主义改革30年
    赵曜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由此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华大地发生巨变、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30年,是中华民族在复兴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的30年。改革开放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包括改革与开放两大方面,其中改革是重头,本文仅就改革问题,谈谈对几个问题的认识和体会。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阐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之后,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是一个��其重要的论断。要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在历史转折关头代表中国人民作出这个关键抉择的,这就涉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国内外形势及其所提出的问
    就国际形势来说,当时*主要的是有两个特点:一是世界主题发生转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强大的社会革命潮流——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革命的潮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共产党的领导下,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先后有15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支持和影响下,掀起了民族解放革命高潮,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斗争,到70年代,有一百多个**宣告民族独立,资本主义经营了几百年的殖民主义体系彻底崩溃了,这是20世纪社会革命所取得的*彻底的胜利。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越南战争的结束和资本主义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为标志,世界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化为和平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革命潮流成为过去,又兴起了势不可挡的两大潮流——新科技革命潮流和改革潮流。在世界主题转换为和平与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大战有可能避免,在这种形势下必须转变观念,不再依靠战争与革命,而是通过适应世界大潮,在科技革命和调节改革中,加快发展社会主义。二是东西方的形势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明显的特点是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体系对峙的格局。资本主义在战后整体实力有所下降,并经历了一段社会动荡时期,但是通过新科技革命和调整改革,社会逐渐稳定,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上有较快发展,出现了年均增长6%以上的“黄金时期”,以后虽然未能保持这种势头,但仍持续发展,表现出很大的弹性和活力,没有死亡迹象,已“死里逃生”,“获得新生”。社会主义则与其相反。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50年代末,是社会主义胜利大进军的年代,那时形势不是小好、中好而是大好。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探索中发生重大失误,没有及时跟上新科技革命和改革大潮,加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争论和破裂,到70年代,社会主义各国普遍陷入困境,有的**甚至出现了危机。社会主义**都有一个寻找出路、摆脱困境和危机的问题。
    就国内形势来说,1976年10月,在华国锋和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革命家的共同努力下,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从这时起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徘徊中前进的两年。之所以说这两年处于“徘徊”,主要是指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坚持“抓纲治国”,提出“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没有摆脱“左”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之所以说这两年有所“前进”,一是揭批“江青集团”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二是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如农业生产1978年获得大丰收,粮食产量突破6000亿斤,超过历史*高水平,工业生产1977年和1978年分别比前一年增长14.3%和13.5%;三是开展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正确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纠正“左”的错误、开拓社会主义新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四是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特别是恢复了邓小平的工作,为开拓新局面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从粉碎“四人帮”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政治局面相对稳定,但是党内外的思想认识是相当混乱的。概括地说,在中国今后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和主张:**种主张沿着以往社会主义的老路继续走下去。这些人深受“左”的社会思潮的影响,思想僵化,坚持毛泽东晚年的无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路线,党的十二大报告的“抓纲治国”和两报一刊社论的“两个凡是”就是这种认识的集中表现。主张这种观点的大多是“文革”中掌握实权的那一部分人。第二种主张改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他们借拨乱反正和纠正“左”的错误之机,把矛头对准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竭力鼓吹西方的经济政治模式,美化资本主义制度。持这种主张的主要是受西方思潮影响较深的少数知识分子。邓小平l985年在同台湾学者陈鼓应教授的谈话中指出:“中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了一种思潮,叫资产**自由化,崇拜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这不行。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第三种主张探索社会主义的新路。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过程,在探索中发生这种那种失误是不可避免的。既然过去的路子不成功,就应继续探索,在探索中闯出一条新路。持这种观点的是邓小平、一批老一辈无产**革命家、广大党员和群众。邓小平早在下放江西期间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在第二次复出主持工作期间所提出的“三项批示为纲”、“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以及l975年的全面整顿,都有改革思想,也可以说是改革的前奏。总括上述,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中所提出的三条道路,**条是老路,是实践证明不成功的路;第二条是邪路,是少数人主张走、多数人反对走的路;第三条是新路,是需要通过探索开拓的光明路,是正路。在举旗走路问题上出现的三种主张,说明当时中国正徘徊在十字路口。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1978年12月18~22日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陈云、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革命家的引导和坚持下,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的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全会公报指出:“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这条大船扬帆启程了。这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代表人民意愿,在历史转折关头所作出的郑重抉择。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说明,这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中国改革的成功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西方发达**、发展中**和社会主义**掀起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改革潮流,它从社会制度和体制这个层面推动世界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面貌的改变。但是,改革的结果并非一样,其中有些**的改革成效明显,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相对稳定,如美、日和一些西欧**;有些**的改革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开初一段经济发展迅速,随后由于举措不当,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动荡,如拉美一些**;还有一些**的改革始终起色不大,后来由于导向和举措错误,导致社会制度演变,归于失败,如苏东一些**。中国的改革是积极稳步向前推进的,可以说是世界改革史中*成功的。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其成就已超过了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19世纪的美国。中国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1.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都会有阻力,中国的改革也不例外。应当说我国的改革和有些**的改革比起来阻力不算很大,其原因是我国发生过“文化大革命”,经济上已达到崩溃边缘,人们认识到不改革没有出路。所以,在我国没有反对改革的政治势力,即邓小平所说的“反改革派”。但是,阻力是有的,主要来自于思想领域,即思想阻碍。怎样排除这种思想阻力?邓小平提出的办法就是解放思想,这是他对我国改革的一大贡献。通过解放思想,使一些人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僵化半僵化状态中解放出来,思想认识能够跟上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实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一致,达到实事求是。实践证明,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每一次思想解放,都必将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把改革开放大大向前推进。胡锦涛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苏联在改革中遇到阻力,不从思想上着手解决,而是采取组织措施,撤换了从**到地方所谓改革不力的一大批领导干部,结果不但没有排除阻力,反而增加了阻力,这是一个严重教训。
    ……
    目录
    从发展社会学的视角看中国的社会转型
    ——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历程回顾与创新(代序)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纪念中国社会主义改革30年
    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20世纪晚期中国学界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我哲学生涯的分水岭
    近30年的西方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30年来的回顾与展望
    伟大的实践与实践的哲学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改革开放30年来的佛学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逻辑学研究的发展
    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觉醒
    ——国内价值哲学研究30年述评
    30年来中国:经济改革与增长模式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模式的转变
    ——中国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转型的性质与未来路径选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及不同阶段的任务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30年的历程和经验
    工业化与省域经济“二重”开放:辽宁路径
    ——长期视野下的30年转型
    中国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成就、经验与展望
    我国乡村治理改革回顾与展望
    30年国企改革的阶段特征
    中国史学理论研究30年:1978~2008
    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方法论研究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东北地方史研究述评
    关于近年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观察与思考
    新时期文学理论回顾与反思的几个问题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文学研究大跨越的时期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马列文论30年:1978~2008
    30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学术观念变化论略
    近30年法理学研究进路:1978~2008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法治建设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30年
    农村**步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改革30年中国模式的发展理念与发展共识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