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从离家出走开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古语有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汉末时期,宦官权臣结党营私,把持朝纲,民不聊生,饥荒遍野。那些身居上层统治**的掌权者似乎并不认为在底层生活的老百姓是人,他们所考虑的是如何能把奢靡的生活过得更奢靡一些,从赋税到徭役,一年比一年加重,只要是能搜刮到钱的地方,他们都没有放过。无法负荷的**机器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运行不下去了。
所谓的官逼民反就是这个局面,当想活下去都成为一种奢望的时候,反抗成了**可以选择的道路,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活下去,活下去而已。
一群农民兄弟纷纷扛起了手中的锄头,加入造反的行列。有一个叫张角的,作为当时众多起义者中的一个,他是属于比较出色的。
张角,男,读书人,但却是一个比较失败的读书人,理由就是他逢考必败,考了那么多年都还只是一个秀才,他由此产生了仇恨当权者的情绪毅然起义,组织��一支人数众多的农民军队,以头戴黄巾为标志,向这个王朝发起了*为猛烈的攻击。
张角起兵没多久后,汉朝政府就派了官兵前去镇压,却遭到了*为顽强的抵抗,久攻不下。这时,一个名叫刘焉的官员提出贴榜招募民兵,壮大官兵队伍。
这个办法很有效果,当榜文在涿郡张贴出来以后,主角才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的**,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艰苦的战役后,逐渐奠定了他们无可动摇的历史地位。
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游戏,只有坚持到*后的人才会成为真正的胜利者。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四月,关羽来到了涿郡(今河北涿州)。
在此之前,他住在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成年后的职业是打铁匠。他现在之所以来到这里,并不是因为旅游路过或者采风爱好,这其实是个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他在老家杀了当地的一个恶人,杀人要偿命,他犯了法,被通缉了,所以才流窜至此,一直靠给别人拉车,或者做点小买卖为生。
有家不能回,这是很痛苦的事情,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二十四岁的关羽仰头看着城墙上贴的招兵榜文,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如果从军打仗,就意味着可以立功,立了功就代表之前犯的错误可以取消,这样就不用再过东躲西藏的日子了,说不定还可以衣锦还乡,和家人一家团聚呢。
兴奋的血液冲进了他的大脑,随便进了路边一个小酒馆里要了两盘牛肉,打算吃饱了就去报名从军,争取在前途无量的军旅道路上走出一片光明,可还没等他坐稳,有两个男人就围了上来。
“不知道这位兄弟叫什么名字?”年纪稍大的那个男人笑眯眯地问他,挺和蔼的样子,看起来不像是挑事的,不过,关羽对他的**印象就是:婆妈。(十分精准的判断)
互相通报了各自的姓名,大家就坐到了同一张桌子上聊起天来,年纪稍大的叫刘备,另一个脸比较黑的叫张飞。他们也是看了榜文打算去从军的,不过他们没打算跟着政府干,而是想要自己单干。而且他们还力邀关羽加盟,理由是打**眼看见关羽,就觉得他跟他们是一路的。
换了别人,可能对这个要求不会太敏感,只要能参军就行了,还在乎老板是谁吗,而且跟着刘备他们,自己也算是大头之一呢。
可是关羽沉默了,他没有当即作出响应,他不是不愿意,只是有点担忧,作为一个像他这样的农家子弟,十分清楚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造反。
“我要考虑一下。”去政府指定部门报名签字,那才是正经的从军之路,关羽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人,他冷静下来,他要想想到底哪条路才是自己应该走的。
张飞和刘备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邀请关羽去张飞家里小住。在他们看来,这个红脸汉子是一个角色,别人都是印堂红润就算是红运高照了,他却整个脸盘都是红的,一定要拉他入伙。
关羽没有拒绝,毕竟白吃白住的好事,傻瓜才会错过,更何况他现在正愁没地方住呢。但对于一个没读过多少书的关羽来说,造反冒的风险可是太大了,被逮住就会被砍头的,他不能不慎重地想一想。
在很多的评述演义里,关羽都被塑造成了一个天生的英雄豪杰,似乎就是为了起义而生的,刘备一召唤,他立马就和张飞奔入了刘家军的革命队伍中,表现了他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
但是,从事实出发来想想的话,作为一个头脑正常的人,在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后,是不会断然就做出一个可能掉脑袋的决定的。所以,关羽这样的犹豫,并不说明他就不是一个英雄,而是更加体现出他的谨慎,而不是一个轻率的人。
但是不管怎么样,从他杀人离家的那天起,就注定了要走一条和普通人不一样的道路,艰难坎坷,充满血腥,但却在不断战胜敌人的同时也不断战胜了自我,这就是命运安排给他的,推也推不掉。这就是他的宿命。
关羽光荣受聘
张飞有房有地,职业是杀猪,虽然不怎么高尚,但比起盲流关羽和编草鞋的刘备来说,这已经足够让人羡慕的了。张飞的家要比关羽想象中的还要气派,两问瓦房,一个大院子,后院还有片桃树林子,据张飞自己说他不但衣食丰足,每年还能有余粮存下来,论起成分来,张飞也算得上是一个地主了。
关羽不了解他这样的人为什么还要造反,而刘备更是没道理造反了。他不但是一个有正经编制的**公务员,而且每年的补贴要比老百姓多得多。这两个人放着安安稳稳、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折腾掉脑袋的事情,关羽非常想不通。
不要紧,你想不通,我们就慢慢让你想通,整个晚上,在张飞家里,刘备亮出自己的身份,证明自己是汉室后人,他起义是为了保住汉室的江山,换种说法就是他是为了保卫自己家族而起义的。而张飞则证明自己从小练武,就是为了想体验一把当豪杰的感觉,没别的。
苦口婆心搞完了普法教育,他们又对关羽展开了心理教育:如果你不将现在这个混乱的局面结束,造就一个新的天下,那还会有多少受苦的人每天流亡或者死去,想想你自己,你就知道这个世界多么需要改变了。
关羽被触动了,是啊,如果不改变现状,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像他一样的人有家不能回,“好吧,我同意了。”关羽叹了一口气,终于同意了。
刘备和张飞欢欣鼓舞,他们为争取到一个同盟军而兴奋,也为即将开始的事业而激动。商量好之后要进行的事情,他们早早洗洗睡了。
关羽却是一夜未眠,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踏上这样一条前途未卜的道路。
关羽的童年是在一问四壁漏风,冬凉夏暖,空气流通很畅顺的茅草屋里度过的,这时候他的主要时间是用来放牛。关家以前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只是后来衰落了,但是关羽的爷爷,还有他的父亲也还是非常热爱读书的。
受家庭遗传基因的影响,他曾经非常想读书,但是他家没钱付学费,他没有诸葛亮那样知识改变命运的高度认识,自然也就没有大官来他家里请他出仕,所以,他一直很老实地放牛。
作为一个没读过多少书的淳朴乡村少年,关羽那时内心*大的梦想并不是保家卫国、征战沙场,而是找一个手脚勤快、干活利索的姑娘做媳妇,然后生下自己的儿女,等他们长大后,继续接过他手中放牛的工作。
而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这种向往很快就美梦成真了。因为他常躲在一家私塾的窗外偷听先生讲课,被先**现后,不但没有怪他,反而欣赏他这种坚韧的学习态度,从此对他是言传身教。
先生姓胡,算是关羽的**个老师,后来在关羽十八岁的时候,胡先生就做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娶了胡姑娘的第二年,关羽有了自己的**个孩子,他为儿子起名关平,就是希望全家兴旺的意思。
为了养儿子,关羽当起了打铁匠,这样可以挣更多的钱,让妻儿父母过得更宽裕一些,全家可以隔三差五吃上一顿肉了。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好歹也算是平安祥和,关羽想过几年再攒点钱,就可以修一间更大的瓦房,让家人都住得更加舒服一些。可是老天爷不知道是不是在和他作对,这么简单的愿望都不让他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