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

  • 作者:钱贵晴
  •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646888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332
  • 定价:¥26.4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从课程和教学视角出发,阐述了基础教育中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目标、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评价体系等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文章节选
    一、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分”“合”问题
    课程和教学是教育大系统中互动的两个子系统,对它们分别进行研究而形成的理论体系一一课程论与教学论,是教育科学理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的开头,已经提及教学论比课程论早诞生200多年。在课程论诞生前,对课程的理论研究是“合”在教学论中的;课程论诞生后,课程论与教学论“分”属教育科学的两个学科。把它们分学科进行研究,有利于在子系统内建立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但是,回顾人类走过的教育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课程与教学虽然分属两个子系统,但无时无刻不在相互伴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以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布鲁纳的学科**课程论为例,可以看出,课程论中一直就渗透着教学论的因素。分析学科**课程论的主要内容,即可证实这一点。
    (1)课程的内容--教什么?这是*重要也是*为人重视的内容。布鲁纳认为课程内容应当是学科的基本结构,“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对于受教育者认识结构的发展是*有价值的。因为对知识的“基本结构”的学习正是人的认识结构连续不断的构造过程。
    (2)课程的设置--什么时候教?也是课程必须解决的问题。布鲁纳认为,“基本结构”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一致,学习要符合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识结构的不同特点,注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安排的方式。
    (3)课程的实施--怎么教?布鲁纳认为,“基本结构”的构建是不能单纯地靠教师传授的,因为学习是主体认识结构的建构过程,离开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无法获得的。这便是他提出的**“发现法”的缘由: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思维活动,从而掌握基本结构。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各国间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当代教育改革浪潮中,各国无不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世界上许多**和地区在脑科学研究成果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纷纷倡导动手动脑的、探究性的、综合性的、实践性的活动类课程,以加强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学习,使学生培养起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态度和智能。欧美诸国“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的“综合学习时间”和我国台湾的“综合活动”等,这些都预示着国际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纲要》确定了我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一代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发展学生个性、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了课程结构,调整了课程门类,更新了课程内容,改革了课程管理制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打破“三**”(教师、课堂、书本)的传统教育模式,斯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改革学科课程的同时,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导论
    **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节 课程论与教学论发展概述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发展概述
    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概念的导出

    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及特征
    **节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背景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及特征

    第三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一)
    **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概述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哲学基础概述

    第四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二)
    --创新教育理论基础
    **节 脑科学研究成果概述
    第二节 脑科学研究成果与创新教育理论基础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教育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三)
    --“综合智力网络构建”教育理论
    **节 “综合智力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神经网络系统与“综合智力网络构建”理论
    第三节 “综合智力网络”的构建机理
    第四节 用“综合智力网络构建”来认识教育、教学与学习

    第六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的作用、目标与内容
    **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
    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我国现行教育目标体系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及内容
    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活动课的区别

    第七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的模式
    **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模式演进简述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的模式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第八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中的学生与教师
    **节 教育中的人及其人生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两个主体”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中的学生
    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中的教师及其师资队伍建设

    第九章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例剖析
    **节例一:“纸桥模型的制作”
    第二节例二:“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则及策略
    **节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策略

    第十一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对“预期发展效能”的影响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