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法治的追求--理念路径和模式的比较/政治与法律思想论丛(政治与法律思想论丛第二辑)
QQ咨询:
有路璐璐:

法治的追求--理念路径和模式的比较/政治与法律思想论丛(政治与法律思想论丛第二辑)

  • 作者:何勤华 任超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097045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250
  • 定价:¥2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当今中国,“依法治国”的方略已经正式载入宪法,获得崇高的宪法地位。追录寻和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而把宪法的文本规定变为中国的现实,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本书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社会发展形势的考察,分析*适合中国的法治道路模式,为中国法治道路的选择提供有助益的参考。
    本书以人类社会秩序两分法及市场经济秩序理论为基础,分析在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路径。作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政府推进型”法治模式必须向“自然演进型”法治模式转变,该种转向必须以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完善为前提,并以民主制度的完善、法律职业**的兴起为保障。
    文章节选
    书摘
    三、中国走政府推进型道路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需要法治支撑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体现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要求的法治是市场经济的
    命脉所在。离开了法治,市场经济就无法真正形成和发展,这已经成为现阶
    段整个社会乃至具体的每个人的共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市场机制的运行要靠法治的保障。市场经济首先是一种自由经济
    ,它不是由外在的实体——**来包办或强制推行,而是主要由市场主体按
    照市场法则来自主运行。在这里,越是自由的经济越是需要规则,因而也越
    需要法律和法治来推动、规范和保障。缺乏法律的规范,自由的经济就会成
    为一盘散沙。
    第二,市场经济要求一切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必须享有其参与市场交易
    商品的无可争议的所有权和独立自主地处分其商品的权能。这就要求有法治
    化的明晰的产权制度和完善的权利主体制度,从而确立市场主体资格,保障
    市场主体独立自主地参与市场竞争。
    第三,市场经济本身强调公平竞争,是一种公平竞争的经济。但是单纯
    依靠市场活动主体的自我调节或单纯依靠市场自发调节是远远不够的,要保
    证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就必须有公正的法律全面规范经济事务与经济
    行为。
    第四,市场经济本身也是高度复杂的经济,其复杂程度远非自然经济和
    简单商品经济所能比拟。置身于市场经济的洪流之中,要想有条不紊而又高
    效地处理各种高度复杂的经济事务,就必须有规则可遵循而且能够被严格遵
    守。所以市场经济需要法治,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市场经济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市场经济是法
    治经济,市场经济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同样,成熟的市场经济对催生法
    治、实现法治、完善法治起着其他一切事物所难以替代的作用。由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基础实行了法治化的管理,必然要求整个上层
    建筑领域,特别是要求作为经济集中表现的政治领域实行法治化的管理。如
    果政治权力的运行仍停留在人治的轨道上,必然会与市场经济要求的法治精
    神相冲突,导致社会机制的紊乱。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还促使人民群众的价
    值观念、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发生转变。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
    要求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法律至上、权利平等和社会自治成为一种为民众
    所普遍接受并身体力行的准则。而这一切,对法
    ……
    目录
    **章中国法治道路模式的检讨
    **节中国近代以来的法治追求
    一、中国近代百年对法治的追求
    二、新中国法治**目标的提出
    第二节中国的法治道路选择及原因
    一、法治道路模式的种类及比较
    ……
    编辑推荐语
    如何实现“依法治国”的的宪法方针?如何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真正实现现代民主?这恐怕是困扰诸多法律人的重要问题。
    本书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吸收了西方法制社会发展的经验,精辟地分析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路径。作者提倡在我国法制模式转变过程中,必须以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完善为前提,并以民主制度的完善、社会整体法治意识的提高、法律职业**的兴起为保障。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