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清华往事
QQ咨询:
有路璐璐:

清华往事

  • 作者:侯宇燕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12778
  •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01日
  • 页数:207
  • 定价:¥2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清华自始就被一种伟大而深刻的精神所渗透所贯穿。这精神就是对**民族的锲而不舍、无所不屈的大无畏的爱……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将老清华的人文景观如工字厅、大礼堂、科学馆和名人故居如甲所、新林院、普吉院等结合校园往事和名人逸闻一一道来,传神地刻画出当年的清华学子和朱自清、冯友兰等**学者的精神风貌,由杨振宁、宗璞等**代清华子弟早年的成长经历,探究了美丽的清华园给人的文化熏陶和精神感染;下篇则从一个孩子成长的视角,记录了七八十年代发生在新清华建筑里的种种真实的生活,从一个侧面,描绘了新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喜人生……
    文章节选
    二校门前是向东西方向包抄的围墙。门前一条小河,河上有桥。这条河至今尚存。在30年代的教授女儿虞佩曹的记忆中,常有许多农村的人在桥下洗衣服。而大学生海莺的记述则细致动人得多:“右边萦纡的溪水,掠岸湍奔过,两岸满是水草,许多露形的男孩女孩,在玩水边的泥沙,筑城,开河,造桥,堆宝塔,也有赶水面上鸭儿鹅儿回家去的。桥下是他们的母亲伏在石上浣衣。”*后一句,于经意与不经意间反映出了同一区域内由社会**差别所造成的生活环境的迥异。 二校门外的涓涓水流,吸引了不少同学去听这种自然的音节。他们带着鲜果干点,择绿草为茵,欢笑之声不绝。二校门旁的售品所,也是个有名的所在。学生们好像*喜豆浆,还有栗子羹、汽鼓之类的远东点心。天气热时,汽水、酸梅汤、冰激凌都上市了。清华学生,素以能吃冰激凌自豪。年轻人胃口奇佳,加之抗战前生活富裕安定,又不大理会养生之道,整桶手摇冰激凌放在面前,三四个人不住地一杯一杯吃着,相顾着有万分的愉快。 门外东面有几棵槐树,树荫下有个长青苔的老喷泉,就是进城的交通车上下车处。西面两棵大树中间常排着几辆“洋车”,等人们雇用。校门内东首是邮局,它后面有合作社及发电厂。 每星期总有许多师生进城。老清华人是“假北平人”,在空气清新而纯洁的清华园,天天听惯山乌的清音,看熟远村寺塔之乡景,一进入繁华的城区,反而觉得不适应。北平都如此,上海就更格格不入了。顾毓I秀先生在《清华生活之面面观》中,说“许多同学们刚从学校里出来,着实看不惯海上繁华。他们宁可到半淞园,而不愿到游艺场去。他们宁可雇辆汽车到吴淞去一游,不愿到大戏院里去白混时光。电影有时候还能做他们的娱乐,但是他们忘不了欣赏自然之美”。 在校的同学们也并不凄凉。阖家团聚的乐趣,虽然享受不到,几个知己的朋友们,也可以畅叙一番。有时候竟三三两两不惜冒着寒气要共赏冰天雪地的水木清华。 二校门是学校的**地带,受过西方文明洗礼的师生,还曾在此处举办过婚礼呢。 随着国立清华大学的诞生和校园的扩建,至1933年前后,西、南两座校门也陆续建成。 《南渡记》开头,七七事变前夕,刚刚在城里听过军事形势会议,心情沉重的两位学校负责人坐校车从西直门回西郊,大概就是进的南校门,“茂密的树木把骄阳隔在空中,把尘嚣隔在园外。满园绿意沉沉,一进校门顿觉得暑意大减”。在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外敌进逼的乱世,清华园里却别是一番可安身立命的宝贵天地。 从南校门还可信步走到附近的蓝旗营去。那里近迹农村,远远可以听得见许多小孩子的欢笑声。节日里,一盏盏的红灯,很夺目地照耀着。 而当林洙女士40年代末到清华学习时,则是从西校门进去的。“从西校门到二校门,乘汽车不过三五分钟的路程,我却走了半个多小时。 P23-24
    目录
    序 宗璞
    前言
    上篇 拼接旧时的人文地图
    人文气息与公共景观
    大学路上、校门
    工字厅
    甲所、乙所、丙所
    红桥碧水、静斋
    成志学校(丁所)
    生物馆、化学馆、气象台、灰楼
    大礼堂、图书馆
    科学馆、体育馆
    人文气息与私家住宅
    南院(照澜院)
    西院
    北院
    新林院、胜因院、普吉院
    下篇 1973至1986
    20世纪70年代的公寓一印象派水彩画
    真实的与不真实的
    楼道里封闭的幸福生活
    天底下*好玩的地方
    **公寓楼的遐想
    措不及防的突变
    幼儿园——田园牧歌的新世界
    渐趋成熟的成长地——南区风光
    一种特殊的“享受”——去老校医院的回忆
    照澜院里“小采购员”的杂忆
    在清华附小的日子里
    同学们
    时代的印痕
    四年级
    拉上帷幕,新序曲开始</span>
    编辑推荐语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将老清华的人文景观如工字厅、大礼堂、科学馆和名人故居如甲所、新林院、普吉院等结合校园往事和名人逸闻一一道来,传神地刻画出当年的清华学子和朱自清、冯友兰等**学者的精神风貌,由杨振宁、宗璞等**代清华子弟早年的成长经历,探究了美丽的清华园给人的文化熏陶和精神感染;下篇则从一个孩子成长的视角,记录了七八十年代发生在新清华建筑里的种种真实的生活,从一个侧面,描绘了新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喜人生……

    ……清华自始就被一种伟大而深刻的精神所渗透所贯串。这精神就是对**民族的锲而不舍无往弗屈的大无畏的爱……
    “在熟悉清华历史的清华现状,尤其是亲身参加过清华生活的人,都会感到清华自始就被一种伟大而深刻的精神所渗透所贯串。这精神就是对**民族的锲而不舍无往弗屈的大无畏的爱。”“建筑起巍峨壮丽的清华园的,不只是意大利的花岗石,美国制造的机械与仪器,而也有中国青年的血肉之躯和中华民族的不屈的气节与求生的意志。”
    ——1947年校庆献词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