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藏北无人区的尘封往事-首次羌塘综合科学考察实录
QQ咨询:
有路璐璐:

藏北无人区的尘封往事-首次羌塘综合科学考察实录

  • 作者:李炳元
  •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 ISBN:9787507732115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223
  • 定价:¥2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7732115
    • 作者
    • 页数
      223
    •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01日
    • 定价
      ¥2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2001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支持下,趁这次综合科学考察活动25周年之际,召开了“藏北无人区综合科学考察研讨会”。当年参加藏北无人区综合科学考察的19名老队员相聚北京,这段被尘封25年的科学考察史、科学家们在藏北无人区王作生活的大量真实记录被重新提起。这是每位“藏北队”队员平生无法忘却的经历、为此自豪的经历。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陈宜瑜院士在会上高度评价了当年藏北分队队员的精神风貌和历史贡献,认为当今虽然计算机和先进仪器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仍不能就此替代从扎实野外考察活动中获得**手资料的方法,强调了重新提起这段历史的现实意义。特别要求从事资源环境科研工作的年轻科学工作者,继承这样的科学奉献精神,将此种团结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崇高精神风貌,在现代科研条件之下继续发扬光大。《科学时报》在2001年12月21日头版二条位置也对此作了长篇报道。
    2003年冬,在北京召开的青藏高原科考30周年纪念会上,当年参加藏北分队科考的队员进一步商定,由这批藏北高原无人区**综合科学考察的当事人分头执笔写一本关于1976年藏北无人区科学考察的书,全面介绍这一特殊地区的
    文章节选
    一、科考的背景与概貌
    引言
    1976年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西藏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四年野外王作的*后一年,这次羌塘高原(无人区)科学探险考察,不仅是羌塘考察史上****的伟大壮举,也可称得上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少数重要科学探险考察活动中较早的成功、创举之例。这次科学考察的圓满完成,初步揭开了羌塘高原、尤其是“无人区”的神秘面纱,较为全面地探查了那里的自然奥秘,让人们基本上认清了这个所谓“人类禁区”的真实面目,结束了它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上的空白历史。
    囿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当年这次****的穿越藏北羌塘无人区的科学探险考察,无论从其考察过程的艰辛程度,抑或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来看,都是值得科技界乃至整个社会殷切关注的重大事件,但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宣传,加上当时也未及时予以总结和以专著(或结集)形式公开出版发表,绝大部分成果只是反映在年度报告或分散在40余卷西藏科学考察丛书之中,以致一般人对此知之甚少。
    现在看来,当时由于藏北羌塘无人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十分困难,王作条件又极差,连野外工作*需要的大、中比例尺地形图都没有,加上时间短、人员少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给主要以统一行动的路线考察王作方法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尽管我们科考队员尽了*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深度和广度上毕竟都还有值得进一步深入考察研究的必要,正所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希望不远的将来有更多有志之士能继往开来,勇敢前往羌塘高原无人区,继续进行这项极有意义、极有价值而又有极为广阔开拓前景的科学考察研究王作,延续和完成我们这代人的未竟之业。
    (李炳元、王振襄)
    藏北无人区在哪里?
    举世闻名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高的地区,素有“世界屋脊”的美誉。在这高耸的“屋脊”北部,有一块地势*为高亢而又较为平缓的地方,那就是当地藏族称为“羌塘”的地方。“羌塘”在藏语里的全称是“羌东门梅龙东”,含义是指北方空地(或高地),因它位于西藏北部,故也常称那里为“藏北高原”。其范围是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昆仑山脉以南,喀喇昆仑山脉东端阿鲁达当山以东,以及长江-怒江外流区与羌塘内流区的分水线以西(即大致在唐古拉山脉西端的嘎尔岗日西侧)。亦即大致在北纬31°—36°、东经85.5°—90.7°之间;其东西长约750—800公里、南北宽约450—600公里,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西藏自治区国土面积的1/3和青藏高原总面积的1/6。在羌塘高原范围内,大致可以北纬33°~34°左右为界,分为南羌塘和北羌塘两部分。北羌塘地区因有东西走向的可可西里山橫贯其中,故一般又可称为可可西里地区。深处于青藏高原**的羌塘高原,除了其中北纬33以南(邻近黑阿公路)至冈底斯山北麓一带所谓南羌塘地区内有星散分布的居民点和规模不大的放牧生产活动外,北部广大高海拔地区环境**恶劣,均为无人居住的浩瀚无垠的旷野荒原地区那里称为“无人区”,甚至更有人将它视为“人类的禁区”、“死亡的工地”。
    (李炳元)
    前人对藏北的科学探险与考察历史
    羌塘高原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那里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干旱又变化多端,自然环境极为严酷,加上位置偏僻、交通十分困难,人们难以进入,使得该地区成为许多世纪以来很少有人间津的神秘之域,几无任何有关其“天地生”(天文、地学和生物学)基本情况的记载,是地球上尚存的少数几处未被人们了解的地理空白区域之一。正因为如此,羌塘高原一直是5R代科学界异常关注的热点地区。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来自英、俄、法、德、美、瑞典和印度等**的科学家、探险家及旅行家们,抱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来到包括羌塘在内的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内容十分广泛的调查和观察,包括地形测量、采集动植物及岩石标本等;考察内容涉及地质、地理、生物及其他相关分支学科等许多方面。其中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Hedin,Sven)曾于1899年至1908年间三次率队分别从羌塘的西、南及东缘穿过,对沿途所见做过较多有价值的记载,是考察过羌塘的所有外国人中时间*长、活动范围*广的一个。
    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刘慎谔曾于1932年3月从叶城库库雅山口探入西昆仑山,进入到海拔5500米的羌塘高原西北部的阿克赛钦(又称“白漠”)一带,又过拉达克、列城,到克什米尔,再出喜马拉雅山脉,抵达印度,途中对羌塘西边的阿里高原西部地区进行了植物考察。地理学家徐近之也曾于1935年,骑马穿越念青唐古拉山口,来到羌塘高原东南部被称为“西藏之大天湖”的纳木错,花了28天的时间,绕湖环行一周:其后两次撰文向世人作了有关的科学报导。他们俩可以说是我国科学界考察与研究羌塘高原(局部)的先驱者。
    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外国人随意出入青藏高原的历史。1951~1953年间,**文化教育委员会派遣了一支包括农业、畜牧业和地质等十多个专业、57位专家学者的西藏科学工作队进藏,这是我国科学家**次对西藏高原进行的较有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他们中的草原学家贾慎修、地质学家李璞等人曾调查了羌塘东南部的色林错、纳木错一带的植被、草场、畜牧及地质与矿产等。其后的1959~1961年,中国科学院西藏考察队也曾在羌塘中南部的黑阿(那曲至阿里)公路沿线进行过科学考察,其中盐湖分队和地质部班戈湖地质队都曾向北伸入到北纬33°附近。
    总之,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羌塘高原进行的所有考察主要集中于羌塘的南部及其东、西部边缘地区,从未或少有涉足羌塘的腹心及其北部地区。所以,除黑阿公路以南的南羌塘地区外,包括北羌塘在内的大部分羌塘地区的详尽情况,尤其。天地生”方面的科学资料仍处于空白状况,羌塘仍为人们知之甚少的陌生而又非常神秘的地方,是一个值得人们,特别是科学家们去探索和深入研究的未知地域。
    (李炳元)
    我国对藏北无人区的科学考察
    羌塘高原为何出现“无人区”?其自然环境的真实情况到底怎样?那里有哪些自然奧秘值得人们去探索、去研究?又有哪些很有价值的自然资源值得人们去开发和利用……一系列问题都有待探明和查清。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亲自深入这片充满着许多不解之谜的未知地域中去才能寻找得到。所以,这块地球上少有的空白地区里所发生的一切受到了社会上众多媒体的热切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对于青藏高原**羌塘、可可西里等无人区的科学考察与探险成了媒体报导的热点,而且往往还有不少地方和**的媒体记者直接参与其中,并在报纸、杂志、电视和因特网上作了大量的报道。其中一些报道不乏起用了“**……科学考察”一词的大标题,如称1998—2001年的羌塘高原无人区科学考察为“我国科学家‘**’对藏北无人区进行考察”、2005年的可可西里科学考察为“人类‘**’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带”等诸如此类不实的新闻报道。这些人既不甚了解那里以前曾有过的科学考察历史,又不肯花力气去查找有关资料,“人云亦云”,一味炒作,追求新闻轰动效应。
    事实上,现有的许多资料都足以表明,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藏北当地领导和群众为了开发和保护藏北高原无人区的各种自然资源,就已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深入无人区考察。当时无人区开发的首倡者是时任申扎县县委副书记兼县长、后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洛桑丹珍,他是为了解决当地草畜矛盾而产生开发无人区的思路。1971年,洛桑丹珍领队翻过木嘎山(木嘎岗日)到伊布盐湖(伊布茶卡)考察了玛伊山(玛依岗日)一带无人区;1973年,他再次带队北上无人区,并在绒马温泉附近开垦了半亩地,用石头圈起了围墙,试种了青稞(但未结籽)。1974年,根据那曲地委指示精神,申扎、安多和班戈三县分别组队联合考察无人区,其中班戈县工作组由后来参加我们1976年羌塘无人区科学考察的江措同志带队。他们分别从三县出发,*后会师于羌塘中部的色吾古加(色吾岗日?)一带,并在经过两年多精心考察准备后,于1976年1月,经自治区党委批准,正式成立了“双湖办事处”这一无人区内的县级政府管理机构。可惜当年西藏地方这些考察活动,并没有及时留下有关的文字报导或记载,但他们的实践活动,为后来我们在制定羌塘无人区科学考察计划和路线时提供了重要依据。
    ……
    目录
    一、科考的背景与概貌
    引言
    藏北无人区在哪里?
    前人对藏北的科学探险与考察历史
    我国对藏北无人区的科学考察
    我们考察藏北无人区的目的和任务
    考察队伍组成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藏北分队队员名单
    考察纪事(1976年5月至8月)
    二、科考历程——当事人的讲述
    整装待发
    进入无人区
    风雪寒雷伴我行
    “天路”难行
    生命之水
    野外生活
    科考活动
    藏汉兄弟情
    返程
    回首当年
    三、科考的收获与发现
    引言
    见识“生命的禁区”
    来到世界屋脊上的”平台”
    解秘高原内陆湖泊
    探秘羌塘植物界
    穿越天然动物园
    意外发现史前人类遗存
    揭秘羌塘久远诡异的地质史
    亨廷顿认为的大冰盖
    在羌塘存在过吗?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新篇章
    考察高寒草原
    寻觅“可以着火”的黑色岩石
    测定“泉冰”
    泉水涌出来的”石林”
    “鸟鼠同穴”考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