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驶向枢纽港——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研究(1843—1941)
QQ咨询:
有路璐璐:

驶向枢纽港——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研究(1843—1941)

  • 作者:王列辉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68581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01日
  • 页数:415
  • 定价:¥5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考察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过程与演变机制。宋、元、明、清时期宁波港是长三角港口体系中*重要的港口,清中叶之后上海港开始崛起,近代两港形成枢纽港一支线港的空间关系,当前又转变为枢纽港—大型深水直挂港的空间关系。作者建立了“区位优势—自我增强”的分析框架,并从自然条件、陆向海向**、临港集聚和港口制度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两港空间关系演变的动力机制。
    文章节选
    **章 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
    如绪论所述,当前对上海港和宁波港的发展过程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然而大多数仅是对单个港口的历史进行考察,没有把港口的发展过程放在港口体系中,这样就很难把握港口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而仅有的几篇探讨上海港和宁波港关系的单篇论文还不够深入。本章将从三个层面对两港的空间关系进行考察。**节将打破时空的界限,在时间上打破断代史的局限,从唐朝至近代考察上海、宁波两港在长三角港口体系中的不同发展轨迹;在空间上克服仅仅研究两港的局限,把两港放在长江三角洲港口体系中进行考察。第二节从内向化和外向化这一切入点来分析两港在开埠前后发展态势的转变。第三节从枢纽港一支线港的角度考察两港的空间关系,并引入基尼系数、增长偏移模型等数理工具对两港港口活动的集中趋向进行量化分析,*后把近代上海港的发展放在世界港口体系中进行考察,以期能更深刻地认识上海港在世界港口中的地位。
    **节 两翼—**:长三角首位港口的位移
    中国古代的经济**不断南移,至迟到南宋末年已经南移到��南沿海,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
    目录
    绪论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港口地理学的研究视角
    二、两港关系研究综述
    三、两港发展原因综述
    第三节 关于本书
    一、文章思路
    二、技术路线
    三、相关概念
    四、基本资料
    五、主要观点
    **章 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
    **节 两翼一**:长三角首位港口的位移
    一、扬州——唐代长三角的首位港口
    二、明州——宋元长三角的首位港口
    三、双屿港——明代私人贸易港的勃兴
    四、上海港——开埠前*大的内贸港
    五、首位港口从长三角两翼向**的位移
    第二节 内向化与外向化:开埠前后两港不同的发展态势
    一、开埠前后贸易网络的变化
    二、开埠之前两港的发展态势
    三、开埠之后两港的发展态势
    第三节 枢纽港—支线港:两港空间关系的转变
    一、两港的吞吐量估算
    二、宁波港成为上海港的支线港
    三、上海港在国际港口体系中地位的再评价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两港空间关系演变的历史背景
    **节 全球尺度:中国由**之一变为边缘
    一、1年前的多**经济格局
    二、中国由世界经济**之一转为边缘
    第二节 **尺度:沿海和内陆——**和边缘
    一、东西部间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
    二、东西部之间经济联系上的依附关系
    三、东西部之间不同的发展驱动阶段
    第三节 区域尺度:**和边缘的嬗变
    一、营口—大连
    二、烟台—青岛
    三、广州—香港
    四、宁波—上海
    五、相邻港口的不同类型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自然条件与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
    **节 两港的区位条件
    一、港口位置
    二、港口航道条件
    三、两港的外港
    ……
    第四章 **与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
    第五章 临港集聚与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
    第六章 制度与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
    第七章 两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附录
    编辑推荐语
    作者将上海和宁波两港的发展、地位和作用的变化放到中国经济融入现代世界经济循环的过程中进行研究,在廓清两港自身发展变化脉络的同时,阐述了两港地位、作用的消长变化及其原因。全书资料翔实、逻辑清楚、文字流畅、立论坚实,得出的结论富有新意。 ——南开大学经济史研究** 王玉茹 近代开埠以后宁波港地位逐渐下降,*终成为上海港的支线港。这虽是一个前人学术积累较多的论题,但作者从两港对比的角度作全面的讨论,强化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意识,使用一些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所论在许多方面颇有新意。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包伟民 该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近代沪甬两港空间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将近代中国、上海口岸经济和港际空间关系、经济地理形塑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具有相当的学术创新价值。作者既视野开阔,又观察细致,对一些历史现象进行了细化描述,论见富具解释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樊卫国 港口之间的空间关系是一个常常被忽略或者简单化的内容。作者从这里人手,仔细寻找城市发展史的地理足迹,在有限的资料上证实了不少复杂然而又对当今社会发展有持续影响的因素。我国当今不少重大的港口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的发展,缺少的恰恰是该著作分析的对于长远社会与经济的空间影响。因此,对于各级政府决策和咨询人员而言,这也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书。 ——香港大学地理系 王缉宪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