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民俗通志-(交通志)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民俗通志-(交通志)

  • 作者:赵宇共
  •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2852901
  •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01日
  • 页数:349
  • 定价:¥4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如何构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中华文明,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而其基石就是绵延几千年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与民族意识所融合的民俗。 本书为“中国民俗通志”之交通志,由齐涛担任主编,中国民俗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积数年之功精心编纂,是一部中国交通民俗的志书。从中国交通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层面进行记述。这种记述建立在中国交通民俗已有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基础之上,并以清末民国以来的交通民俗事象为主要内容。具有资料真实可靠、文笔简洁流畅、叙述清楚明白、结构合理、图文并茂的特点。
    文章节选
    一、清朝的官马路道 若从交通的布局和网络通行能力着眼,清代的交通道路是合理而有效的。清王朝能统治中国达二百六七十年之久,与此是分不开的。清朝几代皇帝均高度重视并多次整顿邮驿和道路,其通达全国的道路,无疑是王权统治中国的支撑因素之一。(图17) 清人将全国的驿路分为三等:一是“官马大路”,民间则称为马路,是由王朝的京城向各方面辐射,主要通往各省的省会城市;二是“官马支路” ,即支马路,是各省区内部州县之间的交通道路;三是“小路”,即自大路或支路通往各市镇的支线道路。官马大路是**级的官道,以首都北京为**,在京城的东华门外设“皇华驿”,作为全国交通的总枢纽,管理北路、西路、南路、东路等官马大路干线系统。 (一)南路官马系统 南路官马系统包括云南官路、桂林官路、广东官路等三条干线。 云南官路和桂林官路,是从山西太原南下过黄河到洛阳然后分道。云南官路与元明时代的道路一致,直接南下襄阳、荆州、常德,朝西去沅州、贵阳,直通到曲靖和昆明。桂林官路是由洛阳折东到开封,再南下信阳、武昌、长沙、桂林。 云南官路到达昆明后,也分成若干条支马路向四处延伸:朝北去曲靖、毕节、叙宁、泸州,与四川的官路相连;朝东去兴义、百色和桂林,与桂林官路相接;朝东南方向经蒙自可通越南;朝南方经普洱、思茅通老挝;西去大理、保山或腾越,出境可通往缅甸。 广东官路有两条路径:一条是桂林官路的延伸,从桂林沿桂江、西江东下,经梧州、肇庆可抵达广州,这也是中原通岭南的传统大道;另一条辅助路线,是从湖南衡州下韶关而到广州。 P24
    目录
    总序/1
    概说/1
    一、中国交通民俗的相关记录/1
    二、中国交通民俗的特性/6
    三、中国交通民俗的缘起/8
    **章 交通民俗器物设施/23
    **节 道路/23
    一、清朝的官马路道/24
    二、民国时期的道路/27
    三、道路状态及养护/29
    第二节 交通站点/32
    一、驿站/32
    二、关隘/35
    三、津渡/37
    四、客栈 /39
    五、码头/42
    六、会馆/43
    第三节 江河湖海交通运输/46
    第四节 桥梁、溜索/50
    第五节 陆上行具/56
    一、车辆/56
    二、交通用牲畜/63
    三、轿子/71
    第六节 水上行具/77
    一、筏子/77
    二、独木舟/77
    三、客船/77
    四、画舫/78
    五、游船/78
    六、文体娱乐用船/79
    七、专业特色船/79
    八、战船/79
    九、渔船/80
    十、农用船/81
    十一、货船/81
    十二、海船/82
    十三、渡船/83
    十四、机器船/84
    第七节 交通标识与器物/84
    一、交通标识/84
    二、交通器具/88
    第八节 栓马桩/90
    第九节 地图/92
    第二章 民间传统交通习俗/96
    **节 出行习俗/96
    一、出行占卜择日/97
    二、祖道/97
    三、饯别的习俗/98
    四、赠别习俗/100
    五、折柳相别/101
    六、店铺相公出行习俗/102
    七、出行尚早/103
    八、出行尚俭/103
    九、出行吟作/103
    十、以歌相送习俗/103
    十一、行旅饮食习俗/106
    第二节 车辆行业习俗/107
    第三节 船舶习俗/121
    一、造船习俗/121
    二、行船习俗/124
    三、渡口习俗/138
    四、船上信仰/142
    第四节 漕运帮会习俗/151
    一、帮会的习俗背景/151
    二、小香堂入帮礼俗/151
    三、大香堂礼仪俗规/152
    四、帮会的家长制及十大帮规/153
    五、家礼问答秘语/153
    六、清末海运漕粮俗规/154
    七、漕运的民谣俗语/155
    第五节 店家习俗/156
    一、清代驿站接待习俗/156
    二、特殊客栈的接待习俗/159
    三、接待特定客人的客栈/165
    四、老客栈的习俗/170
    五、客栈的娱乐游艺活动/174
    第六节 脚夫习俗/177
    一、肩挑背扛的脚夫/1 78
    二、牵引牲畜的脚夫/182
    三、车站码头的脚夫/188
    第七节 轿子习俗/190
    一、轿行轿规/190
    二、花轿习俗/193
    三、抬滑竿习俗/ 95
    四、轿夫报路号子/198
    五、泰山轿夫/201
    第八节 桥的习俗/203
    一、建桥与踏桥风习/203
    二、修桥善举习俗/207
    三、求子兆吉桥俗/208
    四、桥的保命习俗/210
    五、男女桥会习俗/212
    六,桥的其他习俗/213
    第九节 民间通邮习俗/216
    一、民信局的产生/216
    二、侨批局的出现/218
    三、民国时民信业经营习俗/219
    第十节 镖行习俗/222
    一、镖行的形成/222
    二、镖户/223
    三、镖局/224
    四、个体镖师/227
    第三章 城市交通习俗/229
    **节 城市传统交通习俗的变
    迁/229
    一、北京交通道路的变化/230
    二、北京的人力车/239
    三、代替人力车的三轮车/246
    四、普遍使用的自行车/250
    五、早期的有轨电车/252
    六、老北京的汽车运输/257
    七、 ”吃马路饭”的人/262
    第二节 上海的交通习俗/269
    一、上海的独轮车/269
    二、风靡一时的黄包车/273
    三、欧美风情的马车/279
    四、率先开路的电车交通/283
    五、上海早期的汽车/288
    六、自行车、自动车、三轮车、榻车/294
    七、上海的交通规则/296
    第三节 清末民国时的铁路习俗/300
    一、中国**条营运铁路/300
    二、马拉火车怪习俗/305
    三、铁路行业习俗/310
    四、中国人修京张路/312
    五、老北京的铁路风习/317
    第四节 清末民国时的航运习俗/320
    一、鼎盛一时的木船运输/320
    二、自办轮船招商局/322
    三、航运要挂外**/325
    四、民间创办航运公司/326
    五、航运业经营习俗/328
    六、一条小火轮起家/332
    第五节 清末民国时的邮政习俗/334
    一、清末的邮政/334
    二、中国早期的邮票/337
    三、书信习俗/339
    四、中国绿色邮政/343
    参考书目/347
    后记/34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