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朝的官马路道 若从交通的布局和网络通行能力着眼,清代的交通道路是合理而有效的。清王朝能统治中国达二百六七十年之久,与此是分不开的。清朝几代皇帝均高度重视并多次整顿邮驿和道路,其通达全国的道路,无疑是王权统治中国的支撑因素之一。(图17) 清人将全国的驿路分为三等:一是“官马大路”,民间则称为马路,是由王朝的京城向各方面辐射,主要通往各省的省会城市;二是“官马支路” ,即支马路,是各省区内部州县之间的交通道路;三是“小路”,即自大路或支路通往各市镇的支线道路。官马大路是**级的官道,以首都北京为**,在京城的东华门外设“皇华驿”,作为全国交通的总枢纽,管理北路、西路、南路、东路等官马大路干线系统。 (一)南路官马系统 南路官马系统包括云南官路、桂林官路、广东官路等三条干线。 云南官路和桂林官路,是从山西太原南下过黄河到洛阳然后分道。云南官路与元明时代的道路一致,直接南下襄阳、荆州、常德,朝西去沅州、贵阳,直通到曲靖和昆明。桂林官路是由洛阳折东到开封,再南下信阳、武昌、长沙、桂林。 云南官路到达昆明后,也分成若干条支马路向四处延伸:朝北去曲靖、毕节、叙宁、泸州,与四川的官路相连;朝东去兴义、百色和桂林,与桂林官路相接;朝东南方向经蒙自可通越南;朝南方经普洱、思茅通老挝;西去大理、保山或腾越,出境可通往缅甸。 广东官路有两条路径:一条是桂林官路的延伸,从桂林沿桂江、西江东下,经梧州、肇庆可抵达广州,这也是中原通岭南的传统大道;另一条辅助路线,是从湖南衡州下韶关而到广州。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