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民俗通志-民间语言志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民俗通志-民间语言志

  • 作者:黄涛
  •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2847914
  •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01日
  • 页数:371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32847914
    • 作者
    • 页数
      371
    • 出版时间
      2005年12月01日
    • 定价
      ¥4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是**“十五”规划**图书出版项目《中国民俗通志》22卷24本的一卷。本书分为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咒语、祷词、神谕、吉祥语等,资料真实可靠、文笔简洁流畅、叙述清楚明白、结构合理、图文并茂的特点。本书是目前我国材料*丰富、翔实的专门类志书,为进一步研究生养民俗奠定了必要的材料和知识基础。
    文章节选
    从咒语演变的历史进程角度看,命令鬼神的咒语应产生于鬼神信仰产生的初期,是前宗教时代向后宗教时代过渡时期的产物。在人格化、偶像化的神灵崇拜产生的初期,巫师相信自己的法力是凌驾于一切鬼神之上的,不管大神小神、大鬼小鬼,他一律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予以驱使、调遣,如《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上古人们驱逐旱魃所用的咒语:“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日:‘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随着神灵崇拜的逐渐盛行,普通民众在遇到靠人力解决不了的困难时,越来越多地崇奉和求助于神灵,相对而言敬奉和利用巫师、巫术的时候逐渐减少,于是巫师也不得不适应这种变化,逐步调整自己的位置、姿态和口气。巫师将鬼神系统区分为神与鬼,他对人们普遍敬奉的地位高、神通大的神也持敬重并借用的态度,而对地位不高、本领低微的鬼则持驱遣、驱逐的态度。但在这个阶段,祭祀和召唤神灵还只是巫师的法术仪式的引子或背景,在施术过程中还是靠巫师的法术,神灵在其法术中不占引人注目的位置,而咒语里一般也不出现借助神灵的内容。这种情况,不汉在自然宗教兴盛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限常见,而且在神灵崇拜占主导地位的叉族民间宗教中也存在,但比较少见。在现实中,驱鬼咒与其他形态的咒语并存千民间宗教仪式中。 P137
    目录
    总序
    概说
    一、语言民俗的性质
    二、语言民俗的范围
    三、语言民俗研究概况
    **章 亲属称谓
    **节 宗亲称谓语
    一、宗亲称谓语中的血亲称谓
    二、宗亲称谓语中的姻亲称谓
    第二节 外亲称谓
    一、父系姑亲称谓
    二、奶奶的娘家亲属称谓
    三、母亲的娘家亲属称谓
    四、姥姥的娘家亲属称谓
    五、妻亲称谓
    第二章 社会称谓
    **节 拟亲属称谓
    一、村落的拟亲属称谓
    二、城市的拟亲属称谓
    第二节 人名称谓、职务称谓和
    流行称谓
    一、人名称谓
    二、职务称谓
    三、流行称谓
    第三章 咒语祷词
    与神谕
    **节 咒语
    一、原咒
    二、驱鬼咒
    三、请神咒
    第二节 祷词
    第三节 神谕
    第四章 吉祥语
    **节 吉利话
    一、祝颂形式的吉利话
    二、命名形式的吉利话
    第二节 吉利谐音
    一、谐音吉祥物
    二、谐音吉祥图案
    三、吉祥数字
    四、谐音祈福仪式
    第五章 避讳语
    **节 敬重避讳
    第二节 畏惧避讳
    第三节 嫌恶避讳
    一、对不洁事物的避讳
    二、性事避讳
    三、对生理缺陷、残疾的避讳
    第六章 俗语
    **节 俗语的主要类型
    一、俗词
    二、惯用语
    三、俗成语
    四、俗短语
    五、谚语
    六、歇后语
    第二节 俗语的功用
    一、便利自然的表达方式
    二、生动透彻的表达效果
    第七章 流行语
    **节 流行语的特征
    一、新鲜性
    二、俚俗性
    三、生动性
    第二节 流行语的来源
    一、流行语的语料来源
    二、流行语的社群来源
    第三节 世纪中国流行语
    例释
    一、至年代上海流行语
    二、至年代的流行语
    三、文革时期流行语
    四、年代末至年代流行语
    五、年代以来的流行语
    参考书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