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一线教师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一线教师

  • 作者:管建刚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451486
  •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1日
  • 页数:225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书中所写的问题皆是一线教师日常所遇到的。如“作业问题”、“纪律问题”、“班级卫生问题”、“课外阅读问题”、“复习问题”等等等等。书中列举了丰富的案例,这些案例皆是作者所亲历亲为之事。无高头讲章之虚,有平易近人之感。巧妙的处理方法中蕴含着教育教学的智慧。
    对一线教师的启迪,借鉴作用极大决非虚言。
    文章节选
    手记二:一线“纪律学”
    一线教师**要紧的本领,就是管得住班级纪律。
    国情使然。高密度的教室,高要求的任务,高竞争的考试;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自制能力弱。、大容量的班级授课,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纪律**。
    一位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好,为人也好,爱读书,写东西也不错,教学质量却叫人担忧,她管不住纪律。每位任课老师都必须抓好学生的纪律,这不只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带班有经验,能够将纪律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项**内容,学生的纪律性会强很多。班主任经验不足,或者学生只在班主任的课上纪律好,其他课上纪律不好。这要求任课老师不仅要和班主任沟通,更要自个儿想办法解决。
    一位音乐老师抓不好班级纪律,学生吵闹得她无法继续上课,——这位老师歌唱得好,琴弹得溜,教研课也上得好——教研课有很多听课老师,学生纪律自然好。她欠缺管理学生的能力。她抓不好纪律,经常将学生抓到班主任那儿去,这,却使学生更小瞧你,更觉得你没本事,下一次,更与你“皮”。
    我从学生日记里,看到某副课上至少发生了以下事件:1.孙在君没有带书,不打招呼,将同桌的书拿过来用,同桌很生气,两人吵了起来。2.女生说喜欢某位男明星,男生偏说这男明星是垃圾,起初,嘴上逗,后来男生索性将骂人的话写在黑板上。3.教室里有电视机,有同学开,正是偶像剧,女生要看,男生偏把它关了,打闹起来。
    学生月记,讲彼此的吵架、争论谁对谁错,我发现,教师“缺席”了。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缺席。这位老师似乎不把抓班级纪律看作是自己课堂��学的一部分。这种现象在“小”学科教师身上特别严重。这个“严重”也严重导致了素质教育的流失,会唱歌、会跳舞、会画图,不表示素质教育的成功,但没了这些,素质教育肯定扯淡。
    一些小学科老师常说,学生纪律这么差,课越上越没劲。
    怪谁?
    一位计算机老师,她的课上,学生的纪律不错。为什么?我观察发现,她每次去班级带学生,都要求学生将队伍整理好,一路上保持安静,到机房门口,要求学生再次整队,安静进入机房。正是因为她将平时点滴抓好了,课上学生的纪律也好,她也教得很顺手。教得顺手,学生学到了东西,就乐意学,形成一种良性
    循环。
    抓纪律,不能只抓课堂上.平时点滴不抓,到课上,喊破了喉咙,也不一定能起啥效果;况且,课上抓纪律,现场氛围被破坏,教学效果自然打折。抓纪律,要将平时点滴抓在手里。
    吵闹的早上安静下来了
    早晨,一些学生七点多就到教室了。我对学生说,早上是人大脑*清晰、思维*敏捷的好时间,浪费了太可惜。我利用魏书生的“零钱”和“零碎时间”的妙喻来说理,但仍然很少有学生用好这段时间。
    教室里闹哄哄的,晨读无法进行。我发现,椅子是个问题。傍晚,值日生将椅子翻起,次日,学生到教室,将椅子翻下。早到的,只翻下自己的椅子,看着那么多竖起的椅子,没有读书的感觉。你看,椅子都翻着,大家都还没来呢,玩吧,同学一个个来,椅子一把把翻下。靠背椅,除了屁股下是木板,其余都是铁的;桌,除了面,都是铁的。难免磕磕碰碰,丁丁当当声不断,学生怎么能静下来读书?
    这天,我到班级,已来了三四个学生,我们将椅子翻下。椅子一翻下,感觉就是不一样,一个静静等待你学习的教室出现了。同学们一个个来,没有丁当的声响,教室安静了。先到的,安静地看书,带了好头。后到的,自然也静下来看书。
    此后,我要求,先到校的,将椅子全翻下。
    我写过一本书,叫《魔法作文营》。新学期伊始,规定到校安静看书的,能参加**,获得我的签名书。我也经常将学生专注晨读的情景,用手机拍下来,发到博客上,激励学生。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早上,学生到班级的**件事:交作业。学生陆陆续续地来,作业陆陆续续地交,一直交到广播操音乐响。
    交作业,来回走动,一些同学爱做些滑稽动作,逗人笑。王宇俊,他装作机器人,扮僵尸跳,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刚静下的教室又闹起来,我又得花时间去调控。早上的“零碎时间”,经不起折腾呀。
    得把这事儿解决。我规定:早上到班级,不交作业;到班级,安静看书。八点,大家都到齐了,统一交作业,3分钟内交完各科作业,课代表5分钟内,交给任课老师。
    它的好处在:1.不浪费晨读时间;2.培养学生交作业的效率感;3.八点,学生到齐,便于组长查阅,谁没有交作业,清清楚楚。以往,组长一到教室,桌上丢满了作业本,也心烦,夹作业本、查作业本,费去不少时间。小组长是班级管理和组织的一个中坚力量,他们一旦静不下心来读书,对班级读书氛围的伤害不小。
    班主任来找我,班级布置要一副对联,让我想一副。我想了想,写了十个字:心静好读书,意守成学问,等布置好了,我要找个时间,将这十个字的意思好好解释一番。
    “慢乱差”到“快静齐”
    看一个学校的常规管理好不好,只要你留心一下,学生从教室到专用教室、从教室到食堂的整队,以及路上的行走队列。一个班级常规管理好不好,也只要留心这。
    任课老师只要将队伍整好了,将这段路走好了,课上的纪律不会差到哪里。相反,要是老师带学生去专用教室上课,队伍排了5分钟还没齐,老师干脆不排了,随它去,认为不就走个路,没什么大不了。队伍歪歪扭扭、吵吵闹闹、有气无力蛇一样地爬到教室,我就能猜到这位老师的课上会是怎样一幅情景。
    一个班级,整好队伍,出发,精神抖擞,意气昂扬,此班肯定棒。人的气质在举手投足间体现,班级的气质在集体行动的举手投足间体现。
    中午,我等学生整好队伍,一起去吃饭。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三分钟过去了,走廊里的女生歪歪扭扭,男生扭扭歪歪,说话的大声说着,左边的与右边的吵,前面的和后面的闹,纪律委员吴新伊喊了一遍又一遍,全当耳边风。我生气:“回教室!”
    回了教室,我说:“既然大家不想快点排队,不想快点去食堂吃饭,那么,先做作业,再吃饭。”做了三分钟的作业,已有同学将课上没来得及完成的作业完成了。
    “你看,三分钟就能将没完成的作业完成,刚才你们在走廊里何止浪费了三分钟?”我下狠命令,“整队,一分钟之内不能整好的话,再回教室,再整!”
    只用40秒,队伍排好了。我说:“人心齐,泰山移。只要齐心,三分钟、五分钟的事情,半分钟就能做好。以后,整队时间就以40秒为目标,达到的表扬,达不到的,重来。”
    另一次,一些同学为能早点去吃饭,路上争抢着跑起来。跑,一来不整齐,二来,中国的学校越建越高,跑不**。到楼下,我要求跑起来的同学,回楼上,重走一次。
    常规管理上,每一个老师都得介入,你不介入,你就很难树立起威信。“信”是靠你的学识与人格,“威”则要靠你的严格管理。我经常对学生说,整队要快,不是看**个同学,而是看*后一个同学,即美国管理专家彼得的“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是指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了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也就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短的那块木板。一个木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短的那块木板,取决于某块板上那个洞的*低位置。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木桶,每个同学都是其中的一块板。同学不可能“齐刷刷”,总有长有短。每个同学从教室里出来,到站好,总有快有慢,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有的同学靠门近,有的同学坐里面,远.我们能做的,必须要做的,就是尽量克服主观上造成的“短”。别人已经站好了,有的还在整理课桌,书包可以回来再整呀;有的很安静地整队,有的却大声说笑。这些,可以克服,也应该克服。
    要将“主观”上造成的“短板”或“板上的漏洞”消灭掉,怎样做?
    1.“短板”要注意到自己的“短”,努力克服自己的“短”。
    2.同一个“桶”上的“板”要相互提醒、帮助,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你让他快点排好队,不只节约他人的时间,也节省自己的时间。
    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中午,我值班,去得稍微晚了一点,等我到班级,大部队已经走了。我路过教室,发现还有四五位同学在教室里做作业,没走。为了自己的作业,不顾集体,让班级残缺,不应该。我找到负责整队的吴欣伊,请她以后整队,一定要将所有的同学都带上:她说:“管老师,要是有几个就是不出来,那怎么办?”
    “那也得等。”我的口气毋庸置疑,“我们是集体。我们等他们,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在浪费大家的时间,如果他们好意思,我们就只能等下去。这就是集体。”
    什么叫集体?通俗地讲:“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再俗点讲:“系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不这样,就不是集体,而是同乘一辆车的乘客,下了车,即东奔西走的陌生人。
    课上,学习《生命的林子》,讲一个人的成才离不开集体,只有在集体中,不断竞争,才能将自己的潜能激发出来。其实还有一点,集体能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温暖和照亮。当然,这个集体要是散的,各管各的,那就没有温暖和照亮。
    在食堂吃完饭,一些同学问我能不能先回教室。我说要整好队一起走。
    ……
    目录
    关于本书/管建刚
    序1:我和“管大”搭班/张劼
    序2:其人,其事,其书/丁钰
    手记一:一线“作业学”
    组建作业竞赛小组
    与作业拖拉者订作业合同
    和小组长的谈话
    “弹性作业”和“作业典型”
    借鉴与改良、速度与质量
    作业态度与人生态度
    回到作业小组去
    记分格,作业的一部分
    作业和考试成绩联姻法
    手记二:一线“纪律学”
    吵闹的早上安静下来了
    “慢乱差”到“快静齐”
    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课堂,有节制的笑
    做“红牌”与“黄牌”
    预备铃:无用到有用
    从预备铃到上课铃:我在干什么
    管纪律需要技巧和策略
    手记三:一线“协助学”
    为班主任出招儿:家长做试卷
    为班主任出招儿:让男生去带操
    为班主任出招儿:卫生清单制、值日“单位1”制
    配合班主任:“我为班风做贡献”
    配合班主任:“我为班级做点事”
    配合班主任:成立篮球小组
    配合班主任:“神秘礼物”之写作版
    与班主任想一处:欢迎新同学
    与班主任想一处:关注汶川地震
    手记四:一线“情感学”
    情在幽默里
    情在游戏里
    情在沟通里
    情在“抢夺”中
    情在“板蓝根”里
    情在“新学期寄语”里
    情在“元旦贺卡”里
    情在“生日”里
    情在“发现”中
    手记五:一线“育人学”
    每天让妈妈笑一笑
    礼貌发电子邮件
    陈一言的“对不起”
    为对手喝彩
    澳洲学生的故事
    一人胜过一组
    谁是无名英雄
    “做了本身”就是*好的奖赏
    “寒假作业”事件
    给点时间选“答案”
    “大连跳”事件
    手记六:一线“自立学”
    “偶像”之争
    一篇文章惹的祸
    “你女儿是小偷”
    误解中的“误解”
    什么叫“迷过头”?
    “歌星偶”辩论赛
    向班主任约稿
    “沉迷偶像是种病”
    偶像事件与网络道德
    手记七:一线“个案学”
    个案一:我为什么要做男子汉
    我为什么要做男子汉?
    他,仇恨谁?
    刺猬一样的温暖试探
    我向他发出友情的邀请
    聘请他为“语文小助手”
    为他顶“罪”
    冬天的河流开始解冻
    他的男子汉风度
    “因为你是男孩子”
    个案二:“我是个笨小孩”
    一个重大的问题
    你和牛顿、爱因斯坦一样
    聪明不是等出来的
    搬掉房间里的电脑
    是敲诈还是行贿?
    记住恨恨的痛
    为他捍卫自信与尊严
    阿涛,**的支持者
    信任与信任危机
    一份无名的礼物
    个案三:她为什么自闭?
    她没有一个伙伴
    了解家里的她
    皮肤病使她抬不起头
    “向小醯学习!”
    一次“特殊的听写”
    她受的伤很深
    一次重要的成功
    没有完全走出来的她
    手记八:一线“激励学”
    我的“每日表扬”
    “管老师专项奖”
    邀请学生帮老师做事
    药走偏方:化批评为奖励
    不妨和学生打个赌
    与离自己*“近”的人比
    比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更重要的
    手记九:一线“复习学”
    考砸了是好事
    主动和被动的差别在哪里?
    “我眼中的复习小标兵”
    “我的主动复习周”
    语文:每天收获一点
    主动复习即快乐复习
    有效复习的“四要素”
    过关复习法、个性复习法和“复习树”
    复习“投保”公司
    坚持记录复习生活
    快乐的复习思维操
    手记十:一线“反思学”
    教师态度:“先严后慈”还是“先慈后严”?
    激励策略:“先强”还是“后强”?
    师生关系:“课上是朋友”还是“课后是朋友”?
    课代表:“轮换制”还是“终身制”?
    学校声誉:“与我何干”还是“与我相干”?
    玩笑转为怨恨:作为真实的“人”的学生!
    处事方略:“宽容的糊涂”还是“糊涂的宽容”?
    教师角色:严厉的“监督者”还是温和的“组织者”?
    优等生:你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能力锻炼:非得当“官”吗?
    眼保健操:“做”还是“不做”?
    比赛“策略”:是智慧还是狡猾?
    考试研究:为应试教育,还是为素质教育?
    后记:我们都是一线教师
    编辑推荐语
    一位一线教师对广大一线教师的“自白”,它告诉我们,一位立志“不作教书匠”的教师能够走多远。
    ——**教育学家,民进**副主席 朱永新
    一线教师除了站在大地上,还应用诗意的目光不时眺望一下地平线;一线教师除了耕耘,忙碌,还应不时仰望星空,让星光照亮自己实践的智慧。

    ——**教育学家,原**督学成尚荣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