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论语另类解读
QQ咨询:
有路璐璐:

论语另类解读

  • 作者:马保平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1240
  •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01日
  • 页数:404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兼记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古代典籍。“论”指论纂,“语”指以记言为主,“论语”之名是指经过众人编纂的语录。《论语》一书由孔门弟子曾参、子夏、子贡、子游、子张、仲弓等编撰,此后又经再传弟子补充、删改、整理而成。《论语》是儒家的**部经典,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末,至汉代流传有《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三种传本。东汉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其他传本进行了核定并作了注释,后成为公认版本。
    论语是儒家的**部典籍,历代都有注释,本书较其它《论语》注解版本的不同处在于:阐述了孔子的天道思想、天命观念、人性观念及孔子对人性的态度与主张;论述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所构成的以人为**的生命观念及其历史功绩与作用;重新解释了孔子对人性的认识,揭示了人性是“食、色”本能的反映与升华,揭示了孔子对人性与动物本能的本质区别的认识,论述了孔子对人性中善的成份的开发与克制私欲本能的主张与学说。
    文章节选
    **章 学而篇(学而**)
    儒家炁功解
    “学”作《大学》中的“大学之道”解,指“明明德”,其含义是认知生命的真谛及生命与天地的衍化等。“而”通“需”,指《易经》中的“水天需”一卦(《说文解字》中有“而,须也”,“须”通“需”)。“需卦”中,“水”指肾气;“天”指顶;“需”指肾炁上达于顶(百汇)。“学而”指修行内炁。“时”指子午卯酉。“习”指修证。“时习”指“子午采药,卯酉温养”。“说”通“悦”,指会心的喜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指修行过程中,肾中真阳上达百汇,下行任脉,相交于心液后所体��到的欢悦。“朋”通“鹏”。“有朋”指正阳之炁来自北冥(指肾水),飞往南海(指心液)(参看《庄子•逍遥游》)。“远”指苍龙岭大道(脊柱)。“方”指方寸(下丹田或黄庭)。“自远方来”意指正阳之暴自下丹田下会阴,入尾闾,沿苍龙岭而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指小周天运行,连接任督二脉,达“心肾相交”,“水火交溶”后四肢百骸所体会到的身体之乐,即所谓“安”与“大安”。“知”通“智”,指“明光笼罩,虑其脑海”而启智开慧。“愠”指心中的烦厌与躁恶。“入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指在“浩然之气”(指儒家炁功)的修行过程中,将达但未达“明光笼罩”的开智阶段前,必须控制心中的烦厌与躁恶即“而不愠”,以“心斋”保持心境空明才是君子的修行之道。
    ……
    目录

    简述
    **章 学而篇(学而**)
    第二章 为政篇(为政第二)
    第三章 八佾篇(八佾第三)
    第四章 里仁篇(里仁第四)
    第五章 公冶长篇(公冶长第五)
    第六章 雍也篇(雍也第六)
    第七章 述而篇(述而第七)
    第八章 泰伯篇(泰伯第八)
    第九章 子罕篇(子罕第九)
    第十章 乡党篇(乡党第十)
    第十一章 先进篇(先进第十一)
    第十二章 颜渊篇(颜渊第十二)
    第十三章 子路篇(子路第十三)
    第十四章 宪问篇(宪问第十四)
    第十五章 卫灵公篇(卫灵公第十五)
    第十六章 季氏篇(季氏第十六)
    第十七章 阳货篇(阳货第十七)
    第十八章 微子篇(微子第十八)
    第十九章 子张篇(子张第十九)
    第二十章 尧日篇(尧日第二十)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