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调神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调神论

  • 作者:张觉人
  •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5200204
  •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01日
  • 页数:137
  • 定价:¥1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关于研究“调神论”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黄帝内经》奠定神之理论、河间论述精气神形、嘉言注重养神于心、关于“以情胜情”的治则、耄年神衰嗜寐症、神志逆乱癫狂症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文章节选
    **章 导论
    笔者不揣谫陋,敢于写此小册者,乃承业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章真如主任医师之旨趣也!章老尝谓:“中医生命观之精髓在于精、气、神。余撰《滋阴论》以言精;《调气论》以言气,望撰《调神论》以言神”,感业师之厚望,学东施之效颦,奋发数载,拙作乃成。
    夫精、气、神者,祖国医学尊之日三宝。若论三宝之真谛,一言而蔽之,人体以精为基,以气为源,以神为机。盖精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经脉篇》);“脾为五脏之根本,肾为五脏之化源,不从精血,何以使之灌溉”(《景岳全书》);故经云:“夫精者,身之本也”(《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而气对人体,也“不能须臾或失,在生理上占有主导地位”。(《调气论》)如《庄子·知北游篇》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亦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难经·第三十难》更为明晰地提出:“经言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乃传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于气”;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难经·第八难》)至于神的含义之一是生命活动的内在机理及其外在表现;而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则是神的又一内涵。由于精、气为生命之本源,故神的活动也依赖于精、气。恰似《灵枢经·平人绝谷篇》所指出的“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神固然依存于精气,但它对精、气也起着主导作用。所谓:“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显然是说心神有综合、平衡全身阴阳气血、表里上下、脏腑百脉的功用。从这一角度言之,神的盛衰,同样关系到生命的安危。正如《灵枢经·天年篇》所云:“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要之,祖国医学在强调精、气作用的同时,也毫不忽视神的重要性,其原因即在于斯。
    ……
    目录
    **章 导论
    第二章 神的概念和生成
    一、何谓神?
    二、关于神的来源
    第三章 神与脏腑的关系
    一、心藏神
    二、肺藏魄
    三、肝藏魂
    四、脾藏意
    五、肾藏志
    六、脑为元神之府
    七、胆主决断
    八、膻中主喜乐
    九、命门舍诸神
    第四章 神的生理
    一、神之生成与自然环境——人与天地相应
    二、神的机能依赖于形——形者神之宅
    三、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气
    四、控制机体协调统一的机枢——神机
    五、神内在活动的主宰——君主之官
    六、神往复运行的邃道——脉舍神
    七、神出入游行的门户——瞳神
    八、色为神之外荣——色者神之旗
    九、神外在活动的表现——七情
    十、神外在活动的器官——五官
    第五章 神的病理
    一、神病特点
    二、神病因素
    三、神病机理
    四、神病病证
    第六章 前贤论神
    一、诸子揭开调神序幕
    二、《黄帝内经》奠定神之理论
    三、仲景率先**神病
    四、彭祖详析伤神损寿
    五、弘景另辟调息养神
    六、思邈力主养性怡神
    七、河间论述精气神形
    八、子和创用以情胜情
    九、东垣提倡调胃养神
    十、处机宣扬四季调神
    十一、虞抟驳斥巫术鬼神
    十二、沈仕阐发七情伤神
    十三、嘉言注重养神于心
    第七章 神病诊断
    一、望神
    二、闻声
    三、问情与梦
    四、脉诊
    五、常见症状分析
    第八章 神病辨治
    一、养神
    二、安神
    三、调神
    四、醒神
    五、关于“以情胜情”的治则
    第九章 调神验案
    一、痰火生风神昏症
    二、忧虑所伤心悸症
    三、暴怒伤肝呕血症
    四、惊恐所伤怔忡症
    五、思郁气结癜瘕症
    六、髓海不足眩晕症
    七、阴亏火旺不寐症
    八、忧郁伤心脏躁症
    九、耄年神衰嗜寐症
    十、神志逆乱癫狂症
    第十章 神的摄养
    一、四气调神
    二、保精全神
    三、调气益神
    四、恬儋养神
    五、资食养神
    六、药饵养神
    附方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