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图说中国道教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图说中国道教史

  • 作者:罗伟国
  • 出版社:上海世界出版集团
  • ISBN:9787806789094
  •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01日
  • 页数:174
  • 定价:¥2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有较大的影响。本书从道教的起源与创立、道派传承及思想体系、道教与封建政治、道教的影响及**谱系、戒律修炼及法术、道教名著及典籍汇编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概述了道教几千年来在中国的发生、成长及演变的历史。
    文章节选
    源流篇
    一、起源与创立
    1.“道”是道教的*高信仰
    道教以“道”为教名,是因为起源于古代的**道,还因为受到道家的影响。
    求长生是人类的本能,由此而产生迷信——**道和求**的方术。如张陵(又称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就是在**道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宗教。
    道家老庄思想是道教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源头。道教借道家的学说及名声以壮声势,并将神化老子、改造道家作为早期创教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道家以“道”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或法则,是万有之本,可以派生出一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道”因何而生呢?一生二,乃至生万物,为什么有这样的生法呢?《道德经》只。是含糊地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
    老子所说的“道”,有宇宙生成之道,有运动转化规律之道,有生活准则之道。道既是人生的归宿,又是生活的方术。前者就是要从纷乱嘈杂的生活趋向虚静的道,后者就是要从修己、治人两方面体现玄妙的道。
    ……
    目录
    源流篇
    一、起源与创立
    1.“道”是道教的*高信仰
    2.得道成仙是道教的理想
    3.“不死”和“升天”是**的基本含义
    4.谶纬神学是道教的思想渊源
    5.黄老之学是道教的理论基础
    6.巫师、方士荡开**道教的源头
    7.**家对创立道教的影响
    8.五斗米道与太平道
    二、道派传承及思想体系
    1.天师道的改革与完善
    2.魏华存创立上清派
    3.灵宝派重视符箓科教
    4.楼观派兼修内外丹
    5.神霄派呼风唤雨
    6.萧抱珍创立太一教
    7.刘德仁创立真大道教
    8.丹功派及南宗五祖
    9.王重阳创立全真道
    10.符箓派三山道教汇流为正一道
    11.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
    12.张三丰振兴武当派
    13.净明道以忠孝为本
    14.王常月光大龙门派
    15.道教各派的递传排序
    三、**学者
    1.葛洪奠定**道教的思想基础
    2.寇谦之“除去三张伪法”
    3.陆修静使道教仪轨臻于完备
    4.陶弘景博学多才
    5.潘师正阐述“一切有形皆含道性”’的思想
    6.成玄英创立“重玄之学”
    7.司马承祯构建别具一格的修道成仙体系
    8.吴筠描述心平神和的境界
    9.杜光庭提出“心寂境忘”的修道方法
    10.谭峭认为“万物皆化”
    11.陈抟光大内丹修炼术
    12.张伯端提出性命双修大旨
    社会篇
    一、道教与封建政治
    1.三国时对道教的限制或默认
    2.两晋时官方道教和民间道教的分野
    3.南朝时变道教为封建宗法宗教
    4.北朝时把道教改造成为皇权服务的御用宗教
    5.隋代佛道并重独轻儒术
    6.唐代道教得势三教并用
    7.五代十国时对道教的扶持
    8.宋代广建道观设置道官
    9.金代对道教既利用又**
    10.元代对道教各派兼容并蓄全面利用
    11.明代重正一道轻全真道
    12.清代对道教采取检约制度
    二、道教的社会影响
    1.在现代和当代的地位
    2.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
    道术篇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