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刑事指导案例与规则:提炼 运用 说理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刑事指导案例与规则:提炼 运用 说理

  • 作者:刘树德 喻海松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95353
  •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01日
  • 页数:516
  • 定价:¥6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由100个刑事案例构成,涉及指导案例制度、刑法总则和分则三个篇章,每个案例由【案情】、【问题】和【解析】三个部分组成。
    本书的*大特色在于每一案例提炼出一条审判规则,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审判示范意义,这同我国即将推行的案例指导制度十分契合。
    文章节选
    案例指导规则·制度篇
    一、案例指导与司法解释的互动——*高人民法院承负法制统一宪法职能的视角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基本方略在宪法中的确立,如何使得法治目标、精神、内在要求落实在切实行动之中的问题,理论界开始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思考。在此,拟从*高人民法院承负法制统一宪法职能的视角,就如何建立案例指导制度与司法解释之间的互动机制谈些粗见。
    一、*高法院的功能定位
    世界各国实际发挥行使*高法院职能和作用的机构或名称有别,如美国联邦*高法院、英国上议院司法委员会、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法国宪法委员会、日本*高法院、印度*高法院、中国*高人民法院,等等,但总体上作为一个**制度体系中居于司法体系*高位阶的法院,均具有两种基本功能,即政治性功能和司法性功能。各国*高法院的政治性功能存在明显差别。例如,在西方许多**的宪政设计中,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一般保持一种双向的制约关系,即审判机关在依法行使审判权的同时,通过宪法赋予的违宪审查权对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的合宪性进行审查,从而形成司法机关和立法机关之间的双向制约关系。我国宪法并没有赋予*高人民法院的违宪审查权,*高人民法院无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其他法律是否违宪进行审查,而是必须贯彻执行,因此,我国全国人大与*高人民法院之间是一种单向制约关系。
    ……
    目录
    案例指导规则·制度篇
    一、案例指导与司法解释的互动——*高人民法院承负法制统一宪法职能的视角
    二、案例指导制度建构的具体问题
    三、案例(判例)指导在域外——来自德国的报告
    案例指导规则·总则篇
    【案例1】龚学飞非法经营案
    【规则1】“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表述只宜由一定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使用;“构成犯罪的”可从两个侧面来作出理解:一是指实质意义上的“犯罪”(从社会危害性角度考察),即非刑事法律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在条款所规定的所有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达到需要刑罚惩治的程度;二是指形式意义上的“犯罪”(从刑事违法性角度考察),即非刑事法律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在条款所规定的部分行为(与刑法罪状吻合的)的社会危害性已达到需要刑罚惩治的程度。但是,只有后种意义上的“犯罪”理解,才能真正“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即依照刑法的有关条款定罪处刑,前种意义上的“犯罪”理解,无法追究刑事责任,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非刑事法律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其所在条款所规定的与刑法罪状不吻合的部分行为而言不具有刑罚后果,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刑法规范(罪与刑的统一),至多具有宣示功能。
    【案例2】何肃黄、杨柯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
    【规则2】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的地域管辖,原则上也应遵循刑事诉讼法有关地域管辖的规定,但基于通过计算机实施犯罪的自身特点,确定地域管辖也应区别对待。
    【案例3】林世元等受贿、玩忽职守案
    【规则3】对“当时的法律”的判断应当区分不同的犯罪类型:对于直接故意犯罪而言,行为时的法律即应被视为“当时的法律”;而对于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结果发生时的法律才能被视为“当时的法律”。
    【案例4】罗辉、王凌云等侵占案
    【规则4】无论基于何种情形,在存有行为时法、审判时法和中间时法的情况下,应当适用对行为人*有利的法律,包括中间时法,这是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
    【案例5】郑小栓诈骗案
    【规则5】侵占罪不是持续犯,只要行为人将代为他人保管的财物、他人遗忘物、埋藏物据为已有,当他人追要不予退还或拒不交出时犯罪行为已经完成,继续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只是犯罪行为所产生的不法状态处于持续之中,即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的财物或者遗忘物或埋藏物的不法状态一直在持续。侵占罪“行为时法”的确定不应按继续犯对待。
    【案例6】文某盗窃案
    【规则6】亲属相盗在我国现行纸面上的法中没有规定,但并不意味着司法实践中就**排除反映和体现其旨趣的做法。司法机关原则上对发生在亲属之间的盗窃案件不作犯罪处理,显然主要是基于刑事政策宽大层面的考虑;但在司法实践中也并不排除对发生在亲属之间的特定的盗窃案件进行刑事责任追究的可能性。
    【案例7】何建华等非法制造爆炸物案
    【规则7】因司法解释对刑法具体条文(特别是数额犯)的有关情节的细化所导致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冲突,难以避免。法官可以行使刑法第13条犯罪概念“但书”所蕴涵的自由裁量权来加以应对。
    【案例8】李柏庭非法经营案
    【规则8】行政犯成立故意犯罪需要具备违法性认识,并不意味着要求行为人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认识,也不需要行为人具备明确的认识,只需要行为人具备概然性认识即可。在一定的情形下,满足一定的条件,可以推定行为人的行为具有违法性认识。
    ……
    案例指导规则·分则篇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