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古佛教僧官制度和社会生活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古佛教僧官制度和社会生活

  • 作者:谢重光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59084
  •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1日
  • 页数:526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100059084
    • 作者
    • 页数
      526
    •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01日
    • 定价
      ¥32.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作者编这套《中国中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要重视历史上所走过的弯路,重视这种偏差。一本书也可能材料多些,也可能理论多些;一本书可能重在宏观,也可能重在微观。但我们希望整套书,是在理论、材料并重,宏观、微观并重的思想指导下完成的。这是中国社会和政治史研究的正路,是做学问的正路,也是我们编这套书的指导思想。
    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海外商品经济、技术和资本涌入中国,西方**的学术、史学思潮和著作也涌人中国。辩证唯物史观一时有进入低潮的趋势。这是学术因素以外的人为原因造成的。辩证唯物史观还有极强的生命力,是先进的。
    我们坚持辩证唯物史观,以辩证唯物史观推动中国社会和政治史研究,我们坚持理论、材料并重,宏观、微观并重的道路,避免偏颇,并决定从《中国中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做起,以后再逐步扩展,作者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推动中国历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国学术走向世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文章节选
    上篇:僧官制度
    僧官制度的产生
    源于古代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国不久后便适应中国社会的特点,发生了性质的变化,从纯粹的宗教组织逐步演变为既有宗教性质、又有政治和经济性质的社会组织。为了统制和管理好这个社会组织,同时也为了恰当地处理世俗政权与这个带有特殊性的社会组织的关系,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统制和管理机构。支撑这套机构的便是佛教僧官制度,它是宗教与政治错综运动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中国的僧官制度初创于两晋十六国时期,尔后曲折发展演变,延续了一千余年。这套制度产生和演变��历史,是中国佛教发展史的一个重要侧面。
    一 晋、十六国佛教势力的迅速发展
    佛教早在两汉之际便已传人中国,但在初期,佛教还只是被作为诸多方术的一种,为少数上层统治者容纳和赏玩,在一般群众中并未产生影响。……
    目录
    上篇:僧官制度
    僧官制度的产生
    一 晋、十六国佛教势力的迅速发展
    二 僧团统制制度的酝酿
    三 僧官制度的产生
    南朝的僧官制度
    一 **和地方僧官
    二 基层僧官
    三 尼僧僧官和白衣僧正
    (一)尼僧僧官
    (二)白衣僧正
    四 僧官的铨选、任免和俸秩
    (一)铨选
    (二)任免
    (三)俸秩
    五 僧官的政绩与流弊
    (一)政绩
    (二)流弊
    北朝的僧官制度
    一 统辖庞大教团的北魏僧署昭玄寺
    (一)**庞大的北魏教团
    (二)从监福曹到昭玄寺
    (三)昭玄寺及其下属机构的僧官系统
    (四)昭玄寺的巨大权力
    二 北魏僧官的素质与后期僧官的弊政
    (一)北魏僧官的素质
    (二)后期僧官的弊政
    三 东魏北齐僧官制度的变迁
    (一)僧官员额的扩充
    (二)僧官窳滥与腐化风气的盛行
    (三)“断事沙门”与北齐统治者肃正教团的努力
    四 西魏北周的僧官制度改革
    隋唐的僧官制度
    一 隋文帝对魏、齐僧官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二 隋炀帝开创的监寺制度
    三 唐高祖时的僧官十大德
    四 唐太宗以降的僧尼统制制度
    (一)僧尼辖属机构的沿革
    (二)各机构僧尼统制职能的分析
    五 安史之乱后僧官系统的重建
    吐蕃占领期与归义军时期的敦煌僧官制度
    一 吐蕃占领期的僧官系统
    ……
    中篇:寺院经济
    下篇:佛教与世俗社会的关系
    征引文献目录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