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多疑鲁迅:鲁迅世界中主体生成困境之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多疑鲁迅:鲁迅世界中主体生成困境之研究

  • 作者:刘春勇
  •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77609
  •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01日
  • 页数:243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每一个进入鲁迅思想的人,对其看法总有些差异,即便是看法一致者,体验也多少有别的。刘春勇博士论文写的是鲁迅的“多疑”问题。几年前,我参加了他的论文答辩会,印象很深。他看到了鲁迅思想的一个深切的难题,并且在此深挖下去,玄学的与迷离的精神之光一直在闪烁着。
    怀疑主义者很少怀疑自己,除了那些有现代感的思想者之外。我们的文明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一切概念出现了问题,表象已不再体现本真,而本真又非存活于词语里。多疑者鲁迅,挣脱了一切外在的语言之网,从多维的视角进入对世界的认识。
    文章节选
    **章 启蒙时期:我是谁?
    引言 启蒙者周树人
    提到“启蒙”,我们首先会想到“五四”,其实,中国“启蒙时代”的开端是要早于“五四”很多年的,“五四”只不过是它的一个总表演。其起始时间大致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那几年,也就是1900年前后。从这个时间到“五四”之前,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大变动,堪称中国历史上“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段时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张灏曾经做过这样的评述,“在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文化的转变中,19世纪90年代中叶至20世纪*初10年里发生的思想变化应被看成是一个比‘五四’时代更重要的分水岭。”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严译《天演论》的出版,没有梁启超“新民说”的出现,没有林译小说的大量发行,1919年前后的中国会是个什么样,“五四”新文化运动会不会发生,鲁迅会不会出现,当然,这些只是徒劳的历史假设,真正对我们发生意义的是我们对所谓“启蒙时代”的时间所作的确认。此外,还有一件需要我们确认的事实是,在诸多的早期启蒙者当中还应当加入一位年轻的留日学生:周树人。其实在我们过去的历史叙事上,从来就不曾存在一位名叫周树人的启蒙者,如果有,他不叫周树人,而叫鲁迅,我们说,鲁迅是“五四”时代中国伟大的启蒙者。……
    目录
    序一“疑”的力量
    序二 尾崎文昭
    导论 鲁迅的多疑及其界定
    **节 鲁迅是多疑的吗?
    第二节 史上对鲁迅多疑的评价
    第三节 重新评价鲁迅多疑的立场
    第四节 多疑与主体生成的关系
    第五节 多疑的界定
    **章 启蒙时期:我是谁?
    引言 启蒙者周树人
    **节 世界图象、异与自我认同
    第二节 进化论与历史进步观
    第三节 立人——谁立人?
    第四节 伪士当去,迷信可存?
    小结 理想主义者周树人及其道路
    第二章 鲁迅世界的诞生:鲁迅是谁?
    引言 作为“回心”的多疑
    **节 作为多疑起点的《狂人日记》
    第二节 多疑与荒原体验
    第三节 多疑与人性恶及循环史观
    第四节 多疑与鲁迅的仇猫
    第五节 作为多疑“风景”的《呐喊》
    小结 彷徨始于呐喊
    第三章 鲁迅的身一位感:我在哪里?
    引言 身一位感及其调整
    **节 多疑与兄弟失和
    第二节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婚恋
    第三节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青年
    第四节 多疑与中间物
    第五节 祥林嫂是谁?
    小结 给我一条光
    第四章 鲁迅之信:我往哪里去?
    引言 “光”
    **节 虚无主义与信
    第二节 鲁迅对虚无主义的克服(一)
    第三节 鲁迅对虚无主义的克服(二)
    第四节 所谓悖论及多疑的实质
    第五节 中国的脊梁
    小结 探路者及其孤独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刘春勇君批判很多学者说他们无意识地把“形而上性/超越性”或者“价值/目的”作为立论前提,所以他们不能够由“希望一绝望”的循环思维或者“虚无主义”的思维惯性摆脱出来。他强调鲁迅思维里应该更要重视“存在性/日常性”本身的意义。他这样立论使人感到很有魅力,认为是确有值得讨论的看法。 ——尾崎文昭(东京大学教授) 他看到了鲁迅思想的一个深切的难题,弹且在此深挖下去,玄学的与迷离的精神之光一直在闪烁着。 ——孙郁(北京鲁迅博物馆研完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这个选题对于鲁迅研究乃至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研究颇具学术价值。 ——张中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多疑,牵涉到鲁迅世界的构成、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其作品叙述方式等多种命题,昕以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以前的研究已有多篇,然而,以“论著”形式列为专题研究的,却自本书开始。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