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匠踪迹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匠踪迹

  • 作者:窦忠如
  •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0644706
  •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01日
  • 页数:186
  • 定价:¥21.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和西方的一批建筑大师,如吕彦、童寯、杨廷宝等设计了我国现代史上一批经典建筑、这些建筑既艺术地解说着中国近现代的建筑史,也彰显着这些建筑巨匠们的历史踪迹。
    能够成为一名建筑师应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他们所创造的建筑作品毕竟要比建造者长寿,即便后人依然只能记住那些经典的建筑,但那终究是建筑大匠们智慧和心血的载体,何况它们还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往事和一种文明的永恒呢。当然,追寻建筑大匠们踪迹的*有效方式,还是走进由他们创建的那些经典建筑中,这也许也正是他们所希望得到的一种尊重方式。

    曾几何时,我试图探寻中国建筑文脉的源流,没想到一深入进去才发现,这竟然是另一个宇宙乾坤。别说寻找什么建筑文脉的肇始发轫,就连其中一支脉也“原非竭一、二人之驽钝所能及事”,更不敢奢谈循着它的来路前行了。好在那时年轻气盛有激情,于是就莽撞地踏上了漫漫征途,不曾想狂热的激情与自信在孤寂的行程中慢慢消磨,眼前渐渐地呈现出了一派无助的渺茫。千重关山阻隔,万里阡陌纵横,到底该向何处去探询中国建筑的文脉,又该从哪里循着它的来路走来呢?
    文章节选
    书摘
    曾几何时,我试图探寻中国建筑文脉的源流,没想到一深入进去才发现
    ,这竟然是另一个宇宙乾坤。别说寻找什么建筑文脉的肇始发轫,就连其中
    一支脉也“原非竭一、二人之驽钝所能及事”,更不敢奢谈循着它的来路前
    行了。好在那时年轻气盛有激情,于是就莽撞地踏上了漫漫征途,不曾想狂
    热的激情与自信在孤寂的行程中慢慢消磨,眼前渐渐地呈现出了一派无助的
    渺茫。千重关山阻隔,万里阡陌纵横,到底该向何处去探询中国建筑的文脉
    ,又该从哪里循着它的来路走来呢?
    就在我无所适从的时候,中国古建筑权威专家罗哲文先生给我带来了幸
    运和希望,并**我为这浩淼繁复的艰巨工程奠基了**块砖石。那就是走
    进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剥离沿袭久远的“见物不见人”的诟病,虔诚地去拜
    访那些“物”后的建筑大匠们。于是,打开已经尘封了七十多年的《哲匠录
    》,原来“肇自唐虞,迄于近代”的中国建筑大匠们竟然聚会一堂,在这里
    进行着忘却了时空的心神交流。唐虞,亦作垂、侄,尧舜时共工,创制了规
    、矩、准、绳、锤、弓、矢、耒耨、耜、铫等器物。如此说来,唐虞虽不是
    人们习惯称谓的真正的“建筑师”,但他却发明创造了建筑师所必须使用的
    器具。那么,真正的建筑活动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记得罗哲文先生在《世界建筑的民族特色及其建筑技术与文化艺术的交
    流》一文中有这样的文字:“在中国,先民们解决住的问题*早是利用自然
    的山洞,稍事加工和利用树枝加工以为居住,被称之为‘穴居’和‘巢居’
    两种主要的形式,其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才创造了具有基础、墙壁、梁柱
    、屋顶等构成的建筑物”也就是说,建筑行为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开始而产生
    的。不过,人类*早的建筑行为似乎只是为了建造一处遮风避雨的居所,并
    不像今天已经衍变成为了人们一种心理上的依托。当然,随着科学技术和人
    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进步,野外的穴居、巢居已经演变成了琼楼玉宇和**的
    花园别墅,就连其*初的功用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即由单纯的人居建筑发
    展到了集居住、工作、生产、商贸、休闲、观赏和纪念等等的多种样式。然
    而,即便在中国建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秦阿
    房宫,以至明清时期那金碧辉煌的紫禁城故宫,人们见到的似乎只有这些“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目录
    引子 循着中国建筑的文脉走来
    **章 海纳百川大上海
    1.哥特式——徐家汇天主堂
    2.巴洛克式——亚西亚火油公司大楼
    3.罗马式——麦加利银行
    4.希腊式——上海海关大厦
    ……
    编辑推荐语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和西方的一批建筑大师,如吕彦、童寯、杨廷宝等设计了我国现代史上一批经典建筑、这些建筑既艺术地解说着中国近现代的建筑史,也彰显着这些建筑巨匠们的历史踪迹。
    能够成为一名建筑师应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他们所创造的建筑作品毕竟要比建造者长寿,即便后人依然只能记住那些经典的建筑,但那终究是建筑大匠们智慧和心血的载体,何况它们还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往事和一种文明的永恒呢。当然,追寻建筑大匠们踪迹的*有效方式,还是走进由他们创建的那些经典建筑中,这也许也正是他们所希望得到的一种尊重方式。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