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融入草原的村落(毡匠营村)/中国百村调查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融入草原的村落(毡匠营村)/中国百村调查丛书

  • 作者:苏浩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802301658
  •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01日
  • 页数:265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社科规划课题“中国百村调查”的分课题,所调查描述的村落是清代中期以后,由山西省各地农村汉族移民形成的村落——毡匠营。它是在一两百年间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形成的一定规模的移民村落,融入了内蒙古以草原**的地区。毡匠营行政村个案的调查对于揭示内蒙古西部汉族村落的社会发展状况具有典型意义。近十年来,村里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加上临近呼和浩特和包头等城市的便利条件,村民们外出打工的人数有所增加,可以说毡匠营行政村在经济上已经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面貌。
    文章节选
    书摘
    第二节 毡匠营村的产业结构与变化
    从清朝到民国这一段时期,毡匠营自然村生产结构发生着变化。制毡是
    毡匠营村的传统产业,制毡的原料是羊毛。制毡的过程分几道工序,包括挑
    选、清洗、挤、压等,*后形成类似褥子的产品,既可以说是毛垫子,也可
    以说是粗毯子。毡匠营自然村有乔氏家族和刘氏家族,是擀毡的手工业者,
    他们的擀毡技术是**的,工艺加工比较细,挤压平展,质量较好,当时受
    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得到蒙古族牧民的欣赏。
    清朝末期,土默川地区农村生活条件非常落后,人们普遍买不起生活需
    要的毡制品,市场消费发生了贫困型饱和。毡匠营村的制毡人不愿意放弃自
    己的手艺,开始到更远的地方寻找产品市场。村里部分毡匠发现,在较远的
    西拉穆仁草原,长期在那里生产和生活的蒙古族牧民们对毡制品非常感兴趣
    ,于是便离开毡匠营自然村来到了西拉穆仁草原。在辛勤劳动和长期与蒙古
    民族交往过程中,他们和睦相处建立了友谊。蒙古民族是毡子的主要用户,
    因为游牧生产方式的特点是随季节和牧草而迁徙,不能在一个地方建、盖固
    定的住房,这导致了能够随时迁移式的住房——蒙古包的形成。蒙古包的主
    要制作原料就是毡子。毡匠营自然村部分匠人们抓住了这一市场,他们仍能
    利用自己的制毡手工维持着家业。他们不仅在呼和浩特市周边制毡,还到过
    四子王旗、达茂旗等地制毡。牧区羊毛充足为制毡业准备了基础原料,而较
    大的毡制品需求量则为他们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机会。但能到牧区加工生产毡
    子的也只有几户人家,其中有乔占全的父亲乔根,刘登计的父亲三海青。由
    于手工艺品产品生产者逐渐减少,产品生产制作基地从村里转移到了牧区,
    村里手工业制造与种植业生产相比呈下降趋势。这些原因又使得毡匠营自然
    村的许多手艺人放弃了自己的制毡技术,改为以粮食种植为主。这个时候,
    村里的产业结构就发生了变化。结果是,毡匠营自然村在清末出现了垦荒高
    潮,扩大了耕地面积。土地成了毡匠营自然村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清末以后农业种植已成为全村大部分村民基本生活收入的来源,农业成
    了村民生存的“命根”。只有个别制毡匠人把**的事业保留到了20世纪80
    年代。新中国成立前,虽然生活非常困难,但人均占有土地耕种面积相对来
    讲却不算少,甚至比内蒙古某些地区还要多些。据毡匠营村老人讲,当时一
    目录
    前言
    **章 草原上的农耕社区:毡匠营村形成史
    **节 毡匠营村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
    第二节 毡匠营村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三节 毡匠营村形成的主要历史过程
    第四节 在草原上生存的农耕文明村落
    ……
    编辑推荐语
    本书是**社科规划课题“中国百村调查”的分课题,昕调查描述的村落是清代中期以后,由山西省各地农村汉族移民形成的村落——毡匠营。它是在一两百年间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形成的一定规模的移民村落,融入了内蒙古以草原著称的地区。毡匠营行政村个案的调查对于揭示内蒙古西部汉族村落的社会发展状况具有典型意义。近十年来,村里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加上临近呼和浩特和包头等城市的便利条件,村民们外出打工的人数有昕增加,可以说毡匠营行政村在经济上已经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面貌。 书评
    本书是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毡匠营行政村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学术著作,属于用社会学理论方法对现实农村社会变迁及经济发展做的个案研究成果。该书比较深入、系统、详实地描述了毡匠营行政村的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家族家庭、民族人口、风俗习惯等状况,并对入户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实际问题。本书适合阅读参考。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