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力量与克制--中美关系的共同愿景
QQ咨询:
有路璐璐:

力量与克制--中美关系的共同愿景

  • 作者:(美)罗斯克兰斯 顾国良 中美交流基金会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12474
  • 出版日期:2010年08月01日
  • 页数:207
  • 定价:¥2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的崛起是否一定会威胁到美国?两个大国能否实现和平共处?带着这两个问题,中美两国几位知名学者展开了共同研究,勾画出中美关系的蓝图。
    过去几年来,这些学者就两个**所面临的一些主要的双边问题和全球问题进行了探讨。由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国际**专家和环境问题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就两国可能容易引发争论的话题与敏感区域展开共同研究,探讨实现共同目标需要达成的共识。
    通过对全球变暖、贸易关系、台湾问题、民主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等的探讨,本书认为,中美两国可以实现共存,能够为了应对共同的挑战而达成相互谅解。
    目录
    序言 中美关系的未来
    导言 保持中美合作
    **部分 达成的共识
    第1章 力量转移及其影响
    一 中美关系的基石
    二 英、德、美关系的先例
    三 **中美关系
    四 结论
    第2章 中国软实力的兴起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一 软实力
    二 中国的软实力
    三 中国国内关于软实力的探讨
    四 中美软实力之间的互动
    五 结语
    第3章 美中经济交往:贸易、金融和经济现代化
    一 中国和全球化的世界��济
    二 当前的失衡
    三 未来的平衡?
    四 长远来看走向互惠?
    五 总结
    第4章 塑造中美军事关系
    一 中美军事关系是件大事
    二 回到常识
    三 其他**眼中的中美军事关系
    四 同情地换位思考
    五 中美军事关系是可以塑造的
    六 高瞻远瞩地共同开辟未来的新边疆
    附 评陈知涯《中美军事关系的稳定》
    一 理性防范
    二 台湾问题
    三 合作
    四 结论
    第5章 中国的自由化与民主化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一 简介
    二 国际化与民主和平
    三 向市场和民主转变
    四 内部转型和外部行为
    五 结论
    第6章 中国与美国:两个互动的社会
    一 人口变化的趋势:带来新挑战
    二 中国经济的前景与中美关系
    三 政治发展:融入的要求
    四 结语
    第7章 加强中美政治对话,共同建设和谐世界
    第二部分 存在的分歧
    第8章 熄灭台湾起火点
    一 中国对台政策演变
    二 美国对台政策演变
    三 中美对台政策比较
    四 政策建议
    第9章 全球变暖——呼唤节制之路
    一 导言
    二 中国与美国未来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 分析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驱动因素
    四 气候保护与能源**及发展目标的兼容性
    五 中美合作的途径
    六 结论
    第10章 中美关系中的危机管理
    一 当代国际体系的和平转型
    二 危机管理和机制建设
    三 变化与调整
    四 战略视野与实施的紧迫性
    五 结论
    附 从危机管理到战略合作——评杨洁勉《中美关系中的危机管理》
    第11章 军备控制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
    一 中国参与进来
    二 推进合作的因素
    三 潜在的摩擦与合作的障碍
    四 结论
    第12章 治理上的合作:中美未来共同憧憬的地区含义
    一 中国的崛起
    二 全球问题治理的均衡式
    三 地区问题的治理
    四 结语
    第13章 中美互动
    一 关系的发展
    二 走向平衡的两国关系
    三 中美不断扩大和深化的接触能确保两国和平相处吗
    四 现实主义和平
    五 博弈-理论上的互动
    六 结论
    结论 中美并肩?
    编辑推荐语
    出于一种寻求中美两国共同的利益——或是共同的价值观——的强烈意愿,以及这种学术挑战的吸引,从2006年秋天开始,一批来自不同领域的**的中美学者,一起开展了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他们来自政治、经济、国际**、国际关系、环境研究等领域,相继在2007年3月在香港,同年12月在北京,以及2008年在哈佛大学举行了三次研讨会。
    本书正是这一有益合作的结晶,不仅仅是会议与论文,还有非正式的沟通、参加者不同观点的切磋交流,以及不同程度地达成的共识。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