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比较文学概论(第三版)(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
QQ咨询:
有路璐璐:

比较文学概论(第三版)(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

  • 作者:杨乃乔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053928
  •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01日
  • 页数:440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比较文学概论(第三版)》对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做了体系化的概述与梳理,汲纳了国际和国内比较文学界基本和前言的理论,在比罗文学学科理论的体系建构上,具有创新性。
    文章节选
    书摘
    这场讨论暴露出比较文学在传统的高雅文学影响下学科的西方一欧洲**论趋势,由于西方高雅文学研究排斥妇女和非西方的作家,并假定只有精英白种男人的人类经验和文学表达���值得作系统研究,所以从多元文化主义的视角观之,传统的比较文学研究非常缺乏对女性文学、非西方的边缘文学的关注。比较文学渴望阐明对于人类状况的各种变化的文学性表现,所以它无疑应该把目光转向全球,纠正原来的欧洲**主义的偏向。这一点是持不同观点的讨论双方达成的一个共识,也是整个比较文学界在东西比较文学的发展大趋势下形成的学科意识。此外更重要的,这场讨论表现出比较文学业内的人文学者在应对大众文化和文化研究的挑战时的自我反思。不管它是反映了文学研究的“向外转”趋势,还是比较文学自身的“认同危机”,都涉及到比较文学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定位和发展问题。
    而对这一问题的思索首先就面临着如何看待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文化研究到底是比较文学的*佳出路,还是导致比较文学的生存危机、使其走向衰落的一条死胡同?文化研究包括对文化概念的理论探讨,对文学从文化视角的研究,以及直接指向当代大众文化现象的批判性分析等等。与比较文学相关的文化研究主要是对文学现象和其他话语关系的文化学研究,比如对文学文本的社会生产语境和市场流通机制的研究。文学亦是一种历史的建构,从与其他话语(性别、族裔、**等)的关系中研究文学,可以弥补传统文学研究的盲点,应该说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文化研究注重当代活跃多变的大众文化现象,有助于比较文学在高雅文学的传统之外把那些未曾注意、但有意义的研究对象引入研究的视野,从而将比较文学研究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跨文化语境之下。但是,正如文化研究者对于不假思索地一笔勾销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线抱有警惕一样,比较文学者也不应完全抹杀传统的文学经典的价值。比较文学对文化研究的借鉴意味着,我们可能会放弃一部分的文学研究自主性,但这种放弃应该以对文学性的优先考虑为出发点。另外,文化研究所运用的多学科、多维度的方法也可以启发跨学科的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虽然以文学研究为己任,但研究的方法和角度可以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可以*大限度地借用文化研究中经受了诸多考验的比较研究方法,这与比较文学的跨文化、跨学科特征并不矛盾。
    但是,文化研究不一定是比较性质的,文化研究也并不等同于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未来的发展领
    目录
    序 乐黛云
    **章 发展论
    **节 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语境
    1.全球化的界定
    2.接受或抵制:文化全球化引发的争论
    3.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
    第二节 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
    1.比较文学的萌芽
    2.比较文学的诞生
    3.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溯源
    1.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研究
    2.中国比较文学的建立
    3.中国比较文学的兴盛
    第四节 比较文学在21世纪文学研究中的发展走向
    1.比较文学在未来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2.比较文学未来的学科定位
    第五节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
    1.文化研究溯源
    2.对文化研究的辨析与批评
    3.定位与发展: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
    第二章 本体论
    **节 关于“比较”与“文学”这两个概念的语言分析
    1.从汉语字面上对“比较”产生误读的两种可能性
    2.在印欧语系下对“比较”理解的困惑与误读
    3.在东西方语境下“文学”被误读的语言修辞原因
    第二节 比较文学重要概念的介绍及其定义分析
    1.法国学派关于比较文学概念的定义
    2.美国学派关于比较文学概念的定义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1.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主体定位
    2.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学理关系及其三种类型的意义
    3.比较文学与“四个跨越”的内在意义链
    第四节 五种相关学科的概念界分及比较文学的定义
    1.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的界分
    2.总体文学及其两个层面意义的整合
    3.世界文学及其四个层面的理论分析
    4.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